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試解《解深密經》的奧祕(1-31)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一、序品()

  如來總功德相說明()

  如來第十六個別德

「得佛無二住勝彼岸。」

如來所得第十六住別德。如來所得真如妙理,悟如實法性真實住,於一切諸法中,常住不易。如來所得住唯一是為殊勝,無二住是為平等平等,殊勝唯妙,真能達到彼岸。一般修行者心所住有二住,非妙勝故。如來慈悲為度眾生而示現,示現時以三念住(為佛十八種不共法之一),佛心無二住,故說佛隨時住於正念正智中。三念住者梵語 tr15i sm4ty-upasth2n2ni,又作三念處、三意止。安於正念、正智,佛以大悲攝化眾生,常住於三種之念,而無憂喜歡慼之情。此三念住皆以念、慧為體,唯佛所具功德,乃二乘不能得。三念住即:(1)第一念住,謂眾生信佛、受行,如來亦不生歡喜之心,且常安住正念正智。(2)第二念住,謂眾生不信佛、不受行,如來亦不生憂惱,且常安住正念正智。(3)第三念住,謂眾生中有信與不信者,佛知之亦不生歡慼之心,且常安住正念正智。

得第十六安住別德。如來所得真如妙理,只有佛才可以得到的,住於佛地,衪所要真正度到彼岸的,是最殊勝的,所以講是勝;彼岸是得度,也就是說不再來受生,衪的報身除了要應化眾生以外,衪沒有一個身要再來人世間受輪迴,這叫勝彼岸,度到真正的彼岸去。小乘的聖人跟菩薩,雖然也有度到彼岸,但是他們安住處還不究竟,是時間久一點,還是在修學解脫道這條路上。 只有如來的最清淨覺,才可以得到唯一、不變的,無二住,也就是只有一種安住,住在微妙殊勝的彼岸,真正度到對岸。

因為所有的法,都由真如自性所現,自性或者我們性起,它可以生起一切法,這個可以叫做真如性,既然一切法就有很多的法,包括有為、無為法,我們人六根、六塵和合,成最簡單的六識,此十八處也是我們的真如所現;天性、善性這是你修到天性的善性,就會產生善性真如、天性真如,或者你能入初、二、三、四禪境,現各種禪定的真如,到如來境界,衪的真如性是最真實的。

前面我們講到凡聖有七種真如,是概括來講,佛不通於凡聖的十二種真如性,法界、法性、虛空性、不變異性等等的,這些是如來衪所悟的真如妙理,衪所悟如實法性真實住,住在最真實的自性上,在一切諸法中,常住不易。當然,住空性,得圓極涅槃、得常極光現前,就是常住不易。自性,依眾生因緣,也可以再化應化身,無量的應化身或者是衪要度眾生,現一切分別身進入六道之中等等,都沒有什麼差別,我們藉此可了解如來衪為什麼神通那麼廣大

如來所得住唯一,是為殊勝,沒有一個聖人可以得到如來所住的這個樣子,除非是如來,因所有如來始能證到同一個境界。如來不是只有一個,虛空無量、不可數量的,虛空之間的世界,或者擴而大之的佛剎土,這個也是無量,無量微塵數的世界,不可數的,每一個佛剎土有一個如來。如來還有過去、還有未來、還有現在,如來又化現三千大千世界(3×109)那麼多佛剎土裡面的一個世界,都是一個如來所化的。無二住是為平等平等,證到如來境界的,當然就沒有所謂不一樣的神通變化,智慧、真如、所證平等、平等;《金剛經》裡面講證到無上正等正覺的聖人就沒有高下,沒有哪個大、哪個小,這個就是平等。故說平等者是均平齊等,無高下、淺深之差別,正指一切現象在共性或空性、唯識性、心真如性等上沒有差別,始能稱為平等。

所謂如來,這裡稱的如來都是講十號具足的如來,不是只有佛,佛只有一個名稱,其他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來總共有這十種名稱的功德相,衪都證得了才能叫做如來。我們講的佛,有廣義的、有狹義的,狹義的就是講真正的如來,如果你怕人家誤會的話,最好直接稱如來佛,就是已經證到如來境界的佛,如果你只有講佛就只有十分之一,指覺悟了,就可以叫做佛,你入覺悟、入涅槃了,不見得就是如來佛,你只是解脫而已,得到了解脫,進入涅槃境界,這個不是像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的佛,衪不住在涅槃境中,衪是有涅槃的境界,然後以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的心在度化一切眾生,這是真正如來的境界。

