A24WLOTUS.JPG (4513 bytes)《楞严经》受阴魔境(2-7)
                     - 大我慢起相


7、大我慢起相:

(1). 经文: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自谓已足,忽有无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与过慢,乃慢过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时俱发。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何况下位,声闻缘觉?此名见胜,无慧自救。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礼塔庙,摧毁经像。谓檀越言,此是金铜或是土木。经是树叶,或是【迭+毛】(音跌)华。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实为颠倒。其深信者,从其毁碎,埋弃地中。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2). 释解: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

大我慢起相,行者修证到非常殊胜的境界,自认为已满足修行,而升起一个狂妄、已跟佛等齐的心态,让心偏执殊胜境界而心动,出现这个受阴偏差的慢心来。

修行者在禅修过程中,修到色阴魔境消灭了,眼、耳、鼻、舌、身诸根所现的种种异能善境界等诸魔相,均能不黏、不着、不惑而超越了。此时行者内心的感情领纳作用现起时,能够清楚地观照它,并不会迷失在忧、喜、苦、乐、舍等五觉受中,均能清楚地了知,得到受阴清楚明白境界,进而欲住在舍念清净之地步。

「自谓已足,忽有无端,大我慢起。」

自谓已足,修行好像到这样境界已到顶了吧!我什么都做到了,所作皆办,该要做的、该要去修的,大概都做完了。无所事事,“自谓已足”证到这个境界还有什么可修的。如果不看经典的话,大不了会认为无事可修了,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一些魔相、色阴魔相也没有了,感情领纳作用好像已控制得很好,没什么事了,那还不是成佛了吗?还要再干什么呢?突然间失去感情觉受的控制,毫无来由地有超人一等的大我慢心升起。行者若证得真空理,应随时保有一空无的心,能随缘应缘而不执一切法尘境。

「如是乃至,慢与过慢,乃慢过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时俱发。」

行者因一时不察,现大我慢相已太过离谱,又犯过慢更是很不好,还有比这过慢更傲慢的,如慢过慢、增上慢,最后无所理由的卑劣慢。这些的细分,在唯识里都有其特殊的说法,可去翻一翻书本,对修禅的人不管多卑劣的慢,反正慢就是慢,只要离开平常心就是不对的。十个慢、廿个慢,看起来对禅修者只是一个慢字,这些很多不同的名词,代表傲慢心不同的层次,有心要研究细分者请自行探讨。此处指所有傲慢的不正常心态,失于防范而全部都出来了。

「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何况下位,声闻缘觉?」

十方一切佛的修证境界,大概也像我修到的这个样子,所以行者自认为与佛等齐了,何况下位之声闻缘觉。在如来的下座有菩萨、声闻、缘觉等众,行者连佛都不看在眼里,何况声闻、缘觉、菩萨等圣人。其实这会生起慢心的行者,因心还不清净,才会在无力见诸佛所证得的三明、六通、四智、三身等神通力前,就会自己认为解脱证到时的清净心,其殊胜境界也就是如此而已!其它诸佛的智能,因未证得而不知时,就会误认为修行大概仅止于此吧!觉受疏于防范时,在看不到诸佛的神通妙用前,自己会想:我差不多也是佛了,就由心地里面升起我慢心,对十方如来都看不起,何况其下位者。

「此名见胜,无慧自救。」

这种生起我慢相之状态,就是修证到一个非常殊胜的境界,认为心已所作皆办了,要超越什么也好像没什么可超越了。这种证到的殊胜境界,行者也要以平常心看待才对。但行者却没有智慧去自己救自己的受阴情见再起,所以让自己的贡高我慢心生起。如果理念上有正确认知的话,证到这样就是佛吗?因心又污染,尚有慢心,怎能说是清净的果地佛境界?

所以我们对佛的境界多懂一点,佛陀真正实修跟神通妙用的境界,你做不到,光心清净、感情作用清净,又怎么样?还是只得解脱,没真正成佛也。所以要有智慧自识自救,见到修行到这种殊胜的境界,都还会冒出这种我慢心起,就表示不平衡,表示又着了习气,让你的傲慢心无端由的冒出来,所以我们常常说要控制我慢心起,当学谦卑。

如何控制我慢心呢?就是见到诸佛菩萨像一定要顶礼,除非环境不许可,在那个环境之下,看到什么佛像要虔诚地顶礼,以后碰到什么心在作怪,若会起看不起人的心,就要警觉,所以要有智慧自救。

