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1Forest.gif (27539 bytes) 心花翩翩--
            戴德之旅(永和山水庫法會散記)

                                                                       台中班  連 居士  2010.06.01


             

 

師德高超、師恩浩蕩、師寶無盡,唯多分親近、熏習者能得於一、二,是所感戴也!

      苗栗縣永和山天然水庫(沒有任何水泥建築物的水庫)                 

 

緣起

今年五月的某一天,我突然想及許久未參與法爾的活動了(差不多三年),心裡想如果有機會,應該要參加才好。

過幾天,台中班的謝班長突然來電,詢問五月二十九日,法爾禪修中心的台北班、台中班要進行聯誼,地點在某水庫,問我及同修是否參加?我聽後,心裡馬上答應,但為尊重內人同修,也就順便問她的意見,結果同修也答應參加。可見同在一屋簷下共修,是較會有靈犀相通之時。

擺好供桌奉上香花、水果與香             法會會場前面一景

 

原以為是要踏青,結果是殊勝的法會

既然答應參加法爾活動,當然是靜待佳日成行。

私下回想與同修結褵後,初因小孩因素,後為事業所拘,實未能一次靜心與同修共遊,而此次能參加法爾所興辨的踏青之旅,實在是多德共舉,一可踏青,二又可近熏師父德風,並與法爾師兄姐共浴佛光,真正太好了!

就在出發前一天晚上,接到謝班長來電,囑付要穿居士服,再加上前已告知要帶海青、縵衣,所以心裡不免猜想這次一日旅遊,必有朝聖之榮。或者就像此地某一佛寺,在五月二十九日舉辦的「浴佛榮典」一樣吧,就這樣地,心有期待恩光加被,而一夜好眠。

        法會開始了!                   法會團員後面一景

期待的五月二十九日一早,下著不小的雨,同修問是否要開車?我說不行啦!如果我們開車出去,人家就知道我們人不在,萬一遭小偷怎辦?同修於是贊同騎摩托車出門就好!

(小記:家住馬路邊,左右不親,家內無啥財物,會擔心微薄家財受偷,增添煩惱!)

(追想:其實這種擔心,才是煩惱所在,完全是庸人自擾,但骨子裡那種怕被偷的習氣,就是捨不掉。)

結果倆人,在濕了部分衣物中,到達謝班長家,託放機車後,與謝班長步行至會合點,並如願登車,前往目的地。

在遊覽車上,並作早課(第一次在車上作早課),後到達永和山水庫目的地時,詢問林幸豪師兄,始得知此來目的,是在永和山水庫內作法會,即誦「佛頂尊勝陀羅尼咒」及「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咒」。

至此,本人才恍然,何以謝師兄詢問我與同修要不要參加五月二十九日的聯誼會時,我們會毫不考慮的答應,原來是;

與佛有約、與上師有約、與法爾的師兄姐有約、與有緣的眾生有約,所以率爾成行,是不期中之幸會也!

 

      

 

一種氛圍,萬般風情

一種氛圍,是慈悲的氛圍;萬般風情,則是來會的眾生根器別或情思之別。

車子到達永和山水庫,一下車就感受到一簾山水畫,展布開來,令人心神,有為之滌洗的清爽。

天還下著雨,當飄著細絲時,猶如置身「濛籠水墨淡如煙」的畫境中,而當雨稍大時,又別有一番雨中漫步的詩情畫意。

但在這樣的氛圍,我隱約嗅出「慈悲」的味道,此慈悲,既不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私悲;也不是「風雨濛籠兒女情長」的癡慈。

而是諸佛如來及上師的慈悲,如水墨畫般渲染開來,亦如因羅陀網的光光相映而來,這正是緣由今日要誦「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咒」及「佛頂尊勝陀羅尼咒」的殊勝所致。

      法會東單男眾團員後面一景

據《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云:佛見一朽土聚,而告金剛手云:「此非土聚,乃是殊妙大寶塔耳!由諸眾生,業果劣故,隱蔽不現。由塔隱故,如來全身非可毀壞,豈有如來金剛藏身而可壞哉!我若滅度,後世末法,逼迫之時,若有眾生,習行非法,應墮地獄,不信三寶,不植善根,為是因緣,佛法當隱,然猶是塔堅固不滅,一切如來神力所持。無智眾生惑障覆蔽,徒朽珍寶,不知採用,以是事故,我今流淚,彼諸如來,亦皆流淚。」