如來衪的所證真實,如來所具真如性,衪一方面住於佛住,有個本身也是在大般涅槃之間空真如性,衪本身不來受生,這是大般涅槃(大圓滿),大就是趨向於完全的涅槃、究竟涅槃,這種涅槃的境界,衪還可以應眾生因緣,產生無限的應化身,前面所講的功德相,來說明衪的神通變化。因為是證到如來所得一切智的一個境界,殊勝唯妙,真能達到彼岸。釋迦牟尼佛在講經說法中,衪當時這一生是最後生,最後一生,不要再來受生,如果再來受生,都是應化身或是度化眾生的身,當然這裡面也有化菩薩、化阿羅漢、化獨覺,甚至化天神或者是六道眾生等等的,這些都是衪的化身,而不是衪再來受生,這樣才能夠講真正的達到彼岸。

一般修行者心所住有二住,二住,二不是指僅有二個,而是有很多的意思,二就等於異,異就是有無量多。像天神就有天神所住的小解脫境界,如果衪沒有定力的話,怎麼入世間禪定,所以那種小解脫祂還是有,但那不是真正的解脫境界。像阿羅漢,祂真正去掉我執,斷除三毒貪瞋癡,祂也真正能得到了解脫,但是這種解脫在二萬劫以後,心還是會浮動,因為祂的法執還沒有滅,祂對於法執認識不清楚,祂不了解沒有一個法,不像釋迦牟尼佛能這麼用真如性現一切法、真正悟到法的法執滅。故阿羅漢入涅槃兩萬劫以後出定還是會再發菩提心,再來修菩薩道,累劫修菩薩道,以後祂也會成如來、如來佛,因此祂所住的不是不變的涅槃,祂所住境還是會遷變。

同樣的,辟支佛祂所住的涅槃境,於一萬劫以後,祂還是會變,變的想學習菩薩道,又發菩提心,進一步的修內心不清淨、微細的習氣。菩薩本來就不住涅槃,祂在學習智慧,學習如來所得到的智慧,滅掉法執的這種智慧,未來菩薩經過阿僧祇劫的修行,祂也可以成就如來果位。所以,這種聖人都有二住,不是一成不變的,一般修行者心所住都有二住,故說非妙勝故,這種住處不能講是殊勝微妙的。唯有像如來這樣悟到法執滅了,不再懼怕這個法,不再懼怕有為法、無為法、什麼不可說法,這樣才能算是一個真正徹底了悟的人,才可以玩這個法度眾,在玩法之間又沒有所謂的法、不法。

如來慈悲為度眾生而示現,如果你不想為度眾生而示現,你沒有這個心,你就成不了如來。《金剛經》在開宗明義就講,如何調伏其心、如何安住其心,雖然講調伏跟安住,為什麼要講到發願度一切眾生?最究竟覺,就是從眾生調伏完,你才能真正的得到調伏其心、安住其心!所以在《金剛經》的第三品就告訴你要度盡一切有情、無情十二類眾生,度眾生已,無有度一眾生想,這就是般若的智慧,也就是學習無上正等正覺的唯一法門。如來不是高高在上、受人禮拜而已,是在遍虛空之間、一切世間當中,隨時隨地示現在度化眾生。

示現時以三念住,住,也可以說是解脫,這裡講的三念住,一般人做不到,只有如來才可以做到三念住解脫的境界,此為佛十八種不共法之一。「不共法」,就是大家不能跟佛修證到一樣,所以叫不共;若是菩薩,菩薩有菩薩的能力,智慧還是有限、神通變化有限,所以,所得到的真如性不能跟佛相比,此叫不共法;獨覺更遠一點,如果是阿羅漢、聲聞那愈離愈遠,這裡如果是八地菩薩以下,不能了解佛十八不共法的境界,這個八地菩薩以下,大概都相等相等,九地、十地菩薩,雖然功夫好一點,也沒有如來佛的境界。菩薩上去還有如來地共十地,不是菩薩上去就直接成佛。所以《佛地經》裡還再細分,同樣是佛,也有內心裡面不清淨的,微細、微微細、極微細的習氣,心裡面還是有染法。

如來最後第十地裡只有最清淨法,淨法就是內心習氣毛病都沒有了,衪不會發作,內心沒有東西、沒有因可以發作,沒有惡種子了。另外,衪起心動念都是為眾生而已,衪不起心動念就住涅槃,衪起心動念,應眾生緣都是為度化眾生在做的,這裡面沒有染法,也都是淨法。像前幾天我們所講的,如來衪表面現邪行,實際上也沒有邪行、不邪行這種分別;現地獄道眾生、餓鬼道眾生或者畜牲道眾生,與本地法身更沒有什麼分別,不是說這個看起來就是餓鬼道,此餽鬼是佛所化的,佛看起來好像很好,餓鬼看起來不好,不是的,這真化兩個是一體的,不能分別的。十八不共法裡面有一個就是三念住,你要懂其意義。

