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阿含經》(之4)
                    ─
出家一日夜勤修十念法之天界果報


一、前言

所謂十念法者,念者smrti,讀成smiritiremembrance , reminiscence , thinking of or uponcalling to mindmemory,有專憶念、回想、回憶;記憶力心所(心之作用)之名,即對所緣之事明白記憶而不令忘失之精神作用。又名作憶。於俱舍宗,以之為十大地法之一,唯識宗列為五別境之一。以其具有殊勝力,而為五根、五力之一,稱為念根、念力。「失念」即相反義。

專憶念分指觀念、口念、心念。觀念者,即觀想佛體、佛法等;口念,即以口稱佛之名號,又作稱名念佛;心念,為口念之對稱,即以心想念佛菩薩等,或謂與觀念同義。此類觀念、口念、心念等之攝念法門。

「十念」,即為十種觀想、思念,以思想十個對象,止息妄想,令心不動亂。詳稱十隨念,即:

(1)念佛(buddhānusmrti),專精繫想如來之相好功德。

(2)念法(dharmānusmrti),專精繫想修行軌則及諸佛教法。

(3)念眾(savghānusmrti),又作念僧。專精繫想四雙八輩之聖眾。

(4)念戒(śīlānusmrti),專精繫想持戒能止諸惡、成就道品。

(5)念施(tyāgānusmrti),又作念捨。專精繫想布施能破慳貪,生長福果,利益一切,而無後悔心及求報心。

(6)念天(devānusmrti),專精繫想諸天成就善業,感得勝身,眾福具足;我亦如是修善業,感得如是身。

(7)念休息(upasamānusmrti),專念意入止息、不亂心,專精繫想於寂靜之處閑居,屏息一切緣務,修習聖道。

(8)念安般(ānāpānasmrti),又作念入出息。安般,為安那般那之略稱,指入出息。念安般,即專精繫想,攝心靜慮,數出入息,覺知其長短,除諸妄想。

(9)念身非常kāyagatasmrti),又作念身。專精繫想此身為因緣假和合,髮毛、爪齒等無一為真實常住者。

(10)念死(maranasmrti),專精繫想人生如夢幻,不久即將散壞。

其中,初三者稱為三念,初六者稱為六念、六隨念、六念處,初八者稱為八念。於上記所舉之十隨念,大乘義章卷十二另有開合,即於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六念,加念出入息、念死、念滅、念身,而成十念。光讚般若經卷七就菩薩之行法,列舉念佛、念法、念聖眾、念戒、念布施、念天、念恬泊、念無所起、念觀身、念當終亡等十念。

菩薩受齋經亦謂菩薩受齋戒有十念,當護之、思惟之,惟經文中僅列舉九項,即:念過去佛、念未來佛、念一切十方之現在佛、念尸波羅蜜持戒、念禪波羅蜜、念漚和拘舍羅、念般若波羅蜜、念禪三昧六萬菩薩在阿彌陀佛所、念過去當來今現和上阿闍黎等。

此外,彌勒所問經亦有「慈等十念」之說,謂根機較殊勝之菩薩,可藉憶念慈、悲等十法即能往生淨土。另如淨土宗之重要稱念法門中,有「稱名十念」之說,乃指念佛相好或稱名念佛時,心無他想,凝思繫念,相續十憶念;或指十聲之稱名念佛。

 

二、出家一日持十念功德

─出自增一阿含經()

聞如是:

一時,佛在毘舍離獼猴池側,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是時,世尊到時,著衣持,及將阿難入毘舍離乞食。爾時,毘舍離城內有大長者名毘羅先,饒財多寶,不可稱計;然復慳貪無惠施之心,唯食宿福,更不造新。爾時,彼長者將諸婇女在後宮作倡伎樂,自相娛樂。 爾時,世尊往詣彼巷,知而問阿難曰:「今聞作倡伎樂為是何家?」

阿難白佛:「是毘羅先長者家。」

佛告阿難:「此長者後七日命終,當生涕哭地獄中。所以然者,此是常法。若斷善根之人,命終之時,皆生涕哭地獄中。今此長者宿福已盡,更不造新。」

阿難白佛言:「頗有因緣使此長者七日不命終乎?」

佛告阿難:「無此因緣得不命終乎!昔所種行,今日已盡,此不可免。」

阿難白佛:「頗有方宜令此長者不生涕哭地獄乎?」 佛告阿難:「有此方宜可使長者不入地獄耳。」

阿難白佛言:「何等因緣使長者不入地獄?」

佛告阿難:「設此長者剃除鬚髮,著三法衣,出家學道者,便得免此罪也。」

阿難白佛言:「今我能使此長者出家學道。」

爾時,阿難辭世尊已,往至彼長者家,在門外立。是時,長者遙見阿難來,即出奉迎,便請使坐。時,阿難語長者曰:「今我是一切智人邊聞,然如來今記:『汝身後七日當身壞命終,生涕哭地獄中。』」 長者聞已,即懷恐懼,衣毛皆,白阿難曰:「頗有此因緣使七日之中不命終乎?」

阿難告曰:「無此因緣令七日中得免命終。」

長者復白言:「頗有因緣我今命終,不生涕哭地獄中乎?」

阿難告曰:「世尊亦有此教:『若當長者剃除鬚髮,著三法衣,出家學道者,便不入地獄中。』汝今可宜出家學道,得到彼岸。」

長者白言:「阿難並在前去,我正爾當往。」

是時,阿難便捨而去。長者便作是念:「言七日者猶常為遠,吾今宜可五欲自娛樂,然後當出家學道。」

是時,阿難明日復至長者家,語長者曰:「一日已過,餘有六日在,可時出家。」

長者白言:「阿難並在前,正爾當尋從。」然彼長者猶故不去。

是時,阿難二日、三日,乃至六日至長者家,語長者曰:「可時出家,後悔無及。設不出家者,今日命終,當生涕哭地獄中。」

長者白阿難曰:「尊者並在前,正爾當隨後。」

阿難告曰:「長者!今日以何神足至彼間?方言先遣吾耶?但今欲共一時俱往。」

是時,阿難將此長者往至世尊所,到已,頭面禮足,白佛言:「今此長者欲得出家學道,唯願如來當與剃除鬚髮,使得學道。」

佛告阿難:「汝今躬可度此長者。」

是時,阿難受佛教,即時與長者剃除鬚髮,教令著三法衣,使學正法。是時,阿難教彼比丘曰:「汝當念修行,念佛、念法、念比丘僧、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當修行如是之法。是謂,比丘!行此十念者,便獲大果報,得甘露法味。」

是時,毘羅先修行如是法已,即其日命終,生四天王中。

是時,阿難即闍維彼身,還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立。爾時,阿難白世尊言:「向者,比丘毘羅先者今已命終,為生何處?」

世尊告曰:「今此比丘命終生四天王。」

阿難白佛言:「於彼命終當生何處?」

世尊告曰:「於彼命終當生三十三天,展轉生豔天、兜術天、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從彼命終復還來生,乃至四天王中。是謂,阿難!毘羅先比丘七變周旋天人之中,最後得人身,出家學道,當盡苦際。所以然者,斯於如來有信心故。

「阿難當知,此閻浮提地南北二萬一千由旬,東西七千由旬,設有人供養閻浮里地人,其福為多不?」

阿難白佛言:「甚多,甚多。世尊!」

佛告阿難:「若有眾生如牛頃,信心不絕修行者;其福不可量,無有能量者。如是,阿難!當求方便,修行十念。如是,阿難!當作是學。」

爾時,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 《阿含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