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FLO.JPG (7767 bytes) 大随求即得大陀罗尼明王忏悔法(之3)


三、经典文章解说(续)

「若入魔宫结持此契,魔王顺伏追舍魔业。」

结了这个手印进入魔宫,如果你有神通进到欲界第六天的他化自在天,那边有一个魔宫,魔王马上顺伏追随舍弃魔业,反过来跟随你了,他舍弃掉他害人的心,舍掉行善恶业等魔业,不再控制众生在欲界之间,不能舍离爱欲与情欲。

一般无知修行人当有点体验与境界后,不知行离魔业,很多无意中堕入魔道,现在我们要先来了解何为魔业。依据《大方广佛华严经》云,魔业者有如下之项目:

(1)所谓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爲魔业。

(2)恶心布施、瞋心持戒者是爲魔业。弃舍恶性懈怠衆生,轻慢厌恶乱心无智衆生,是爲魔业。

(3)悭惜正法,诃责法器衆生,贪求利养爲人説法,爲非器人説深妙法,是爲魔业。

(4)不闻波罗蜜,虽闻不修行,生懈怠心,不求深妙无上菩提,是爲魔业。

(5)远离善知识,亲近恶知识,乐求二乘,于受生处,起离欲寂静除灭之心,是爲魔业。

(6)于菩萨所起瞋恚心,説其过恶断彼利养,常求罪衅恶眼视之,是爲魔业。

(7)诽谤正法,不闻契经,闻不讃叹。若有法师説法,不能恭敬下意自谦,我説是义、彼説非义,是爲魔业。

(8)学世间论,巧于文字,善于句味,手笔文诵乐説二乘,隐覆深法开演杂语,于非器所説甚深法,远离菩提安住邪道,是爲魔业。

(9)已度已安者,亲近恭敬而供养之。未度未安者,永不亲近恭敬供养,亦不教化,是爲魔业。

(10)堕増上慢、増长诸慢,轻蔑衆生。不求正法眞实智慧,诸根散乱难可化度,是爲魔业。佛子!是爲菩萨摩诃萨十种魔业,菩萨摩诃萨,应速远离正求佛业。」

 

《大方广佛华严经》又云:「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舍离魔业。何等爲十?

(1)所谓亲近善知识舍离魔业。

(2)不自尊擧不自讃叹,舍离魔业。

(3)信佛深法不生诽谤,舍离魔业。

(4)未曾忘失一切智心,舍离魔业。

(5)安住不放逸,修习甚深法,舍离魔业。

(6)安住菩萨藏正求一切法,舍离魔业。

(7)常欲听法乐闻深义心无疲倦,舍离魔业。

(8)归依十方一切诸佛,舍离魔业。

(9)信心正念一切诸佛菩提树,舍离魔业。

(10)一切菩萨出生善根皆悉不二,舍离魔业。

佛子!是爲菩萨摩诃萨十种舍离魔业。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业,则离一切诸魔业道。」

 

「若入王宫结持此印,即起慈忍正法治人。」

结了这个手印进入王宫,即能让统的国王产心,所哪一位统治者的霸,用一、严在统。菩萨慈悲心起,结了这,也可以让国者是裁者心,即起慈忍正法治人。

何谓慈忍?慈忍是慈悲与忍辱之合称。永嘉真觉禅师证道歌云:「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不因讪谤起怨亲,何表无生慈忍力?」《法华经》文句以慈悲、忍辱、法空三者为弘通《法华经》之三种法规,称为弘经三轨。据《月灯三昧经》所举,修菩萨行者为利益众生,于一切违顺等境皆能慈忍,故获得下列十种利益,即:

(1)火不能烧,指修行者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违逆之境,了知身心自性本空而无所恼,故瞋恚之火不能烧之。

(2)刀不能割,指修行者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横逆之境,了知自身体性空寂而无所畏,故瞋恚利刀不能割之。

(3)毒不能中,指修行者常怀慈忍之心,于人加害时,了知身心本空而不以为意,故贪瞋毒药不能中伤之。

(4)水不能漂,指修行者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顺情之境,了知诸法本空而无所染,故贪爱之水不能漂之。

