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us1.jpg (8966 bytes) 无差别(3-5-2)


 

(一)公案本文

一日有屠者礼谒润州鹤林玄素禅师,愿就所居办供。玄素禅师欣然而往。

(缘起於现象界,屠户造杀业重,欲度之,需有相当能力始得。玄素禅师慈悲,故谓能度者即愿度之,大悲愿故。)

众皆见讶!

(徒众皆惊讶禅师之决定。)

玄素禅师曰:「佛性平等,贤愚一致。但可度者,吾即度之,复何差别之有?」

(佛性本无差别,只因无明造诸业,业力致使众生迷失本性。众生一念觉,善心起,即是向道之良机。禅师眼中无业重罪轻之分别心,能度者均一概慈悲度之。)

 

(二)玄祥释解

1. 前言

我们修行首在练习心对外境无着,进而练习去分别心,以建立平等性智。理地上言,佛、众生体性本自平等无差别,众生本体亦是无差别,仅是各自造业重轻受报而已。我们修行人对於众生的看法要有怨亲平等,然後亲疏平等。亲疏平等或许你可以接受,譬如说是家人、亲戚、朋友,或是疏远的朋友、亲戚的朋友,或者不是直接认识的朋友,在你的眼睛里面都是一般样,有东西大家吃,有好处大家都有。照顾方面也一样,没有选择性的就是没有差别相、没有差别性。我们刚开始对自己的亲戚、朋友会尽力去帮他们、度他们,让他们能得度;对於不认识或比较不亲近的人,就不会故意或强迫性的让他们得到佛法的滋润,这就是有分别心,我们要突破这种心态。

怨亲平等也就是说怨家跟亲家是一体平等的,对亲家友善容易,对怨家能释怀,那就要有开阔的、空无的心,才能给怨家跟亲家是一样的待遇。普通我们对於怨家或以前吵过架的、不如意的对象,常常会抱着敌意,不会想去帮他,但修行人内心里面要怨亲平等,对他还抱有怨心的话,表示你心还是不清净。他可以得罪你,你却要无所谓,尽量的做到无所谓,「无所谓」就是放下你自己内心的恩恩、怨怨的纠缠。

回过来讲,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不要说某甲来拜托你如何解脱色身的病痛,或是心里面的烦恼,一切业都有冤亲债主在那里纠缠,没有纠缠的话就没有病痛,你帮他的话,有的不是直接帮他色身问题的解决,而是打压其冤亲债主,让他的病或是烦恼能恢复正常,这样的话你就没有怨亲平等的概念,一般外道大部份都是用这种方法在处理事情,修佛法是不能够这样的!

任何两个人的纠葛都是无明所引起的,所以哪一个对?哪一个错?你也不能用对或错来判别是非,「业」是两个互相造的,所以不能说这个跟我比较好,或是我认识,现在有求於你,你就帮他来压制对方,这样是不太好!要嘛!你可以开示业缘形成的真实,不要再结怨下去,让双方去除敌意。有时不是用法力才可解决问题的,有时动动嘴巴,就能化解两人之间的恩怨。例如,某甲来找你,冤亲债主永远都是跟在他旁边纠缠着他,当你对他开示因缘果报现象时,表面上你对他开示因果报应的道理,其实冤亲债主们也能够感知。你开示正常的佛法概念,众生无明所造的业纠缠在一起,冤冤相报是没完没了的,冤怨一直报下去,一生又一生,也就是这生你害他,下一生他又回来害你,永远没完没了,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结。如果你以前欺负人家欺得太过份,他(债主)一口「怨气」不灭的话,麻烦就较大了!如此灾难就会比较多一点。

修行人要慢慢突破事情对、错的观念,那一个对、那一个错?不能以世俗的眼光来待之。对於亲疏、怨亲都要看成一样情,对怨家要抱着慈悲心,舍不得伤害他,不要说信徒来,就以咒来驱逐他的冤亲债主,念咒好像要害人家似的;另外,念「大悲咒」不是用来害人家的,而是要用在消你的业障。很多人说「大悲咒」的威力无量,所以就一直背,背了以後碰到不如意的事,或碰到那个感觉不称心的非人,就持起大悲咒想来害它,这样是不好!这是你心里面还有争斗的心,争斗心强的人,是无法修得解脱道的,有时还会落入阿修罗道中,不能不慎。

为什麽《金刚经》里世尊告诉我们「忍辱波罗蜜---要修忍辱法,不要去修战斗法。」经云忍辱波罗蜜即非忍辱波罗蜜,忍辱是不用他法仅用一忍辱法,这法实在是一个不得了的法,它其实不在忍辱,而是在修无生法忍。什麽是「无生法忍」?对一切顺、逆、善、恶境界,你的心都不起一念相应,才有能力学到高深的禅定力,此「禅定力」从那里来?从修忍辱而来,修忍辱法证到无生法忍的话,可以证到空体,空体是我们清净的体,面对一切境界的时候,不起一法相应,这才是悟到真的体空。顺逆、善恶境界都不起一法相应,那不是无生法忍吗?不是回到我们原来的空体吗?也就是说,你可以用忍辱波罗蜜渡到彼岸,所以修真正佛法的,不适合去用「法」来争战一切众生。