佛心無二住,故說佛隨時住於正念正智中。因為衪不會像我們動不動就胡思亂想一下,想想這個人、想想那個人。衪起心動念不是想好的或壞的這些事,想的都是這個眾生怎麼度、那個人成熟了怎麼度,所起心動念的,都在做這些事情,而且都是正智正念,不會胡思亂想,都僅安於正念、正智。三念住者,梵語 tr15i sm4ty-upasth2n2ni,又作三念處、三意止,三個意念停止了、不動了,也就是安於正念、正智,佛以大悲攝化眾生,常住於三種之念,什麼三種?因為衪心已經沒有憂喜、歡樂、悲戚等等的感情作用,衪所證到的這三念住,住在一念間,住在智慧之體上,唯有佛才具足這種功德,所以叫不共法。二乘不能得,聲聞、緣覺不能得,當然菩薩有一點,但,不完全、不究竟。

三念住即:(1)第一念住,謂眾生信佛、受行,如來亦不生歡喜之心,不是說你今天來法爾上課佛就很高興,不來上課佛就很煩惱,衪不會這樣思維;有的師父或者住持就對這種事很煩惱,人多也煩惱,人少也煩惱,多的話容不下,少的話好像不熱鬧,講經的人沒精神。佛沒有這種心,你說得度、受教化、該怎麼樣,對衪來講,衪只是做祂該做的事情,來一個人也對他講經說法,來一萬個人、幾萬人也同樣一個嘴巴跟他講經說法,絕不會因為只有一個人而不大喜歡講,認為自己花了那麼的精神,結果只有一個人聽,多划不來,衪沒有這種觀念。純粹為眾生而說法,人家問,祂就講,這樣就不會有很多人聽或者只有一個人聽的分別心。衪第一個念住,眾生信佛、學佛,衪都不會生歡喜心。

且常安住正念正智,正念,就是這個人來信佛是有因緣才來信佛,若這個人沒有因緣,你再怎麼拉他都不會來,你這樣想,就不會很在意誰來、誰不來、誰信佛、誰不信佛了。好像認為你多拉了一個人,佛教徒就多一個力量,基督教徒給你拉一個過來,基督教少了一個力量,這是我們自己在分別。衪能觀因果,這個人就是適合信基督教的,他就適合去那裡,才能得到心安理得,你把他拉來這裡,他聽不下去,一聽就要睡覺,那來這裡幹什麼?很多同學還有這個毛病,熱心有餘、智慧不足,你碰一次釘子你就知道下次不用太雞婆了。你對人家說:「法爾法音好,我帶你去聽。」他興趣缺缺,只你一頭熱,巴不得把他架著來聽法,他雖然來了一次、二次,可是因緣不成熟還是會走掉。你有這種正念正智的話,你怎麼會去罣礙這個?無論今天少一個、多一個,或怎麼今天這個來、那個不來,你都不會去很在意。

佛衪沒有煩惱,本來就最清淨覺,菩薩也是在學這個,其實這個是很自然的,一個開悟的人他對什麼法都很看得開,不會說一定講經說法便要多少人聽。若道場法師要演講,找你去拉你的人員來捧場捧場,不捧人場也要捧佛場。講佛法要有很多人聽,這個就是沒有正知正念。當然,佛在靈鷲山講經時,有多少人在聽?不知道。我們在這裡講經,還要帶麥克風,後面的當麥克風不夠響時,有時候就聽不清楚,或者耳朵不靈光的人也聽不清楚。

你去靈鷲山就知道,有五個山環繞一個山谷,衪在五座山裡面的一座,就是有靈鳩的石頭在那裡講法,衪的法音就遍十方虛空,佛有神通力,所以衪講的,來聽經聞法的眾生當然可以完整聽到。衪的神通力不是只有這樣,衪的神通力是這邊講話,十方虛空一切佛世界都聽得到,雖然眾生因為無明,沒有那個心力聽聞,但是,其他世界裡面的佛,衪們都可以聽到;或者這邊佛祂發什麼光,另外一個佛剎土世界的佛衪也知道。我們學《解深密經》、《佛地經》到這裡,了解佛的神通多大?不可思議的大!光看我們所懂的就已經不可思議,不懂的更不用講,你要知道如來是這麼殊勝,度到勝彼岸,那是最基本的,講衪的神通變化更不可思量

(2)第二念住,謂眾生不信佛、不受行,如來亦不生憂惱,且常安住正念正智。受行,就是學佛去受持、去執行。有正知正念的話,一定要從因果去思惟,如果,跟衪有因緣,如來在世衪會現神通去救他、度他,製造一個因緣讓他受度。如來入定時,都在做什麼事?天天都是在觀照哪個眾生因緣成熟、要度哪個眾生。不是像你們天天在想,明天要吃什麼、要煮什麼菜,很煩惱這些。如來當然是有吃、沒吃都一樣,衪也不必吃飯,但是,衪起心動念、神通變化都是在觀照眾生,哪一個因緣成熟、哪一個要度、哪一個得度。