(5)为非人护,指修行者常怀慈忍之心,于一切时处,为鬼神之类所护卫。

(6)身相庄严,指修行者常怀慈忍之心,爱念于人,故招感色身相好庄严之果报。

(7)闭诸恶道,指修行者常怀慈忍之心,成就善法,故恶道之门自然闭而不开。

(8)随乐梵天,指修行者慈行具足,梵行无亏,故命终后,随其意乐而生于梵天。

(9)昼夜常安,指修行者常行慈忍,利益有情,而不加恼害,故得身心寂静,昼夜常安。

(10)不离喜乐,指修行者常行慈忍,利益众生,使其皆获安稳,故自己之身心亦不离于喜乐。

又何谓正法?正法sad-dharma,指真正之法,又作白法(śukla-dharma)、净法,或称妙法,亦即佛陀所说之教法,无非含容戒律、威仪。故正法者是转轮圣王治世间之基石,能使百姓民安,劳利无穷。《仁王般若经》菩萨教化品,《菩萨璎珞本业经》贤圣学观品等,说转轮圣王所转正法,配于菩萨行位,以铁轮王为十信位,铜轮王为十住位,银轮王为十行位,金轮王为十回向位。

又经云凡契当于佛法正理之法,皆称正法,如不取不着之法门、大菩萨之法,是为解脱大法,是为转大法轮。据《大毘婆沙论》载,如来正法有世俗、胜义之别,世俗正法指名句文身,即经律论;胜义正法则指圣道,即无漏之根、力、觉支、道支。前者为戒律成规,后者为解脱之道。

 

「若遭王难等,入州县等在枷锁,结持此印,枷锁解脱,官自开恩两得和可。」

若是犯了罪被判、关,自己能结此契印,枷锁解脱,引得官人慈心起而特别开恩,官人与犯人两情和悦,不再看不顺眼而要关人。犯人都用枷了,东西锁在颈部者,称为枷;连身者,称为锁。用在在手者,称为杻;绑住在脚者,称为械。此处以枷锁作为譬喻者,是谓犯了国法、王法,要被关起来了。

若有犯人被枷锁所困,结持此手印,枷锁自解脱。这跟很经咒里所讲的一样,大菩只是结这印、菩心印的威;官自开恩,两得和可,本来是有罪的,当者突转了,就开恩于你、不再加罪于你了。

 

「若人能日日作此者,一切世间无不调顺。」

若有人能结印,也读诵:「大随求即得陀罗尼」,能日日作此者,每天都这么做,一切世间事无不调顺,国事都风调雨顺,或者是、疾恶、、等等的。于自己能调五事,五事者即调节饮食、睡眠(外调)、身、息、心(内调)等五事。能调和五事,即能使生三昧,继而达其生慧之目的。 

仔细来谈调五法事。即:

(1)调节饮食,食若过饱,则气急身满,坐念不安;食若过少,则身羸心悬,意虑不固;食秽浊之物,则心识惛迷;食不宜于身之物,则引发宿疾,故饮食当慎,不饥、不饱,调和适当。

(2)调节睡眠,眠若不全,则心神虚恍;眠若过多,则废修行,空丧功夫,沈没善根,故戒眠当慎,不节不恣。

(3)调身,谓身之姿势要正,无论半跏趺坐、全跏趺坐,必顺坐法之规定调身,使之不宽、不急。

(4)调息,谓调和气息,远离风、气、喘三种不调之相,绵绵而若存若亡,使之不涩不滑。

(5)调心,指调伏乱念,若心沈,念应止鼻端;若心浮,则安心向下,使其不沈不浮。调和此五事,一如世间陶师之制造众器,首先调和陶土,使其不强不软,再取造器物。有志于十乘观法之修行者亦然,首先调和五事,使生三昧,继而达其生慧之目的。

 

「龙王欢喜以能降雨,一切世间所有蛊毒害心皆和悦。」

若有人能结了这个忏悔印,也能读诵:「大随求即得陀罗尼」,龙王欢喜时能能降雨,诸龙王能兴云布雨,令诸众生之热恼消灭,没,农产丰富。一切世间众生善不善皆能无有害心。一切世间所有蛊毒害心皆产和悦,不再有战斗、不会再害。害心为心所之一,指欲损害他人之心,属有部小烦恼地法之一,法相宗随烦恼之一。

 

「若入斗战,以印指之,两军和解一无所损。」

若有人结了菩提心印(忏悔印),入两之阵中,两的将会心,起了慈心就不会再打,两军和解一无所损。

 