「悟则无咎,非为圣证。」

如果警觉这个心冒出我慢心来的时候,就知道己心还是不清净,心连欢喜心起都不行了,何况是我慢心,故要把它摆平,如果能够悟到这样,就没有什么过错,也了解非为圣证。前面智慧,只是你自己肯定自己,后面的我慢心起,如果不能悟到不正常心起的话,反而误认成一种圣境的话,那就糟糕了。自认证到圣人的境界,我跟如来一样,甚至于有时候认识不清楚的,还说我比如来工夫还要好。有个道场的修行人说他是如来的哥哥、如来的什么..,好像高佛一等,说成如来师父的也有,真是没有正确的知见,着魔有份。心在不正常发起我慢心的时候,就知道不清净,就要觉得不对了,所以能够这样了知的话,就没有过错,不要自说我已成圣人了。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

若自己认为已证得圣人果位,因而生起我慢心,失于警觉之情形下,就会有一个大我慢魔,因鉴于前修证境界而无慧自知,犯了我慢起之心而成魔。此大我慢魔会入其心腹,控制此修行人的心识。

「不礼塔庙,摧毁经像。」

七宝塔是代表佛的清净法身,因慢心故,他却不礼拜,对寺庙也不顶礼了,把一切的经典佛像都摧毁了。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悟到空的人执空时,就会有这种毛病,认为塔庙是一个形象,为什么要礼拜塔庙?他不知道塔庙代表着佛的法身安住的地方,经典佛像也是一种表象,因为一般人没有一个目标来顶礼、来修行,他会不知道怎么修、怎么办道,如果弄一个佛像或什么塔庙,他有一个标的,初一、十五起码去礼拜,让他回想清净法身所在。但有智慧的人随时随地,会认为十方虚空都有佛法身在,所以一礼千万佛,在心中这一礼就全拜完了。这是层次的问题,也不能因为你证到一切法好像空了,就把这些相变成空,起了大我慢相,这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谓檀越言,此是金铜或是土木。经是树叶,或是【迭+毛】(音跌)华。」

所以就会对他的徒弟讲,这些佛像都是金铜或是土木所雕塑,并不是有佛在。檀越是指信徒,他的徒众。「此是金铜或是土木」,不管庙是铜或是土木,不管塔庙的像是金、银、铜、铁铸成的。这些塔庙里的经典是树叶(贝叶经)刻成,以前经典都是用贝叶刺成而留传下来的,这是所谓的贝叶经,现在发明纸张、印刷术比较方便,以前用贝叶一页一页的刻后连在一起,串作一部经典。或是【迭+毛】华所刻成的,自认为非真有佛在其中,故会教其徒众,烧毁经典等等。

「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实为颠倒。」

行者误把肉身看成真常、永恒,真修到这个境界时,他说这个肉身是真的,而且是永恒的东西,这是错认了四大假合,本来是不真实的,却说肉身是真而永常。行者告诉徒众说自己不恭敬自己肉身,肉身里面那永恒的佛性,却去崇拜那些泥土所盖成的塔庙,实在是颠倒,不拜自身去拜外在的这些形象,这都是错误的认知,但是他的徒众没有智慧,他怎么讲,徒众就怎么信从。

「其深信者,从某毁碎,埋弃地中。」

对他深信不疑的人,或他的徒众就会把塔庙推翻掉了,把佛像、经典毁掉,把它埋弃在地里面,这件事情闹大了。前面所提的诸多魔相,都因误认诸魔相,而沦坠到那里还不知道。但这里的魔相是“疑误众生”,自己走错路没关系,还导致其它的信众,对佛起怀疑心,让他们对塔庙、经典起怀疑心,起不恭敬心,导致他们走错路,这人一定会进入无间地狱的。

「疑误众生,入无间狱。」

无间地狱就是阿鼻地狱,所谓无间地狱,就是说每一个众生都有一段期间的寿命,不管多长,地狱众生也有其寿命,寿命尽应该要再轮回其它道,但入无间地狱者没有,又重新出生在无间地狱里面,过另一期,一期尽应该出来,依然没有出来,又在里面,就是无穷无尽的在地狱里面受苦。因为你疑误众生太离谱了,所以前些段落的魔相,失于正受,当从沦坠。而此处这一段,就很重要啦!自己迷失没关系,还导致他人毁坏塔庙、经典,当入无间地狱。

「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这里要特别注意一下,本来能修到此受阴区宇是件好事,但因为迷失了受阴的正常觉受,生起大我慢心不察,就会迷失终致沦坠。行者失去控制感情入正常的情境中,舍受未得而迷失了,距离证得烦恼灭的自我解脱还早,就这样迷失掉了,被大慢魔所解决了,到此未证到圣人的解脱境界,就这样被糟塌而沦坠了。

总结:如何控制你的感情?很简单的一件事,只要离开本来平常心就不对了,那怕高兴的、不高兴的、有仇怨的、我慢心,或者是谦卑的心也不行,都要保持平常心。

( 88 3 21 日 讲于 法尔)


[ 《楞严经》选读 ] [ 经典选读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