你看軍達拉先生昨天來了,講起在舍衛國有一個婦人一天之間死了先生、二位兒子及自己的父母親,一天之間死了五個親人,這種痛苦當然有因果的,才會現這樣。如來就觀因果,今天剛好是這個婦女要受度化的,因為今天是她最痛苦的日子,她一天內死了五個親人,一個人苦到最痛苦時,一跟她講道理,她馬上就通了。當然先跟她講,這個都有因緣,跟她講為什麼這些人會跟她結為夫妻、兒子、與父母,都是過去世有緣的;而這五個人為什麼今天都會死,且既然現在他們都示現死掉了,人生還有什麼可以去執著、擔憂、迷糊的?應該要知道苦諦有多苦,趕快求得解脫!

苦其苦,苦其苦就是認識你真正的苦,然後從苦裡面去解脫出來,叫苦其苦,不是只有很心甘情願去受那個苦,像你在打坐一樣痛痛痛,你好像只有忍忍忍,忍還不夠,你要反過來看,為什麼這個肉體這種痛苦不能忍?那誰在忍?那為什麼又有一個人,痛好像跟它沒關係一樣的?真的我,跟肉體沒有關係,你這樣去思惟,有一個不痛的我,有一個會痛、感覺的我,你要去裡面思惟,並且從中脫離出來。

佛如來的第二念住,你如果不去信佛、不去學佛,如來也不會煩惱、憂愁,也都跟因果有關係的,因果不能強求,有因還不成熟,也不能強求;你看過去經文講,釋迦牟尼佛不在時,有一位老人要去找衪求出家,結果,在看家的阿羅漢弟子,他問這位老人說:「你過去世連做一件善事都沒有,你憑何資格出家?」出家要有大功德或一本功德。大功德、一本功德都可以出家,問題在於成熟不成熟,因緣成就就會出家,像你拜佛、唸佛那麼多,應該有因,但是,緣就不成就,叫你出家就不去,包括我也一樣,現在我也沒有那個出家的念了。

有的因緣成熟了,不是你要不要,自然就出家去了。剛剛講的那位老者,人家不讓他出家,他就哭哭啼啼回家去了,在路上碰到釋迦牟尼佛,世尊就問他:「你為什麼這麼傷心?」他說,他想跟世尊出家,結果留守的弟子不讓他出家,說他過去連做一件出家的功德都沒有。世尊說:「你跟我回去,我同意你出家。」老人就跟世尊回去了,衪很快就讓他出家。出家了以後,剛剛否定他出家這位阿羅漢就抗議了:「世尊,這人根本沒有做一件善事,你怎麼同意他出家呢?」世尊就罵他:「你的神通只有看八萬劫以內,觀不到他過去做一件善事,其實他過去有一世,在很久很久以前,在然燈佛時代,入山碰到老虎,慌快的爬到樹上去,爬到樹上去時,在緊要關頭他唸了一句『南無佛』,光是虔誠地唸這句佛號就有功德,足夠出家了!」

唸佛號要很虔誠的唸,不是一邊腦筋在胡思亂想,一邊嘴巴在唸佛或誦經,這種根本不真切的唸法,唸上幾萬聲都沒有功德。今天聽誰講,打坐班的一位同學,因兒子有了什麼問題,他說已經唸了一千部的《地藏經》回向給他兒子,怎麼都沒有一點改變?我們可以想像,他應是在一小時之間打了無數的妄想,不是真切在唸經,都在胡思亂想,這樣能有什麼功德呢?應該要以清淨心、恭敬心,這麼唸下去,怎可一直打妄想?這就是你們做什麼法會、誦什麼經,功德顯不出來、效果那麼慢的理由。你以後如果要誦一部經,好好去洗個澡,全身淨身、沐浴、穿新衣服,清晨三、四點在佛堂,一心不亂的這麼唸,像我們在持「心中心咒」一樣唸那麼快,當然快,你要懂它的意思,就不會打妄想。

總之,你不能打妄想,認真唸、虔誠唸。你要知道你起心動念諸菩薩都知道,你不恭敬心,這邊想想、那邊想想,在誦這個經,而且你想的都是昨天做了什麼事、明天要做什麼事、今天中午要吃什麼菜,都在想這些。人家菩薩起心動念都在想別人,那個人該怎麼度、那個人該怎麼樣,這還無可厚非,菩薩在罣礙別人、起心動念都在想別人,不會在想自己事情,想自己昨天什麼事、明天會有什麼事,很少有這樣子的。你們如果身體不好,要得到諸佛菩薩加持,你的恭敬心要拿出來,恭敬心表現在你的行為,好好洗個澡,沐浴。

