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p055.gif (23008 bytes) 中藥理念--補益類中藥簡介(19) 
        
補陰類中藥---
山萸肉(4-1)


一、產地     

主產於浙江、河南等地,內鄉縣地處豫西南、伏牛山南麓,還產於中國湘江、安徽、陝西、山西等地。

 

二、原物狀

為山茱萸科燈台樹屬山茱萸Cornus of ficinalis Sieb. et Zucc. 的成熟果肉。別名:山萸肉、萸肉、棗皮、藥棗、蜀棗為山茱萸科落葉小喬木,高四米左右植物,葉有柄對生,葉片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前端尖銳呈卵形,背面主脈上長有黃褐色毛。

秋末冬初果皮變紅時摘取成熟的果實,以水洗淨之後用文火烘培或置沸水中略燙,及時擠出果核,曬乾或烘乾用。乾燥.山茱萸商品呈不規則的片狀或囊狀,長約11.5釐米,寬約0.51釐米。新貨表面為紫紅,陳久者則多為紫黑色、有光澤頂端有的可見圓形宿萼痕跡,基部有果梗痕,質柔軟。質地以表面紫紅、有光澤、肉厚者為佳。種子、果肉可直接生用或充份曬乾,入藥用其果肉。本植物具有消除疲勞的功效,對食慾不振也有良好療效。

 圖片取自e2121.com

 

三、化學成分

果實含山茱萸(Cornin,即馬鞭草苷Verbennalin)、熊果酸(Ursolic acid)、皂、沒食子酸、蘋果酸、鞣質、酒石酸及維生素A等。果肉中除含有機酸之外,也含有皂角。種子的脂肪油中有棕櫚酸、油酸及亞油酸等。
 

 四、性味歸經

性酸、澀、平,微溫。入肝、腎經。山茱萸酸微溫質潤,其性溫而不燥,補而不峻,既能補腎益精,又能溫腎助陽;既能補陰,又能補陽,為補益肝腎之要藥。

 

五、藥理作用

山茱萸有滋補肝腎,滋養強壯,收斂固脫。具有補益肝腎、澀精固脫、收斂止汗之功能。用於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自汗盜汗、內熱消渴、婦女體虛、月經過多等症。

 

1.古代研究

(1).萸肉微溫而不熱,是一味平補陰陽的藥品,不論陰虛或陽虛,都可配用。它既能補益肝腎,又能收斂固澀;能補能澀,是它的又一特點

(2).本品經砲制後,形如黑棗的皮,故有些地區稱作“棗皮”。由於它酸 澀收斂,如內有濕熱、小便不利者不宜應用。

(3).《普濟方》山茱萸丸:山茱萸、覆盆子、菟絲子、巴戟天、人參、楮 實、五味子、萆薢、牛膝、桂、天雄、熟地黃 治腎虛腰膝無力,小便多。

(4).《本經》:「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 逐寒濕痹,去三蟲。」

(5).《別錄》::「強陰益精,安五藏,通九竅,止小便利。」

(6).《湯液本草》:「滑則氣脫,澀劑所以收之,山茱萸止小便利,秘精氣取其味酸澀以收滑也。」

(7)《名醫別錄》謂能“益精,安五臟”。此外,山茱萸亦治消渴症,多與生地、天花粉等同用。

(8)《本經》: "主心下邪惡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痺,去三蟲。"

(9)《藥性論》: "止月水不定,補腎氣,興陽道,添精髓,療耳鳴,... 止老人尿不節。

(10)《湯液本草》: "滑則氣脫,澀劑所以收之,山茱萸止小便利,秘精氣,取其味酸澀以收滑之。"

 

2.近代研究

(1).抗菌作用:果實煎劑在體外能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得生長,而對大腸桿菌則無效。煎劑(1:1)對於志賀氏痢疾桿菌的抑制圈,直徑可達13~18毫米(平板環杯法)。從山茱萸鮮果肉中可得一黑紅色酸味液體,對於傷寒、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於毛癬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做用。