「善男子!我以此印不可为比,以一喻知。」

世尊告听法的这善男,说结了菩提心印(忏悔印),其功能之大,是不能说清楚、解明白,不能用来加比拟,因这菩提心印是万印之,你要法,第个一定要结这,然再变其它的手,无!现在欲明此契印之威德力,世尊则用一来比如下。

 

「善男子!十方诸天共为万,不及一那罗延力(金刚力)。」

十方的各天加起来以万的单,不及一那罗延力道。诸田天者即欲界有六天(六欲天),色界之四禅有十八天,无色界之四处有四天,其它尚有日天、月天、韦驮天等诸天神,总称为诸天。

那罗延力就是金刚力士,有讲那罗延就欲界第四天的忉利天,忉利天的一位大力士,常跟阿修罗的力士,在十方的诸天合起来有一万的力,也一那罗延力(金刚力)的那,此金刚以其大悲心之强盛,故以那罗延天之大力喻之,而称为那罗延力。

那罗延天Nārāyana,乃具有大力之印度古神,意译为坚固力士、金刚力士、钩锁力士、人中力士、人生本天。据《慧琳音义》记载,那罗延系欲界中之天名,又称毘纽天(Visnu),欲求多力者,如精诚祈祷、供养此天,则多获神力;此天多力,身为绿金色,有八臂,乘金翅鸟,手持斗轮及种种器杖,常与阿修罗王战争。

 

「十方世界那罗延共为万,不及菩萨一节之力。」

十方世界的各个那罗延加起来,以万的单位来讲,不及菩萨一节指头的力么大,这都是在比。这里所指是何种菩萨,当然有大神通、大力士之菩萨,不是指所有菩萨,是指法身菩萨,已断烦恼、得六神通者,智增与悲增等者。

略分菩萨有十种,为种性(gotra-stha)、入(avatīrna)、未净(a-śuddhāśaya)、净(śuddhāśaya)、未熟(a-paripakva)、熟(paripakva)、未定(a-niyati-patita)、定(niyati-patita)、一生(eka-jāti-pratibaddha)、最后身(carama-bhavika)。其中,未得净心,称为种性;发心修学,称为入;已入而未达净心地,称为未净;入净心地,称为净;净者未入毕竟地,称为未熟;入毕竟地,称为熟;熟者未入定地,称为未定;已入定地,则称为定;一生,乃次第得无上菩提。最后身,乃此生得无上菩提。

又菩萨为化益众生,而生于三界,福慧深利,深观真俗二谛,进而更断除习气、色法、心法等诸烦恼,得「法眼道种智」,乃至学佛十力、四无畏等法,于此之时,残习将尽,恰如余烬。于三乘之中,唯有菩萨能进至此位,故称菩萨地。

 

「十方世界一切菩萨共为万,不及如来一毛端力。」

十方世界的各个菩萨加起来,以万的单位来讲,不及如来一毛端的力量。表示一万位菩的力,也及十方如来每位佛一根寒毛端的力量。《楞严经》记载,如来于一毛端现宝王剎,即正报中现依报。因佛具足不思议神通之力,故能依中现正,正中现依,依正融通,事理无碍,大小相含,一多平等,故于一毛之端能现宝王剎。[1]

 

「善男子!假使一佛能作种种不思议力,犹亦不如无量诸佛之力。」

一佛剎土现一佛,此佛有种可思议的神变力,但是不十方如所共的力。佛佛平等无有差别,但一佛所作种种不思议力,是不如多佛、无量佛所作之种种不思议力。

《俱舍论》记载,萨婆多(有部宗)师以无边世界中,唯有一佛出世,无二佛同时出世者;余师则以为一三千大千世界虽无二佛同时出世,然其它三千大千世界亦有佛之出世,故亦谓之多佛,故说有无量诸佛之力。

你要能十方一、现、未无量诸佛,一切如来都是要礼敬、供养,刚也讲了,为什么迦牟尼佛结这,是由十方如一起所授记的,所十方如若赞你心,也够资,祂就跟你授记,表一位如的力,当之力。

 

「何以故?一切如来共住持故、共随喜故、共印可故。」

为什么无量如来作种种不思议事,不如无量如来共合之力,何以故?因此忏悔契印、菩提心契,为一切如来所共同住持故、共同随喜故、共同印可故。住持为久住护持佛法之意,现为能观为久住护持之意,因是一切如来所共住持的、所共随喜的、所共印可的,这是在讲菩心印,是十方虚所共护持的,不一位佛、或者是哪一位佛,所心印是通十方虚空一,是大所认的一个不思议的手印。

