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002.gif (10734 bytes)Exclaim.gif (1443 bytes)佛禪是破五蘊妄執的究竟菩提道法,
             不要與世間禪混為一談!

法爾禪修中心 善祥比丘(俗名張玄祥)撰 


三十 一、參問:

末學現在只能說如何去突破色陰境界的經過。一般人都誤以為要破色陰境,必須像天台宗所說的止觀雙運。其實這是一種非常大的錯誤,因為世尊很明白的說楞嚴大定是屬於(三摩地())的範圍。因此要破色陰境界,必須要只緣一處,而且(全部心力都要強力集於一點。有如針般的向色陰境去突破)

末學把色陰境界比喻一塊黑布,而所修習的捨識用眼根去(集中於一處)的三摩地的修法是猶如像一把銳利的針一樣。把色陰境界的黑布給予刺穿。就像虛雲老和尚所說的把色陰境的這塊虛空給予粉碎,而所獲得的結果就是身處大光明藏之中,上下左右盡是光明,那時連自己是否存在於世界上都不能確定,等起了一微細的念頭之後(發覺的感覺發生之後),此大光明藏就已消失無蹤了。末學這時才真正的知道原來十方世界就是(內心的投射)罷了。這就是末學所親身體驗的經過。(末學目前還在努力修行之中。)

末學是認為世尊亦是由眼根而見性的,他由眼根親見明星而悟道,此明星即是永嘉大師所說的『一顆圓光色非色』或【心鏡明,覽無礙,一顆圓光非內外】,其他開悟高僧所說的【如淨硫璃內有顆明珠】(師弟如以描述:以現代的說法,猶如西落的紅色太陽。)的真心(佛心)之緣影像。雖相不實,但性卻實有。這要能到受陰境之後才能得到此佛心之緣影相,進入受陰境界之後,這佛心的緣影相就會現前(且無時無刻都在眼前),它會散發出不可思議的光芒(明覺),光芒分成五道:由紅、黃、藍、綠、白等五色所組成。這個佛心緣影像,它會隨著外境而有所不同。在白天他是大都呈現紅色及籃色,在晚上則呈現黃色。這佛心緣影相不管是【閉上眼睛或張開眼睛都時時刻刻呈現在你的眼前】,還有如注意的話會發覺這佛心緣影相之內會有許多識體。內色流動。

末學只能說,(佛心的緣影相)是離根脫塵而存在的。證據就是眼睛張開時(佛心的緣影相)顯現於外境,閉上眼睛時,它又在你的黑暗的螢幕眼臉上。而且隨著你的眼光所看的距離的不同,眼睛望遠時它的相,會隨著變大,眼睛閉上時,它就猶如一顆小摩尼珠喔。如同古人所說的(放之遠大,退而藏其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末學的確是用佛教的定學去修的。而是在行住坐臥的過程它都時時刻刻在我眼前,這就是古代開悟禪師所說的(大道即是在目前)

古代開悟的禪師所問的這個O是什麼或永嘉大師所說的一顆圓光色非色,都跟師弟所親身見到的類似。

 

 師答

某某大德:

阿彌陀佛!19日再來mail收悉,我們該說的已於上封mail(1224)提出,我們尊重每個人的修證與體驗。您所提的都是色身眼根、見性的真如反應,可惜「根」結使不去怎能知道「覺」、「空」、「滅」結使是什麼。不知您是否有真正的師承,若沒有,最好找一個您肯定的師父來指導您,不要自己依古人話語或經典,隨便加在自己的境界上。

若您要學世間禪定,就依上述建議找個世間禪有成的師父跟隨著。另外告訴您世尊不是用眼根夜睹明星開悟的,要見世間相祂早在雪山六年已能悟知世間相,他最後是「證悟」如來真實性,不是像您說的「開悟」。開悟者還遠離像世尊的果地佛位一大段距離,開悟菩薩還要有兩大阿僧祇劫的修證,經一大阿僧祇劫得入不動地菩薩位(八地),第二大阿僧祇劫得經歷如來十地位階,才能成就果地佛如釋迦牟尼佛者。像您這樣無知之說,真是犯大妄語戒,會自害也會害他人知見,還是少發表您的高見為要,不然果報是歷歷不爽的,請要小心為是。

開悟是對地上菩薩破色身而說,一定要進入「覺知」的心用或無色界四空處行者的境界,不是像您說的眼根見光即是開悟,那二禪行者見光也是開悟了嗎?因二地禪行者就能見光團團轉,能用眼根見光並不是破色身, 也沒打破窠臼。有眼根結使未滅,何來開悟之說,一定要入「覺」結使之處,才是開悟者的境界,這些層次要過來人才能攪懂,不是像您用自己的境界亂推測而得。

若要學真正的佛法、解脫道,除要有《楞嚴經》五十種魔相的修證過程,尤其分野點是在破「色身」這一關,打破黑漆桶,許汝法身活,讓您的眼根、見性再無所見,進入佛心自應一切緣之境界中,進入「覺」結使中,然後要學空觀智,這樣您所提的那些境界就不會再現起了。若斷一切習氣、心病,自己見思二惑滅後,能再用真如體空與六根互用時,就再能有所見,這時已是真成菩薩位階了。故不要指鹿為馬,強誤會佛法解脫道是您所說的這樣而已,您的境界也僅是世間禪的範疇。

並記得要看《大般若經》,您似有二禪境界中,但要以般若智觀破一切相,般若智者是謂:無所有、不可得,即禪宗行者所說的面境「不即不離」,就能度過諸多魔相。以這種知見觀修行中的一切相及境界,如此才不會走錯路,錯入世間禪中或著魔而不自知,也才能體會世尊所說的菩提道是什麼。不然也可持誦《金剛經》,學習「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用來去除那些似是而非過程中的境界。謝謝您來mail的指教。


[ 參證小參 ] [ 問題小參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