 

2.释题

这个公案标题是「无差别相」,以本体空性来讲的话,每一个人体性都是一样的,佛、众生也没有高低、贵贱这些差别相,因本性本无别,故可说是无差别性。但是一进入因缘果报现象界的话,每一个个体就有每一个因果报应的现象。众生有差别相,但我们对众生不要有差别性看他们。何谓无差别性,就是不管众生业重不重,不要有选择性地来影响您的行为,这个业较轻,我可以来度他;那个业障太重了,我没办法度他,就回绝人家。遇障重者不要就这样退缩,当然我们自己的能力有限,那个该度呢?不是我们该来决定的,其实冥冥之中就有因缘决定何人能帮,何人不能帮。因缘果报是非常微妙的,那个善根具足的人,不管是他有病,或遇到障碍了,他就会有因缘来你住处,能来见你 表示他福德具足,当然你就能为他开示,之後当能解决他的问题;如果一个福德不具足的人,虽然你有心要帮他,但大都他来不到你的住处。我们常常碰到这种事情,虽然跟他约好时间了,一到时候,他就是不能来。我们很清楚他为什麽不能来?就是有因缘作怪,而他不知避开阻碍的因缘,故不能如约的前来,这就是障碍!有些本是不成障碍的障碍,譬如说他的那位亲戚要来了,故取消约见;或病情更严重了,一紧张就不来了。其实硬着头皮来的话,一切就会OK的,就是因为他没有智慧来观破一切障碍的业缘,就没有办法看空这些现象,其实这些都是怨亲债主在制造问题,若无智慧就会被它们搞得鸡犬不宁。

有的人来听佛法以後,因善根还不具足,或是冤亲债主不让他再去听法,故来一次、二次就不能再来了。或有的是外道鬼神与他结缘,外道护法神认为它(自己)行,不希望你去听正法,因你听多了正法,心里面只有自我的观念,就不可能会再听从它的。譬如说我们上完课回向时,都要唱叁皈依 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自我是至高无上的,本来你就是至高无上,故要自皈依佛法僧,如此有谁能来影响你?故正知见的佛教徒,可说是无神论者。学佛法是在学什麽?学佛陀能得自我解脱,不是在学神教的拜神而已。我们拜佛、礼佛是求谦卑,其实佛也不要你拜,拜佛是谦卑我们自己,把我们贡高我慢的心打掉,佛已悟空体,入涅盘境,他好好的还要你来拜?他已经解脱入空了,你越拜他,他越欠你,你拜他是在种善因,拜一千拜、一万拜,他不得不给你一点好处,不然不拜他也不会怎麽样,也就是说很多境界都是因缘法而生的。但若真的诸佛都不礼,就是有点慢心,自己还是有心病的。

 

3.语体文解

本公案所讲的是润州鹤林玄素禅师平等度众事,大师度化众生,为众生解除苦难,是没有分别心的。

「一日有屠者礼谒」

某一天有位杀猪宰牛的屠者来礼拜禅师。屠牲畜者是犯杀业,其业障深重,度起来较花费功力的。经典上言,释迦牟尼佛在『密宗法要』里面开讲,第一宗义就是说,有人要来打坐,要先问他是做什麽行业,如果是杀猪、牛、鸡..等业者,不要就学打坐、学禅修,而是要先教他回去好好的拜忏!

为什麽呢?因为这种人的杀业太重,所以业力也就重,冤亲债主结太多了,每杀一条命,他就要还它一生,所以无数的业缘成立後,他一打坐的话,心里面自己困扰,尚不打紧,外在的冤亲债主一定会来纠缠,故很容易着魔,也很容易出差错,造成乱心,所以这一类的人就不要先学打坐,要先回去好好的拜忏!

我们打坐录影带中也有讲这一段,在还没有正式讲课之前有一段文字,警告:「屠业为生者最好不要修打坐,最好去佛寺庙拜忏,多忏悔、多拜忏,等功德圆满後才可以学打坐。」

「愿就所居办供,玄素禅师欣然而往。」

有天这位屠者来拜见玄素禅师,他来礼拜禅师的目的是要在他居住的地方,办些素菜来供养禅师。既然有人要供养,玄素禅师毫不加以拒绝,高兴的答应前往。当然,禅师也知道他是杀猪宰牛的,现在他既然发心要供养法师,当然就欣然答应。真正大修行者的慈悲心就在这里,知道很难度的众生,他还是欣然接受了。

我常常讲若那个和尚愿意接受你供养的话,你要心存感激,不要说我给你一千块或两千块,好像在施舍师父一样,那就错了!你不是在施舍,是在挖他修行的功德,知道吗?很多观念比较不正确的出家人,或是他认为自己修得不是很好,不要人家供养的人,这种人是不希望人家供养他的,就是有很多人都想要供养他,免谈!他不要跟你结这个缘,这样当然是对,也是不对!对 就是说,自认不要跟这些人结缘,攀缘太多了,自己修行都来不及了,还跟你们攀缘结缘,接受你供养好像欠你似的,因缘果报嘛!若修得不好受人供养,以後还要披毛戴角来还的。

