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爾辭庫--名相篇--禪定瑜伽類


三摩地

三摩地samādhi,發音為sam m2 dhi,即將心定於一處(或一境)的一種身心安定之狀態。又作三昧、三摩提、三摩帝。從意上譯為等持、正定、定意、調直定、正心行處。處三摩地時,此人當遠離惛沈、掉舉,能將此心專住於一境之精神作用。惛沈styāna,又作昏沈、惛、昏。指使身心沈迷、昏昧、沈鬱、鈍感、頑迷,而喪失進取、積極活動之精神作用。而掉舉auddhatya,隨煩惱之一,指心浮動不安之精神作用

三摩地之語義諸多,若於說一切有部中,為十大地法之一,與一切心、心所法相應,通於定、散,亦通於善、惡、無記之三性,而無別體。於經量部,心之一境相續而轉,稱為三摩地。行者住於三摩地,觀想凝照,智慧明朗,即能斷除一切煩惱而證得真理。意譯為等持、定、正定、定意、調直定、正心行處等。

佛教修三摩地法,離不開四念四、八正道等法,如經云:「諸聖者當一心聽。有四種法,彼佛世尊悉知悉見。何者為四?謂身、受、心、法。如來以慧觀是四法,若內若外,如實了知。智慧現行,修習圓滿。善說菩提一乘正法,令諸眾生咸得清淨,離憂悲苦惱,證妙法理。」又云:「諸聖者當一心聽。有八正道法,彼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悉知悉見。何等為八?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如是八正道,即是三摩地受用法。若有如是得正思惟,行於梵行,修習圓滿,獲梵天樂。又復正語,正一切言,滿一切相,正說梵行,分別顯教,得如實旨。宣說正語,開甘露門,示一乘法,令諸眾生咸得清淨,離憂悲苦,證妙法理。」

修三摩地法得出家辦道,或是入深山中禪修,能得宿住事,故經云:若能清淨,捨家出家,若行增修,真實相應,正善作意,如其色心,入三摩地,隨等引心,即能記念,彼宿住事。是等有情,不樂互相憎嫉伺短,由不起彼過失因故,是即常住、是即堅牢、是即究竟、是不散壞法。若復有情,互相伺短,由彼互起過失因故,是即無常、是不堅牢、是不究竟、是散壞法。是故諸婆羅門,不應如是修作,勿起過失意,施設事火法。」行者修入三摩地時,應斷諸煩惱、修習圓滿、增益善法、正心記念,即能得解脫知見。

三摩地的行相有幾?經云:「復次,三三摩地,是佛所說。謂有尋有伺三摩地、無尋唯伺三摩地、無尋無伺三摩地。復有三三摩地,是佛所說。謂空解脫三摩地、無願解脫三摩地,無相解脫三摩地。」前三三摩地是屬於世間禪定,後三三摩地是佛教聖哲所修,有時稱為三三昧、三解脫三昧。

能住三摩地,觀諸色境,皆悉滅盡,離諸有想,如是聲、香、味、觸、法,亦皆滅盡離諸有想,如是觀察名為無想解脫門。入是解脫門已,即得知見清淨。由是清淨故,即貪瞋癡皆悉滅盡。彼滅盡已,住平等見。住是見者,即離我見及我所見,即了諸見,無所生起,無所依止。

三摩地法被用來總稱密教之法,以其本意為修三密平等(sama)之三摩地,平等三業,則遠離是非、美醜、善惡、彼此等種種分別而平等之身、口、意三業。乃諸佛、菩薩所成就者。故密教統稱其法為三摩地法。密教行者又為凝想五相成身、三密祕觀,以通達三摩地菩提心之法。故密教之菩提心又稱為三摩地菩提心。

在依顯教菩薩要修陀羅尼門、三三昧門,即能成就無量功德。經云:菩薩摩訶薩眾,一切皆得陀羅尼門、三摩地門,住空、無相、無分別願,已得諸法平等性忍,具足成就四無礙解,凡所演說辯才無盡,於五神通自在遊戲,所證智斷永無退失。言行威肅聞皆敬受,勇猛精進離諸懈怠,能捨親財不顧身命,離矯離誑無染無求,等為有情而宣正法;契深法忍窮最極趣,得無所畏其心泰然,超眾魔境出諸業障,摧滅一切煩惱怨敵,建正法幢伏諸邪論,聲聞、獨覺不能測量;得心自在、得法自在,業、惑、見障皆已解脫,擇法辯說無不善巧,入深緣起生滅法門,離見、隨眠、捨諸纏結,智慧通達諸聖諦理;曾無數劫發弘誓願,容貌熙怡先言接引,遠離嚬蹙辭韻清和,讚頌善巧辯才無滯,處無邊眾威德肅然,抑揚自在都無所畏,多俱胝劫巧說無盡;於諸法門勝解觀察,如幻、如陽焰、如夢、如水月、如響、如空花、如像、如光影、如變化事、如尋香城雖皆無實而現似有;離下劣心說法無畏,能隨證入無量法門,善知有情心行所趣,以微妙慧而度脫之;於諸有情心無罣礙,成就最上無生法忍,善入諸法平等性智,甚深法性能如實知,隨其所應巧令悟入,能善宣說緣起法門;攝受無邊佛國大願,於十方界無數諸佛,等持正念常現在前,諸佛出世皆能歷事,亦能勸請轉正法輪,不般涅槃度無量眾;善能伏滅一切有情種種見纏諸煩惱焰,須臾遊戲百千等持,引發無邊殊勝功德。

***

 


[ 名相篇 ][ 法爾辭庫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