因之,此慈悲是佛世尊,悲愍無智眾生,為惑障覆蔽,徒朽珍寶,不知採用,而興拔濟眾生惑業苦之悲,並與眾生逮至涅槃之樂的慈也。而今日祥上師,正傳佛心、佛智,在此永和山水庫,啟發眾生菩提之心,拔濟有形無形眾生之苦,是慈悲相承,眾生共獲法益也。

            法會西單女眾一景

在此唯一慈悲氛圍下,有著眾生萬千情愫之別。

不知您是否也感受到那由四面八方聚攏而來的無形眾生,雖見不到其形,卻同體其企慕之情,是多麼的祥和!

再有那龍天護法,堅定護法所顯的肅穆之情,是何等的莊嚴呀!

還有共會的學子,其渴仰思慕之情,是何等的純真無邪!

此祥和、莊嚴、純真之情,與佛世尊、上師的慈悲相應,於是感動龍神,在法會一開始,雨就停了,一直到法會圓滿,一切就緒後,才再下雨,其景象真是不可思議呀!

(註記:其實在此之前,載我們來參與法會的遊覽車司機,看著雨下不停的壞天氣,就有露出法會辦不成的神情。而與會的學人眷屬中,也有起疑思者。因此他們對於法會進行中的好天氣,最後也產生不可思議的信服。此是外章,順記之。)

 

法會言契不及,唯能意會

法會開始後,其殊勝之處,本就無法言宣,但會因各人根基,而有不同的受益。尤其此次所誦的咒,是悉曇正音,也就更不可思議了。

        參加法會總數有135位之多

由於法會霑益,因人而異,無法以言語形容,我只好記此二咒殊勝力如下供參:

一、佛頂尊勝陀羅尼咒

依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記載,其咒力整理如下:

1、若有人,一經於耳,惡業消滅,得清淨身。隨所生處,憶持不忘。

2、命欲將終,須臾憶念,得增壽,身口意清淨,身無苦痛,隨處安穩。

3、若人須臾得聞,千劫惡業,應受惡道流轉生死,更不重受,即得轉生富貴家。

4、若諸眾生,持此陀羅尼,明淨柔軟,令人喜見。

5、若人受持、讀誦,閻羅王護念,不令持者墮於地獄。

6、短命眾生,先洗浴,著新衣;十五月圓時,持齋,誦陀羅尼千遍,增壽,永離病苦,業障消滅,諸苦解脫。

7、飛鳥、畜牲,聞此陀羅尼,一經於耳,盡此一身,更不復受。

8、若人遇大惡病,聞此陀羅尼,諸病消滅。

9、若人先造一切極重惡業,遂即命終,乘斯惡業應墮地獄,或墮畜生、閻羅王界,或墮餓鬼乃至墮大阿鼻地獄,或生水中或生禽獸異類之身。取其亡者隨身分骨,以土一把,誦此陀羅尼二十一遍。散亡者骨上,即得生天。

10、若人能日日誦此陀羅尼二十一遍,應消一切世間廣大供養,捨身往生極樂世界。

11、若常誦念得大涅槃,復增壽命受勝快樂,捨此身已,即得往生種種微妙諸佛剎土。

         參與法會女眾之一景

二、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咒

1、誦咒超度解脫的無量功德:

若有惡人死墮地獄,受苦無間,免脫無期,有其子孫,稱亡者名,誦上神咒,才至七遍,洋銅熱鐵忽然變為八功德池;蓮生承足,寶蓋駐頂,地獄門破,菩提道開,其蓮如飛至極樂界,一切種智自然顯發,樂說無窮,位在補處。

2、誦咒念經增福延壽斷煩惱的無量功德:

復有眾生重罪報故,百病集身,苦痛逼心,誦此神咒二十一遍,百病萬惱,一時消滅,壽命延長,福德無盡。

其實誦咒的利益,是言之不盡的,以上只是依經略示耳!