(2).用於高血壓病,利尿及降血壓。

(3).本品對環磷先胺引起的小白鼠白細胞下降,有非常顯著的治療作用(p< 0.001)。

(4).能促進小鼠脾臟中的抗原結合細胞的增生。

(5).對過敏介質的影響:有人用雄性豚鼠的回腸作標本,給予0.1%以下的山茱萸水提取液與鹽酸組織胺(10-7),呈拮抗作用。但用山萸肉醇提物對致敏豚鼠的肺組織和回腸能促進過敏介質釋放。

(6)山茱萸有利尿、降壓作用;對痢疾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堇毛癬菌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體外試驗能抑制腹水癌細胞,對於因化療及放療所致的白血球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有抗組織胺作用;有較弱的興奮副交感神經作用;所含的鞣質有收斂作用

 

六、臨床應用

(1).用於肝腎不足,頭暈目眩,耳鳴,腰痠等症。 山茱萸功能補肝益腎,凡肝腎不足所致的眩暈、腰痠等症,常與 熟地、枸杞子、菟絲子、杜仲等配伍同

(2).用於遺精,遺尿,小便頻數,及虛汗不止等症。 山茱萸酸澀收斂,能益腎固精。對腎陽不足引起的遺精、尿頻均 可應用,常配合熟地、菟絲子、沙苑蒺藜、補骨脂等同用;對於 虛汗不止,本品又有斂汗作用,可與龍骨、牡蠣等同用。 此外, 本品又能固經止血,可用治婦女體虛、月經過多等症,可與 熟地、當歸、白芍等配伍應用。

(3).本品常用於白細胞減少症,尤以有肝腎虛者為常用,可與女貞子,枸杞子配合用;呈血虛者與阿膠,雞血藤等配合;呈氣虛者與黃耆,黨參等配合。

(4).支氣管哮喘呈腎虛表現者,配五味子,胡桃肉,肉桂,羊藿葉等用。

(5).感染性疾病出現陰陽兩虛者可用之。《醫學衷中參西錄》謂本品“善補肝,是以肝虛極而元氣將脫者,服之最效”,“治寒溫外感諸證,大病差後不能自復,寒熱往來,虛汗淋漓;或但熱不寒,汗出而解熱,須臾又熱又汗,目睛上竄,勢危欲脫,或喘逆,為征忡,或氣虛不足以息:萸肉60克(槷淨核),生龍骨30克(搗細),生牡蠣30克(搗細),生杭芍18克,野台參12克,甘草9克(蜜炙)”(來復湯)

此外,常用於肝腎虧損之眩暈,耳鳴,腰膝痠軟,陽痿,遺精,小便頻數,虛汗不止等。

(6).治肝腎陰虛、頭暈目眩、腰酸耳鳴者,常與熟地、山藥等配伍,如六味地黃丸;治腎陽不足、腰膝酸軟、小便不利者,常與肉桂、附子等同用,如腎氣丸;治腎陽虛陽痿者,多與補骨脂、巴戟天、淫羊藿等配伍,以補腎助陽。

(7).用於遺精,遺尿:山茱萸既能補腎益精,又能固精止遺。治肝腎不固而致遺精、遺尿者,常配熟地、山藥等同用,如六味地黃丸、腎氣丸;或與覆盆子、金櫻子、沙苑子、桑螵等配伍,以增強補腎固澀作用。

(8).用於崩漏下血及月經過多。山茱萸又能補肝腎、固衝任。亦可用於婦女因肝腎虧損、衝任不固所致的崩漏下血及月經過多之症。常與黃耆白術、龍骨、五味子等同用,如固衝湯。

(9).用於大汗不止,體虛欲脫症。山茱萸能斂汗固脫。治大汗虛脫者,常與人參、附子、龍骨等同用。

 

七、用量用法

山萸肉用量一錢至三錢,煎服,1020公克/日。大劑量 30 克,煎服,急救固脫。科學中藥:0.52.0公克/日。可依病症與體質酌量增減使用量。

禁忌:素有濕熱,小便淋瀝者,不宜應用。肝陽上亢及濕熱內蘊小便不利者忌服。(待續)


[ 中醫藥介紹 ] [ 健康教室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