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002.gif (10734 bytes)Exclaim.gif (1443 bytes) 家中有難,是出家修行還是在家修行好?


一O四、參問:

尊敬的張老師

您好!首先感謝您再次的慈悲開示。關於自我評價定位的問題末學問過許多人,只有您的開示讓我真正踏實了!太難得了。

1兩人照的看得較清楚,令郎人是很憨厚、老實”。孩子給我的感覺確實是神不在此,時而無明地高興,時而無明地難過,就像戒行不圓滿的人忽而感天忽而感地一樣。唯獨不願意看周圍的人,只望著一個別人看不到的世界。可他為什麼會週期性地感受極大的痛苦呢?這時就會鬧得不行。

2、雖如此,我還是不會棄她們(母子)與不顧的。我會盡力待老人百年後,且孩子確有好的安排後才會考慮出家的事,如不具足條件,我不會硬走的。我知道,出家是極大福報之事,需各方因緣具足。而且我想,既便出家也自帶生活資糧,不敢用信眾一分錢。事實上,這些年我就是要求自己承受往昔的果報,在逆境中磨練自己的心性。事實上,孩子是我的老師:磨去了好多習氣。真的。無形中教導的許多。而且,孩子越磨得厲害時,我心境越會進步些。

3、孩子給我的全都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無解題。玩具不會玩,只是咬;在外面就要自己跑,可是會忘記躲車,還會摔倒─所以你放開他也不是,不放開他他又不幹;自己極無聊,誰對他慈悲些他就依靠誰,就拉著你東找西找或自己東抓西抓,一時也不停。同事看了都說五分鐘也帶不了他。(她媽都直躲)總之,一眼不到就會出危險,時間長了也實在是慈悲不起。

這些年搞得我身心俱疲,真想給自己放幾個月假!工作哪有什麼心事投入呢?對付而已。可眼下保姆也受不了這孩子了,多次提出要走,這下我工作難保了。所以才想不如同意她媽的方案(把孩子送出去,可孩子這麼難,誰又真正負責任地帶得了呢?所以我才攬過來自己硬撐著帶了這些年,可自己也毀了。)自己乾脆出家了,保一頭。我究竟應該如何發心呢?請老師慈悲開示。

4、我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了真實成就才來度人。應如何修學?有同修大德建議我改修六字大明咒,事實上通法師給了我此法門的傳承。

5、我今年42周歲(61年生),修色身恐怕來不及了吧。也沒有福報和機緣。可色身不轉,于境界面前完全做不了主可怎麼好?

6、持咒期間是否應少洗頭?之所以有此奇怪的問題,是因為近日念咒頭頂發癢(其實有好久了,只是最近厲害一些),我知道是正常現象,不想理它。可晚上洗澡後覺得頭上感覺沒有了,而且確實提起來的力量就小了許多。這有什麼道理嗎?

7、最近把斷了多年的太極拳又繼續練起來,只當鍛練身體吧。可以嗎?

頂禮老師!阿彌陀佛

 

師答:  

宋大德:

阿彌陀佛!2003.11.07.mail收到時,隔天已出發去印度菩提伽耶世尊證道處做30天禪修及14天朝聖旅遊,所以沒有時間回您的mail,回來後先回其他人的mail,今天資訊小組提醒您的mail還沒有回,所以現在才來回,尚請見諒。看了您附帶寫的文章,知道您學佛的心路歷程,也知道您前世也是修行人。沒有此兒子就沒有您會學佛的機緣,沒有此兒子您可能往搞高科技路上去了,也迷失前幾世所修行的成果。現在來談談您所提的幾個問題。

1. 兩人照的看得較清楚,令郎人是很憨厚、老實”。如此說來,孩子有否可能是一來果?孩子給我的感覺確實是神不在此,時而無明地高興,時而無明地難過,就像戒行不圓滿的人忽而感天忽而感地一樣。唯獨不願意看周圍的人,只望著一個別人看不到的世界。可他為什麼會週期性地感受極大的痛苦呢?這時就會鬧得不行。說是一來果時應比較自閉而不傷人,不致於會那麼折磨人。看您文章的描述,確是專門磨您而來的,若說是那個菩薩化生來度化您,怕您迷失掉比較有這可能,總之,有些事一得一失,對您的改變已達到目的,若您越來越對佛法有認知時,也許他的責任已完,就會恢復正常也說不定。

2. 雖如此,我還是不會棄她們(母子)與不顧的。我會盡力待老人百年後,且孩子確有好的安排後才會考慮出家的事,如不具足條件,我不會硬走的。我知道,出家是極大福報之事,需各方因緣具足。而且我想,既便出家也自帶生活資糧,不敢用信眾一分錢。事實上,這些年我就是要求自己承受往昔的果報,在逆境中磨練自己的心性。事實上,孩子是我的老師:磨去了好多習氣。真的。無形中教導的許多。而且,孩子越磨得厲害時,我心境越會進步些。修行境界是從磨練或魔考中得到的,不是靠理解、用功、氣功等之類學得。若要修行不一定要出家,若出家就要有成就時才出家,出家是要行菩薩道度化眾生的,不是專門躲起來自修的。因修行有成就時,就能以智慧與心通力幫助眾生,如此對眾生才有實際的利益,為眾生分擔苦痛。若修行有成就後出家,是可接受大眾供養,讓他們積福德,就怕錢一多後又被貪字所迷惑而淪墜。若能夠十方來的錢,做十方眾生需要的事,這樣才能捨棄慳貪,也能造福眾生。尤其大約10年後,大陸的宗教應更自由,弘法人才更需要,大陸的僧才太缺乏,因地廣人多,希望未來處處、人人都能聞到真正佛法。