你看經典所講的,密教裡面講的沐浴、淨身、穿新衣、結壇,當然我們有道場,不必結壇。結壇是在外面把土地清乾淨,用牛糞舖地,牛糞是最乾淨的,因為牛吃草,吃草是胃中水細菌在消化,其實牛糞裡面沒有髒東西,如果吃了葷食裡面都是腐屍肉,死掉的肉,那牛、羊、馬、兔子吃的都是草,草這麼捏一捏變成大便,大便不好聽,其實那堆裡面並沒有什麼真正不好東西,所以為什麼印度人把牛糞當成聖物,你要看到一堆牛大便跟人大便擺在一起,牛糞不會臭,因為草都是纖維,我們會臭的都是蛋白質很多,他們的蛋白質很少,蛋白質都被身體分解後吸收去了,很少留下來。身體有病的人,要誦一部經、一個咒,都要好好的做,你不要說一個人來了,爬起刷牙漱口己經很不錯,還要怎麼樣!

表現多少,佛菩薩對你都清清楚楚的,剛剛我講的,人家問唸了一千部《地藏經》,怎麼都沒有改善,我聽了,立即反問告訴我的人,他有沒有恭恭敬敬的心?有沒有不打妄想的心在唸經?我猜這種心很微弱。人家唸了一、兩部就有效了,他唸一千部似無成效,這個要徹底檢討!還有,剛初學的人,誦這個經因為是佷難,當然打妄想是一回事情,他的腦筋的智慧不夠,然後,靈性也沒有抬頭。一個初學的人唸咒,要唸一百萬遍,還進不了心念心聞的境界;一個心眼開的心,你跟它薰一、二個小時,咒它就自己會唸,不是你嘴巴唸,是腦筋裡面它自己會唸,為什麼要唸一百萬遍?那是凡夫開始學才會這樣子,這牽涉根基、智慧、因緣等很多層次的問題。

接續上面的故事,他在然燈佛之前之前之前的那個佛就種下這善因,經過然燈佛時都還沒成熟,一直到釋迦牟尼佛這一世才成熟,好幾百劫、好幾千劫。你種一個善因,不是馬上報,要因緣成熟才報。他唸一句「南無佛」這麼簡單話,功德就那麼大,可以出家,對,但是,多少時間過去了才成熟,那時候是無意中很虔誠唸一句佛號,當然,這中間的成熟也是他心在改變,那時候是無意中心很虔誠唸一句佛號,有這個因,但是,心還不淨,怎麼出家!福報還不夠,福報不夠你要自己去受苦,怎麼可以受人家供養,一出家人家就供養你,你托缽,人家就供養,能夠出家功德無量,你們以後每個要出家的,心要能夠先清淨,福報夠,才可以因緣早點成熟,才能夠滿願。

(3)第三念住,謂眾生中有信與不信者,佛知之亦不生歡慼之心,且常安住正念正智。信、不信,其實講起來都離不開因緣關係,有的人沒有佛緣,什麼佛緣也沒有,或者雖是有佛緣,但是因緣還沒成熟,所以信了半天轉來轉去。這佛法是最好的,確實佛法是最好的,但是,佛法又概括世間法、出世間法、出出世間法,你的程度如果在世間法裡面,真佛法對你來講就格格不入,你不會拜佛,感覺拜佛跟信耶和華、耶穌不是一樣嗎?跟拜一些福德正神或者道教的這些神一樣嗎?是沒有兩樣。因為你沒有正確的觀念。

佛不要你拜,佛要你來學成佛的種種的方法跟智慧。有人雖然很會趕熱鬧、很會拜佛,皈依也皈依了、或者是授戒也去受,但是,一談到高深的佛法,他就沒有辦法聽,或者他一聽就想睡覺,這因緣是勉強不來的。你信,有你過去的因緣且成熟;你不信,那是你因緣不成熟、或還沒有種下去,所以當然不信。有的不信還要毀謗,那個罪業更大了,自己的罪業自己造,自己去承受。

這三樣東西,佛都沒有煩惱,因為我們用因果來想,佛,衪不是,衪是知道每一個人過去的因,像剛剛講那位老人家佛同意他出家的事情,衪不是說像我們用因緣、因果一句話來推想,衪都知道過去的因,既然衪知道也同意對方出家,衪的弟子抗議,衪就講給他聽:「你的神通只能看到八萬劫以內的因,不能看到八萬劫以外的因,他剛好在你八萬劫之外的時間種下的善因,現在果成熟了。」既然佛有那麼大的神通、智慧,衪怎麼會煩惱你來、不來?因緣成熟自然就來,因緣不足,就要等待。衪並不會煩惱,而是安住在這三個佛住狀況上。