有很多人希望不要跟人家结缘受供养,但有些人不管怎麽样,来者不拒,多多益善,修得好当然是无所谓,修得不好受人供养,也是会有因缘果报的,没有高超的德行来帮助你、化导你,最後!下一世出生为动物 披着毛或带着角 来还债,帮你拉犁、耕田..等,这个问题就大了。

不受供养有何不对,因修行人最後当行菩萨道,以培养成佛资粮。若一出家人不受人供养,不与众人结善缘,往後要行菩萨道时,因无结缘故无有一众生可度,此种出家人就是修得很好,但其徒众会是很少的。

既然业重的屠夫要供养,玄素禅师也有法力来化解,他可度脱他,所以就欣然而往,没有分别心,没有说这个难度,或者说这个要花多少精力才能度脱他,禅师毫不考虑且很高兴的答应说:好!我去!我们按语说这个公案是缘起於现象界,是从世间一件事情缘起。屠户造杀业重,欲度之,需有相当能力始得,禅师慈悲,故谓能度者即度之。

「众皆见讶!」

他的徒众一听禅师答应要去,大家都觉得非常惊讶,禅师怎麽做这样的决定呢?这种人杀业很重,禅师居然毫无分别的要接受他的供养!

「佛性平等,贤愚一致,但可度者,吾即度之,复何差别之有?」

玄素禅师看见大家一脸的讶异相,就说话了:以佛性来说,佛众生、善恶人等是平等的。贤德、愚痴者也是一致的, 要善心起,就是能度者。 要可度者,我即要度之,说来有何差别?从这句话来看,不管是杀业重的,或者是办公室的、或是做生意的,佛性本来是平等没有分别的,聪明、愚痴的也是都一样,只要他有善心发起,就要给他们一个机会。不管何人要起善心是很难的,除非前世今生有结一些善因缘,当此善因缘成熟时,就会发起善心来。

第一念善心要起是很难的!譬如说你当初第一次为什麽想听佛法,那是你的宿根作用,宿根有善心、有善因缘。或者有的是因为有病痛、不如意、烦恼,所以急着想找能够解决心里面的烦恼、身体上的病痛,找到那里就与那个道场结了缘,这样你也可开始修行。那一个人无缘无故的可以生起善心,要来供养一位师父呢?这是本来就有宿世善根存在,但是宿世善根归善根,今生你因屠业造业又是另一回事情。所以有时候看亲戚、朋友家是杀猪、宰牛的,长久下来,他们家里很不如意,他的後代都不是很好。经云「自做孽自承当」,不会报到他人身上的。为什麽我们看屠业者後代会不好,是否报到他的後代去呢?不是的,应是他的儿子或孙子都是他杀的这些众生来投胎的,儿女们是来要债的,当然家里是会吵吵闹闹,没完没了的,儿女们本来就是要来索命的。

佛性平等,贤愚一致,就等於是说杀业重的与一般人的业不一样,但善心起即要度之。佛法讲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有的人喜欢抬 ,就在这里做文章,放下屠刀就马上能成佛吗?当然放下屠刀第一个你要有意念来觉醒,其实这已经是一「觉」了,既知杀业不好就要放下,不管杀人或杀动物,能够觉悟因缘果报道理的话,你才能放得下。但放下是一回事情,所造的业是不是就不会受报呢?不可能的!你以前杀了多少众生,这些都还是会来要命的。问题是说,你这一生还没死亡的时候,能不能悟道?能不能超越恶业种性?甚至於能不能种无量的善根,让此善业先成熟而往生西方净土?能往西方净土就是你用功得太精进了,跟诸佛、菩萨结了无限的善缘,所以善业比恶业先成熟,先成熟先受报,故能够带业往生净土。放下屠刀就成佛吗?成佛是内心的一种因缘果报的觉悟,你有生之年能够修得还没被这些冤亲债主来要命之前,就已经能带业往生西方了,要这样讲才能讲得通。

造恶业者善心起希望能供养法师,这个屠户能不能受度呢?这是可度的!既然可度,禅师又能化解他的一大堆冤家怨气,所以禅师就去度他了。当然禅师也要功夫够,不然有时候会碰到一些障碍。譬如说造深业者到那个寺庙去,他们看到这个恶业不能化解时,马上就对你说:你回去,不要再来这里了。因为他功夫不够,没有能力化解这些问题,帮不了忙,所以会要你回去,这跟修行的境界也有关系的。

玄素禅师心里面没有差别相,业重的、业轻的对他来讲都是一样,他从理地佛性观入,一体平等,不是从他的业障去观,如果从业缘去观的话,就有轻、重之分,从佛性空体去观,让他能从空性悟入的话,业重不重是另一回事情。了解这个道理以後,对以前所造的业相现起时,内心能够坦然的面对它,学习不要常抱着我有罪的念头来面对。冤亲债主都还没来,你就被自己内心所起的妄想、影像吓得半死,这样是不对的。

(86 年 7 月 15 日 讲於 龙潭)


[ 悟後功用行 ] [ 公案禅机 ] [ 首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