3. 孩子給我的全都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無解題。玩具不會玩,只是咬;在外面就要自己跑,可是會忘記躲車,還會摔倒─所以你放開他也不是,不放開他他又不幹;自己極無聊,誰對他慈悲些他就依靠誰,就拉著你東找西找或自己東抓西抓,一時也不停。同事看了都說五分鐘也帶不了他。(她媽都直躲)總之,一眼不到就會出危險,時間長了也實在是慈悲不起。這些年搞得我身心俱疲,真想給自己放幾個月假!工作哪有什麼心事投入呢?對付而已。可眼下保姆也受不了這孩子了,多次提出要走,這下我工作難保了。所以才想不如同意她媽的方案(把孩子送出去,可孩子這麼難,誰又真正負責任地帶得了呢?所以我才攬過來自己硬撐著帶了這些年,可自己也毀了。)自己乾脆出家了,保一頭。我究竟應該如何發心呢?請老師慈悲開示。您也說過孩子成就您學佛,磨練您的心性,讓您去掉的執著,您說的對,任何事能想到別人,而不會想為自己,那就是菩薩,已無我之心,您是有此體認了,也承受那麼久了,應是有轉運的機緣了。真慈悲心要在登地菩薩才會發起,您現在是在接受磨練階段而已,所以長時間也許會不耐煩,但總要想個辦法才行。您沒發大心,只想逃避一家人的共業出家修行。您被空法師的錄音帶熏習得很深,只知道要往生淨土,自己了脫。您應該發大心,發菩提願,上求佛果、下化眾生,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度化眾生,為眾生分擔苦痛,更要求受菩薩戒,以堅定成菩薩之心願,您不是也夢見過彌勒菩薩---布袋和尚?發大心之後,就會改變您一家人的共業。不能去一頭、保一頭,要能圓滿去除您們一家人的共業,這才是真正的佛法。您更要學習認知釋迦牟尼佛的經典中的智慧與心力,創造自己的神通力,有智慧及能力,就能化解一切的逆境,不是一味只求諸佛、菩薩加持,這樣不是真正在學習佛法的正法。

4. 我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了真實成就才來度人。應如何修學?有同修大德建議我改修六字大明咒,事實上體通法師給了我此法門的傳承。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法門,佛說《阿彌陀佛經》已說明,有人一日夜乃至七日夜一心清淨念佛,是人往生時,阿彌陀佛即會前來接引。問題是當佛來接引時,當事人是否能真捨得人世間的情愛,而不眷戀而去。您也誦了《無量壽平等覺經》,經中亦 云修得有成就者(開悟者)得生常寂光淨土(虛空法界),修得中等者得生清淨莊嚴土(西方極樂世界),修得下等者得生方便有餘土(譬如說人間之淨土,如普陀山等)。能修得心清淨得常寂光,不見得一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各處世界都可以往住,大菩薩能走徧十方世界就是這樣。要如何修學念佛,其實念佛與修六字大明咒差不多一樣,吸一口氣後用金剛持,此時氣大部份要往丹田進去,小部份由嘴巴出去。如是身口意三業合一,身注意著息,意守著佛號或咒語,一字一念精進不懈,這樣定會有成就的。念佛有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加持,修六字大明咒也由觀世音菩薩加持。經佛、菩薩加持色身就會有氣感,有氣感才有可能修內心,去掉一切的執著 ,才能往生極樂世界。修六字大明咒要結蓮花手印,據元音老上師講,不必要有特別灌頂就可以修持。本網也有六字大明咒修持法的介紹,您可以找出參考。念佛、修六字大明咒都是一樣的,根基銳利者修什麼法當生都會有成就的。

5. 我今年42周歲(61年生),修色身恐怕來不及了吧。也沒有福報和機緣。可色身不轉,于境界面前完全做不了主可怎麼好?人在36歲左右心智成熟,正是修行的好時間,42歲並不晚,60歲也不晚,只是體力及意志力的分別而已。您有練太極拳的底子,把丹田練起來應不難,也不會花很久的時間,練時少接觸您夫人,多利用寶瓶氣功法(閉氣),把丹田增強。之後,修淨土、修禪、或修密都更能有快速的成就的。色身有成就,才能真的修到內心的世界去,才能斷廿隨煩惱、六根本煩惱,也才能產生心通力,以便利益群生。

6. 持咒期間是否應少洗頭?之所以有此奇怪的問題,是因為近日念咒頭頂發癢(其實有好久了,只是最近厲害一些),我知道是正常現象,不想理它。可晚上洗澡後覺得頭上感覺沒有了,而且確實提起來的力量就小了許多。這有什麼道理嗎?修行中與洗澡不洗澡沒有絕對的關係,但修行中當氣走到何處,何處表皮就會發癢,癢者禪修中八觸之一。修行者即將得初禪時,身中所生之八種感觸:(1)動觸,(2)癢觸,(3)輕觸,(4)重觸,(5)冷觸,(6)暖觸,(7)澀觸,(8)滑觸。修行者要懂得色身會有這些現象發生。當癢生起時最好方法是洗熱水澡,尤其背部癢時抓不到,更要用洗熱水澡來解決。

7. 最近把斷了多年的太極拳又繼續練起來,只當鍛練身體吧。可以嗎?有時間練太極拳當然很好,但培養丹田的契機更重要。建議您禪淨雙修,今生才會有成就,若光靠嘴巴念佛,不能把粗的習氣去除,怎能往生淨土。經云要生西方極樂世界少福德者,也不容易往生。福者多行 布施,供養諸佛菩薩;德者修持一切清淨戒,去除五蓋---貪、嗔、癡、慢、疑。若能學打坐,與太極拳配合,動靜一起修是不錯的方法。謝謝您的mail


[ 一般小參 ] [ 問題小參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