我們到底是要學佛,因為我們還沒有到那種神通變化知道,只是都是用猜的,比量意識就是用猜的,現量是眼睛看到、耳朵聽到,現實量知。你現在沒有神通,怎麼起現量?沒有辦法,只能知道說你現在喜歡來聽佛法,你過去一定跟佛有因緣,雖然透過別的人來講,其實這個法都是佛講的,講的人是透過佛的加持力在講。無知的人自以為自己講的很好、很怎麼的,那是佛在加持你,藉你的嘴巴在講,不是你真的很懂。你愈修愈學得更豐富,你愈覺得你一邊講、一邊學,一邊學、一邊講,佛也讓你去學習,能講,懂得更多、更快。

你能聽,也是有因緣,你也才能坐得下來,不然,有的人來一下就不見了,初一看一下,十五又不見了,常常被其他的亂七八糟的雜事牽絆住了,很想聽,但是,道心不夠,因為別種事情比你聽經聞法還重要的,你就不會去在意,今天沒有去,老師也不會點名或是罵你、或做怎麼。你如果真的是說這堂課,從來沒有缺過課,有位同學真的是這樣,反正今天不上課就好像不行一樣,這也是你過去的因緣,你能聽下去也是你的因緣,你能夠受用、思惟,受用過去世所積的福德。但是,我們講這三念住,是給我們學的,因為佛衪已經做到了,衪也有神通變化,衪有正念正住,不會去在意這些,我們也要往這邊去學。

 

聲聞、菩薩學者有四念住,依身、受、心、法四念住之體而有如下三種分別,即:(1)自性念住,又作性念處。四念住各以慧為體,此慧有聞、思、修三種。(2)相雜念住,又作共念處、相應念處。以慧與所餘之俱有法為體。(3)所緣念住,又作緣念處、境界念處。以慧所緣之諸法為體。

聲聞、菩薩學者有四念住,我們初學的人都學這比較粗淺的四代住,依身、受、心、法四念住之體而有如下三種分別,四念住就是三十七道品裡面的第一個,就是四念處,修得有成就即是四念住,有身、受、心、法這四個類別,你觀身不淨,或身還有痛時,就還沒有念住,要觀到身不痛,雖然在痛,我覺得不痛,那才是有點住,就是你感覺身在痛的那個念已經沒有了,不覺得痛、不痛。禪修方面,觀身,大部份都是觀不淨觀,因為破解你對身體的執著,你認為這肉體是「我」,所以很執著它,或者去愛別人的肉體,或者異性的肉體,你要是看到異性就心動,這樣就是很不清淨,凡夫大概都是這樣。你要觀想,死時,身體發青、腫脹了、血水出來了、裡面長出蛆來了,你看了都噁心,身哪有可愛?對小乘的修行禪觀裡面,第一個先破解我的執著:是此觀身不淨。

我們現在沒有那種福德出家,我們觀身,就觀打坐痛不痛,如果痛不痛可以不煩惱的話,就算身念住,四念住得一;如果是還會痛,而且是很受不了,那個念還沒有住、清淨念不住。觀受,受是感情作用憂喜苦樂,憂喜苦樂都是痛苦的,你說喜跟樂有什麼痛苦呢?因為喜樂是無常,你過一陣子還是痛苦;譬你出去跳舞、幹什麼他事,好像很快樂,回來就覺得很寂寞,因為剛剛那種熱鬧場面沒有了,你如果安不住寂寞的話,就覺得很痛苦,這種表相的樂不是真的樂,只有涅槃寂滅那種樂才是真的快樂,修行人要追求的是那種樂。

你要學打坐觀這個心,無常,不要胡思亂想,想來想去都是多餘的,想太多就了就是神精衰弱。你要好好的把原先胡思亂想的心用來唸佛,唸佛還好,還有一點功德,胡思亂想對你修行都沒有幫助,還要得神精衰弱。觀心無常,你如果天天在想你自己或者家裡的小孩,一下子想這個、一下子想那個,心思跳來跳去,這樣都還是凡夫,如果哪一天你想的是別人身體怎麼不好,要怎麼讓他弄好?別人有什麼困難,要如何幫他解決?想的都是別人事,自己家裡的人都不管他,你就是真的菩薩!你要自己想一想,天天想的都是你家裡,自己或者你的另一半,你的父母親、你的兒女,這也就沒有菩薩心。

如來,你可以想像他多偉大?每一個眾生,衪都在觀照,當然以衪的境界來講是必然的,因為衪已經成如來了,我們要成佛、成菩薩,你要把心擴大,不要天天窩在家裡想那三、五人,如果你跨出去,他們也會活得好好的,你把你的身、心都奉獻出去給別人,對你來講、對大家都很好,你說為什麼這種道理都知道,可是卻做不到?因為你還沒有慈悲喜捨的心,登地菩薩就有四無量心,初地菩薩是四無量心發起,只有慈悲喜捨;佛要各加一個大,是為大慈、大悲、大喜、大捨。

