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002.gif (10734 bytes)Exclaim.gif (1443 bytes)初學要知心繫緣處的重要,
             並要如法做一次!


一O八、參問:

老師您好!我是在無意中拜讀了您的文章後,化解了因打座所引發的頭痛及身體的氣動,心頭萬分的感謝老師您的慈悲。

   在拜讀過老師的文章後,我改變了過往的打座方式,也練了寶瓶氣培養丹田,由於本身資質差、理解能力潛引發了一些障礙,無法理解究竟是何原因所造成,更無能力化解,所以不得不e–mal叨擾您。

我在打座時會先吸三口氣,然後將穢氣吐出,心想第四口氣是誘發丹田之真氣,也是憋的最久的一口氣,當在憋第四口氣當中,明顯的感覺到中宮穴部位比丹田更覺的漲,明顯的跳動,為何跳動的不是丹田部位。

在第四口氣吐出後,便會觀想氣聚丹田,隨及會感到有股氣從背部命門穴、身柱穴、直至後腦處停止,整個背後有股麻感覺,心想這可能是氣,於是曾用意念去導氣,但這種麻的感覺依然是在背部,無法隨意念引至眉心回到丹田,背部的麻會一直停留至下座後才會消失,不打座時亦時常感覺背後有麻的感覺,只是沒有打座時的強勁感,下座時常常感覺胸悶、胃漲、腰酸背痛,請問是否是不如法所引起,可有化解之法門謝謝。

師答:

無名大德:

阿彌陀佛!元月13日的mail收悉,從mail中看來,以前您所修的打坐已有點基礎了,所以再用寶瓶氣,當然會有不同的反應發生。寶瓶氣大多用在初級及高級中的禪修,初級是誘發丹田契機,而高級禪修者是練習入三禪中之似有若無的呼吸,若呼吸停止時就已入四禪境,一入定可能千百年呢!談談您的問題如下。

1. 當在憋第四口氣當中,明顯的感覺到中宮穴部位比丹田更覺的漲,明顯的跳動,為何跳動的不是丹田部位。中宮部位會覺得更脹,表示那裡的穴道未開,所以才有此反應。若在少吃之情形下,丹田不必用寶瓶氣能自然跳動,那就是入胎息的狀況,平時用寶瓶氣造成的不算是胎息,胎息是很自然的色身氣的反應。

2. 在第四口氣吐出後,便會觀想氣聚丹田,隨及會感到有股氣從背部命門穴、身柱穴、直至後腦處停止,整個背後有股麻感覺,心想這可能是氣,於是曾用意念去導氣,但這種麻的感覺依然是在背部,無法隨意念引至眉心回到丹田,背部的麻會一直停留至下座後才會消失。第四口氣閉氣,造成督脈氣行是氣在走沒錯。但接下來不是以意導氣,因前脈不通意導也沒用,那是道家從沒氣感之中,以意運轉於色身,久而久之,也會發動氣感,但那是微弱的氣在轉。您應該是用意守定點的佛門方法(心繫緣處),即當氣已至後腦時,將意念移守住眉間,然後認真地用安般守意法門呼吸法用功,在打坐中讓氣自然前行經 督脈而前進到眉尖,再移至任脈的中宮、丹田等,這樣遶一圈,任督兩脈才有點通合的樣子。心繫緣處是當丹田已成形後,依督脈尾閭穴、命門穴、神道穴、大椎穴、腦戶穴、百會穴、眉間、鼻尖,再入任脈之膻中穴、中脘穴、氣海穴等,依次序用心觀想各定點,當氣感到達該定點時,才能移轉到下一定點。若不這樣做一次,當行者身體有氣產生時,會聚集腦部而造成亢奮,終致晚上睡不著覺,所以心繫緣處要好好做一次。

3. 背部的麻會一直停留至下座後才會消失,只是沒有打座時的強勁感。這是當然的,因您下座不用功時,氣自然就會化成無形,因已無一呼吸的功能在促使氣運轉前進,當然全身氣就會散放,當然就沒有打坐時的力道了。

4. 下座時常常感覺胸悶、胃漲、腰酸背痛,請問是否是不如法所引起,可有化解之法門謝謝。腰酸背痛是該處有宿疾,因用寶瓶氣強加刺激,當然會引發酸痛,胸悶、胃脹也是氣滿的關係所引起,像您這程度與階段,就不一定要強用寶瓶氣來增加氣感,反而要用正常的安般守意數息法門,專心注意在呼吸大小,最重要者要能調理風大的「大小」,吸一口小氣後,停止呼吸,讓氣自然化解掉後,才再使真氣能自然運行身體,使氣走到未經過的地方。

5. 您已具足打坐基礎,要用正常的打坐方法,再把打坐的時間拉長,並每日常常多次打坐,就會越來越進步,希望您好好用功,將會有進境。網路上有關佛教經典的文章,尤其是《楞嚴經》的五十陰魔定要看,從色、受兩種好好看,才不會走錯路。謝謝您的mail。 


[ 修身小參 ] [ 問題小參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