         北中三位尼師莊嚴的法相

 

上師光被,師兄姐睿語、實語

用餐時,上師原要與會師兄姐各言爾志,結果出去講的,多半就像我一樣,只會自我介紹而已,不過也有感性之言,而以下各師兄姐所言,依本人意會,稍作記錄,以供同好!

一、劉師兄的「跟隨」意

劉師兄,對台中班的師兄姐來說,是非常熟悉的,大家都公認他的誠懇、謙虛及飽學,今天他又說;「我跟隨師父二十多年了,所學無幾,但深信只要緊隨師父,總有出脫之期!」還是十足的謙虛,是真學佛者的風範。

不過劉師兄所言,誠非虛言,如自己已稍有智慧,就應緊跟師父,以期早日有所成就。

而如果自己力量淺薄,則更應該要好好地跟緊師父,以免再墮迷道。

其實不管學人是處於那種狀況,我認為都應該祈請師父為法長住才是正辦,是所願也。

(後記:在寫本篇遊記時,我突然想起楞嚴會上,阿難尊者為世尊侍者,以多聞而未證大乘之道,後經世尊提撥,於世尊涅槃後,終成大器,並為禪宗二祖。現在我們上師的成就,凡親近者咸共得知,那劉師兄爾後證道,亦當如阿難尊者也。)

          這位就是維那的劉師兄

 

二、楊師兄的「無相」說

台北的楊師兄,一臉慈相,他說:「除了睡覺以外,其它的時間,幾乎都能親近上師。」讓人聽後,好生羨慕!

他又說:「昨天在整理上師法冠時,想及上師說大乘教、傳密宗法、在南傳部出家,一身兼具多相,其實所現的種種相,不外是要告訴我們一個『無相』的真諦。」我聽後,深有同感。

         男眾最右邊的是楊師兄

記得本人以前看過傅大士行誼,依《傅大士錄》中記載:

有一天,傅大士,頭上戴道士冠、身上披袈裟、腳著儒家鞋。

梁武帝就問:“你是僧人嗎?”大士默然,只用手指著道冠。

於是梁武帝說“那是道人嘍?”結果大士改指所穿的儒鞋。

於是帝再猜:“那就是儒人了?”沒想到大士,又改以手指著袖衣,然後走出去。

其實傅大士,頭頂道冠,身著袈裟,足穿儒鞋,雖是三教合一的表相,但絕不是表示佛法只涵蓋儒、道、釋而已,因為佛智無邊,本具世出世智,而佛力也不可思議,是無能壞者。

也就是說佛法具足千萬相,而總歸一相,又何有相乎!

亦即佛法的目的在旨歸「實相無相」的真髓!

所以傅大士的表相,其具體意義,應該也是「無相」的深深意。

今日祥師父,所現的種種相,何嘗不是要學人「契入無相」呢!

所以傅大士與師父,真是千古共爍也。

(後記:法爾禪修中心宗旨:1、以戒為師;2、以空為本;3、以禪為覺;4、以密為用;5以淨為歸。早已說明一切,有心者,思之!)

 

三、陳師兄的網路管理

我與「法爾」結緣,緣自網站的文章欣賞。至今仍幾乎每天上網查看法爾所刊錄的文章。

法爾站的文章,是包羅萬象的,從基礎打坐的修身,到初修心的法門,到進階修心,乃至密法法門都有。

另外又從健康營養調理,到中醫藥理的調配,也一樣詳細,其中還包括一些慢性病的治理經驗。

還有從禪宗到大乘法、到密法,可說是應有盡有。

其中大乘法的「金剛經」、「大般若經」、「解深密經」是學人應該仔細多讀的部分。

尤其「金剛經」部分,題名為「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是一部論理清楚,應用分明的經典論述,很適合學人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是值得一看再看並加思惟、受持的好論述。

而這些文章,都來自於祥上師的真語、實語、如語、不誑語,並經發心的師兄姐轉錄後、校對,再送至網站,其幕後工作者,極為辛苦,網路管理者,在此就扮演著非常吃重的工作。

但每次我與陳師兄踫面,並提及他的電腦工作時,他都散發出「有與榮焉!」的神情,讓我深深感到,替有修有證的上師工作,是多麼的令人驕傲呀!