一修證到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就已經是大菩薩以上才有這種大心量。你說你發不起慈悲喜捨的心,因為你沒有真開悟、沒有登地,一進入到初地菩薩,這個心自然有,你想的都是眾生,不是想你的家人,你的家人只是眾生裡面的一部份,只是幾千萬分之一或者現在世界有人口有六十億,就是六十億之一,這個就是你的心量,如果有意要好好學佛、增加智慧,你也可以強迫自己改變觀念。

像以前我每次上課都碰到老丈人生日,很奇怪老是碰到,`因此我就不能去飯局,一次沒有去、二次沒有去,還無所謂,一生卅幾年之間也沒有去成幾次,二、三十年下來,老人家當然會見怪,他不會認為女婿在講經說法很好,而是想:「我生日你都不來!」他死時還在嘀咕,等到他彌留狀態,我們為他唸佛,我們唸佛時,非常的殊勝,而且他本身保養還不錯,吃了很多人蔘,我們開玩笑講他吃得心臟很強,人家拔管以後應該就差不多了,他拔管以後還不走,我們唸唸唸,一天還不去、二天還不去、三天還不去,那時候我三舅子在加拿大,還沒回來,丈人他的識神就自己跑去了,他說兒子講他還不想死,大家叫他死,他不想走,大家都強要送他走。

沒有錯,他不修行,他不知道要脫離這個痛苦,這個肉體不能用了,他也沒辦法,他想的只是不想死,後來到第三、四天才真的走了、往生了,他才知道過去常常在嘀咕這生日聚會都不到的女婿,在他走的這一刻如何盡力。當時他見到了、感覺了,心裡很感激,說要捐一百萬。我接收到念頭,但他這要捐給法爾的念頭我從來不會當真,只當成打妄想。後來他家人有捐錢沒有錯,他兒子說現在有這些錢,要捐到哪裡去?最後決定捐給他的小學的母校,那一百萬捐給鄉下的小學,我也不會去提這一百萬是丈人要捐給法爾的,畢竟那是妄想,把它當做妄想。不過後來我有兩位舅子十分發心,一個人捐五十萬,一個是開支票一次全付,另一個每個月捐五萬護持道場。看來該讓誰得的,還是跑不掉、得收下。

有時候家裡的事情,長輩也好、晚輩也好,不用太記掛。像我兒子小時候都看不到爸爸,上班看不到,下班也看不到,因為出去弘法、講經說法去了。以前他們很乖,頂多心情不好時就怪一下爸爸;現在長大了,他反而跟他老師講:「我很佩服我的父親。」現在長大了、懂事了,自己也想讀書,也跟老師講他很佩服爸爸,能夠犠牲自己;我自己是覺得沒有什麼在犧牲,反正裡裡外外都看成是眾生。我沒什麼家裡不家裡的觀念,反正錢給孩子了、生活費給了,他要讀不讀都要自己看著辦。其實我們以前讀書也沒有父母親逼,要讀就讀。現在有許多人為兒女煩惱,正規的要讀,還要補習,學什麼技藝、學什麼語言一大堆,還比來比去,搞得小孩累、家大人也累,這種跟人家比的都是虛榮心作祟,造成一堆煩惱。

你要學佛,從你的思惟去想,過去哪裡對、哪裡不對?過去是不是一般人的知見?如果不去修整,你又沒有一種開悟的境界,修起來很難,人家跟你講,你聽了,但是,做不到,沒辦法,如果,有一天你能夠身體徹底改變了,你自然無形中就朝學佛的修行路這條路在走,沒有什麼勉強、不勉強,都是很自然的事情。有因緣、有課就上,以前最多上到一個禮拜,五天的課,到處跑,跑到最後身體都生病了,那時候才四、五十,現在年紀大了,又身體透支太多,體力難免比較受不了,但還是天天要為佛教做事,為眾生而忙碌。

觀諸法無我,要觀一切法無我,什麼叫一切法?你現在還管不了神通變化那個法,但是,你現在生活在人世間,你總知道跟大家在一起交往、相處,會遇上什麼狀況,在外面跟人家來往,亦是萬法之一。縱使來這個道場,你如果有一個我,講話大聲,也會得罪人。為什麼?因為你貢高我慢的心也有、或者是老大的心態也有、或者我多修了幾年、我吃素吃了二、三十年,比你初學的怎麼樣、怎麼樣,這種比較的心讓你起無明,難免會得罪別人,所以,「有我」則處處得罪別人。