谈到随喜anumodana,是见他人行善,随之心生欢喜,此处随喜一词,亦引申为参与佛教仪式,诸如来见有如是持忏悔印者,诵大随求陀罗尼者,有此因缘即生随喜加持、随喜授记等。

大小二乘学人之随喜不同,大乘之随喜广通三世十方诸佛及弟子,小乘仅局限于三世佛;大乘随喜法身之功德,小乘仅随喜身之功德;大乘之随喜通于漏、无漏,小乘之随喜唯限有漏心。

 

我们若是见人作功德随喜赞叹,次次累积,功德至大,如《法华经》随喜功德品载,听闻经典而随喜,功德至大。《大智度论》则谓,随喜者之功德,胜于行善者本人。据《法华玄论》记载,随喜有二种:(1)通随喜,谓若见、若闻、若觉、若知他人造福,皆随而欢喜。(2)别随喜,依五十功德(即谓展转得闻法华经第五十人之随喜功德广大无边)之说,特指闻法华经,随而欢喜。

印可是指印证认可,即弟子修道成就时,为师者加以印证过后,承认、许可其所悟境界之意。此处即说有人持忏悔印契,诵大随求陀罗尼,即能承十方如来共同印可,未来必当成佛。

禅宗、密教亦常用之,例如密教修法中之「印可灌顶」、「印可加行」等即是。所谓印可灌顶,即受阿阇梨之印可并灌顶之义;又作许可灌顶。印可加行,乃印可灌顶之前行;又作许可加行。

 

「十方如来从此生故。」

一切如来要成,都一定要用心印,心为精要,印为决定,即能于自身上实现一切佛心之作用,或指一切佛心之活动,故说十方如来从此而生。菩提心印是般若波罗蜜,即能生出一切佛者,故禅宗称摩诃般若波罗蜜为摩诃佛母。此印契表法印,佛以法为师,由法而成佛,故谓法印为佛母,能生十方一切如来故。

 

「菩萨金刚常佑助故。」

结这个菩提心印(忏悔印),金会保你、帮你,只去修,其的事足以去罣,好都很顺,因有金在护持。

 

「等至菩提无二见故。」

持忏悔印契行,这修上,历经诸次地,证到,这中声闻、缘觉、菩的见,到最的见解,是为无二见故也。此人更是的见,要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境界,或者是四空处定,这些念头都不有,已经是连声闻、缘觉、菩萨的智慧与定力,都不想执持,已能了,更何况是的色界四禅、或者是界的四空处定,更想执着了,所的是要直接成

 

「善男子!若说此契功用,穷劫不尽不可思议。」

要说这菩心印的功,穷劫不能说尽,真是不可思议,要了多劫也讲不尽。一小劫是一千六百八十万年,穷劫有多少劫要讲?要讲得没完没了!以佛的智慧是无量无边,也不必去讲!讲得太多以我们众生的心也不能了解、承。像《华严经》一,我所看的只牛一毛之内容还看不到,因上册、中册都不传,是因根劣,看不懂!下册我们勉还可看懂一,看的懂也做不到,华严境含欲界四天天、忉利天、夜摩、兜率天、化乐、他化自天的境,其真实内涵我都搞不清楚!其现翻译的《华严经》只在这六个地(天上、人间)讲的而,再上的色界天、到无界天、五净居天、…,声文、菩萨境界都没有翻译过来。世尊要是讲了,我更是要抓瞎了!听不懂

龙树菩是靠的是《华严经》下册里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分之四十翻成中,还有百分之六十我们还看不到,在梵里头才看得到,而我《华严经》已很不得了了,但还是仅说了九牛一毛之佛理,在今到如的心,要好的去抓

 

「若有众生欲至佛位,始得此契。小小初地,亦未闻知,不可具说。」

生想,才能得了这心契。若只的菩初地时,他还未闻、未知此印契,故此印契不可具说,对他还不能讲,要不多有一、或者是中菩的味,才这一菩心印。为什么心法在《佛心经》里有这契印,而知者都不能够便去传?因一些、心的,得了这法有时候会去造业,所能够便去传,也的!(待续)

 


[ 法门介绍 ] [ 修行法门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