又論語子罕篇記載: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聞也。夫子言天道與性命,弗可得聞也已。」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蔑由也已。」

我在看網路文章時,亦有上述「子貢」的喟嘆!即「師父的文章,固可聞也,但師父所傳的佛道與佛性,卻難以企及。」所以能親近師父,侍隨左右的學人,當是大幸運人也!

也許這些親近師父的師兄姐,也會與顏淵一樣喟嘆謂:「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師父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道,約我以性,欲罷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蔑由也已。」

但比起我們這些流落在外的學人,已上好千百倍了,應再慶幸之。

         右邊當悅眾者是陳師兄

 

四、心照師姐的「無我」語

心照師姐,原在台中班上課,但據知在上課前,就曾親近上師,故修行上一直有所長進,不像本人,至今還在「混上」打滾。

我與內人同修,很感佩心照師姐的求道心,也很欣賞她的言語,只是她本是中文系的高材生,又任教過,所以說起話來,如流水般順暢,使得聽的人,聽時很高興,但程度不夠時,就無法完全聽清楚她的每一字串,就像這次,她一開口就說:「我是誰不重要,..」真是獨特的開場白,既富禪機,又能真正顯現師父的份量。但內容為何?我卻無法全部記住,真是可惜!

不過,由她的言談中,我不惴翦陋,試揣君意如下,如有不合,尚祈師姐指正:

我猜大意(連同本人意)是:

虛空無盡,包含萬象,而不自言能容;祥上師心量,亦復如是。

大海無垠,蘊藏萬寶,而不自言能藏;祥上師心寶,亦復如是。

太陽無私,照養萬物,而不自言能照;祥上師心智,亦復如是。

大地能持,長養萬物,而不自言能持;祥上師心田,亦復如是。

故知,師德謙謙,得親近者,受益於潛移默化中,而不自知也!

     這是山瓦舍聚餐的心照師姐

 

五、吳師兄精進不懈觀

七十幾歲的吳師兄,現努力在修「觀門」。以前在台中班上課時,老師(當時尚未出家)就常誇讚吳師兄。

嗣後我有機會在台北道場見到他本人,深可認定老師所讚,確是名符其實。

現在又看他所寫的「華嚴四十二字輪觀」前加行報告,雖因本人自己未實修本觀,而有很多地方無法契入,但基本上,仍是很感佩這位努力不懈的前輩。

吳師兄自己說,他六十九歲才進入法爾,雖然年紀大了些,但只要肯學,一定不會失望的,既然如此,多數的我們,都比他更早進法爾,又何憂而有呢!

這是山瓦舍聚餐的吳覺生師兄

   

六、某位師姐真心感言

某位師姐說:「班爹(巴利文意為師父)已明心見性,是真正能令我們了生脫死的成就者。」

上師特地在她講完後,補充說:「明心見性者,有三果阿那含的境界,是應有五神通的。我沒有五神通,請不要打妄語。」

雖然師父的補充鏗鏘有力,但我們學人還是相信前面師姐所說的話,即「師父已明心見性」。

至於是否妄語,我本人不介意,因為我能真正受益就好,管它那麼多作啥!

     台北的宥尼師與努力用餐的阿嬷

 

感恩再見!

以前在未進法爾,也未習佛法前,在社會上普見某一佛教團體的成員,與人來往,總以「感恩」二字為口頭禪,因此本人深記爾後必不濫用此二字,今日時機成熟,內心充滿真正感恩之情,不得不採此二字,以申謝忱。

這次參與法會的全部成員(攝於桂花園)

 

感恩上師慈悲!

感恩台北道場,籌劃此趟智性之旅的師兄姐!

感恩安排美食及情重意牽的桂花釀、美容手工皂!

感恩此次共遊的每一位師兄姐及其眷屬!

由於有大家的參與,所以才能有如此完美的戴德之旅。

願時時與大眾共霑法雨,共享法德,並共啟法智,是記也!

 

     

          本文作者夫婦與師父臨別合影

 


[ 我的這一班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