而比較低姿態的、比較內向的、比較神經質的,人家講一句話、人家一個建議,你聽了就覺得很傷心,好像別人是在打擊你、刺激你、汚辱你。《金剛經》裡面講我們要修忍辱,有忍辱,人家污辱,你要想一想,人家會污辱,就是代表你有三惡道的因,你可能下一世以後會墮落到畜牲道、餓鬼道、地獄道,今生才有人不尊重你、輕賤你,《金剛經》裡面講的,你如果誦了《金剛經》有人在輕賤你,代表你過去所種的因有三惡道,你不要說你沒有三惡道,每個人都有。

我常講釋迦牟尼佛的兩個外道師父,修世間禪定都是一級棒,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第二個師父到無所有處天,都是九次第定裡面的第八、第九個,世間禪定裡面最高跟第二高的,天報死了以後去哪裡?下地獄!天報完了下地獄,那我們有地獄道的因是很正常的,過去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僧血一大堆的壞事都幹過了,因為你沒有神通,你自認為你是好人,你今生都沒有去犯到什麼重大的罪,你腦筋裡面說你是一級棒的好人,不會的,修到有一個境界時,障礙都來了,你才知道你過去造了那麼多的業,這個你要去看五百比丘的公案。

五百個比丘跟著釋迦牟尼佛在修行,他們修證到五神通現起時,少一通,漏盡通沒證到,還沒有得解脫,卻已可觀到過去這一世殺了母親、那一世殺了父親,而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把佛傷了),這些都是重罪,這些都要下地獄。他們每個人有神通,知道每個人過去都造了那麼多的壞事,要怎麼辦?每個人都心惶惶,就聚集一起去請教釋迦牟尼佛,然後有點怪世尊:「您帶我們修行,您講的法我們都照做了,為什麼我們心裡面還沒有得到真正的定?我們看到這些過去業還會害怕?想必是還有真的道理還沒有講出來?」

那個時候,釋迦牟尼佛用神通力透過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衪是智慧第一、也有神通,衪就知道佛要衪來表演,衪就拿起衪的智慧劍,拔出來逼向佛那邊,似要殺佛。你們說過去殺父、殺母、殺阿羅漢,我現在殺佛給你們看,出佛身血,結果一直逼逼逼,逼到快靠近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就說:「止止止」表演到此為止。大家看,你們看文殊師利菩薩是不是犯上?要殺佛嗎?看到了。看到了,這件事情,現在還在、不在?前一分鐘跟現在,在、不在了?不在了。你們為什麼要害怕?在無數劫以前你殺父、殺母、殺阿羅漢跟現在有什麼關係?因為你們認為它真,所以就會害怕;如果你認為這是過去的老帳,跟現在沒有關係,那你就不會害怕。」

我們人執著看到的、所知道的為真,就一直輪迴。像你在死時,那種幻相一直出來,前一陣子聽到一人說他自己曾經死過,他也是講,那時當生所做過的事就一直放演出來。一般人做善事,當然高興;做壞事就問心有愧、會懺悔、會心慌意亂。在死時這麼心一亂,哪個人可以把握得住?學習佛法,要學習打坐,要學習禪觀,遇到當下出現影像不管是好、是壞,都當成不真實的。每個人都在輪迴時,依各自的業力、心識這麼去輪迴。今生總是有罪業,不要說人對人的殺業,我們無明時,光是踩死了幾十隻螞蟻、捉了幾隻麻雀,小孩子不懂事,爬到樹上鳥巢,不知破壞了幾個鳥巢?這種無明過去就造了非常多,這些都要受果報的,破壞眾生的家庭,人家以後要破壞你的家庭。

然後你修行到一個境界,像宿世殺父、殺母、殺阿羅漢,這些業力都會現起來,你要去受。去承受,只有修忍辱。人家罵你、輕賤你,你就修忍辱,忍到最後也無所謂,人家罵你,你也認為這個不是罵,是好意的人家勸我,心要比較不平衡就說是在罵我。我大聲講話就說是在罵,我有時候講話、討論事情,我也很大聲講,一般人不懂就說是在罵,我有沒有罵,講這件事情好、不好,做得對、不對?你要是比較小心眼的人,晚上就睡不著覺,這就是你的知見、觀念有問題。

我們要修這四念住,這個無我最難修,但這個「法中無我」卻也最重要,如果沒有我,這個身體痛不痛,有什麼關係?沒有我,就沒有在受苦、不受苦,憂喜苦樂感覺沒有,沒有我的話,怎麼會胡思亂想?想的都是別人,不是我、不是自己家人、不是自己父母。沒有什麼好傷心,能幫忙救度就救度;不能幫忙、不能救度,就等待,不會那麼在意。四念住,每個修行都在做這件事情,而且很好,南傳的四念住,就是用南傳作法,在觀「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很好修,但是,大家都不去修,光會打坐,不去修此四念住。今天就講到四念住這裡,其他的下次再講,時間到了。(待續)

(2007.07.11.講於法爾)


[ 解深密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