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  試解《解深密經》的奧祕(2-37)
             
勝義諦相品第二
          (本篇文章為祥比丘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二、勝義諦相品()

《宗鏡錄》所示之八種妄想。八者即:

(1)自性妄想,謂執根塵等法各有體性,不相混濫。

(2)差別妄想,謂妄計色等有可見可對之色,有不可見可對之色,有不可見無對之色。(可見可對色者,即青黃等色,眼可見,亦可對。不可見可對色者,即聲香味觸四者,雖不可見,而有對於耳鼻舌身。不可見無對色者,即意識緣過去所見之境,皆不可見,亦無對礙。)

(3)攝受積聚妄想,謂妄計色受想行識五蘊之法,攝持聚集,而成一切眾生。

(4)我見妄想,謂於五蘊法中,妄計有我。

(5)我所妄想,謂於五蘊法中,妄執我身及所受用之物皆為我所。

(6)念妄想,謂妄分別可愛之淨境而緣念不斷。

(7)不念妄想,謂妄分別可憎之境,不起緣念。

(8)念不念俱相違妄想,謂於念不念愛憎之境,違理分別。

以下繼續講《宗鏡錄》所示之八種妄想。

複習第一點:自性妄想。謂執根塵等法各有體性,不相混濫。自性本非性,一般人會執著自性所化、所現的法為真。執根塵等法各有體性,諸法無實性,只有空性才有實性。所以一切自性所現的法,從六根、六塵、六識,到五蘊、十八界、八背捨、九次第定、一切陀羅尼門、一切相智、一切道相智、一切種智,…,往上五眼、六神通等等,甚至到正等正覺的菩提法,都無自性。凡夫的法也無自性。聖人、聲聞所現的解脫知見,也無自性。甚至於菩薩、如來所現的一切自性功用,也都無自性。

一般凡夫妄執這些為真,所以說自性妄想。於根塵產生識,六根面對六塵會生識,六根入六塵產生六識,這些法都執著為真,就進入妄執自性妄想,執著自性所化的功用,就變成一種妄想。為什麼它會執著?說它有體性,其實如果有體性,應該不滅,如果有一切法,應該不會幻滅,但世間法沒有一個法可以長久,都是依因緣現象,該住多久就現多久,最後總會滅掉的。所現的法,是由自性而起,你如果執著它有體性,執著它為真,這就是妄執為真,所以不應該混淆亂去執著。

根塵識所現的法,為什麼你會執著?這是第二種妄想,差別妄想。自性先現法,自性應緣是我們真如性的功用,不管凡夫或者如來都一樣,只是我們自性應緣以後會執著它,諸佛不會執著。《解深密經》在教化這些從聲聞乘轉進來的菩薩,也要認清楚──自性所現的一切法,是真如所現,但不能執著!如果執著,就變成一種妄想,自性認它為真,六根六體各有其體,所以叫做妄想。

 

(2)差別妄想,謂妄計色等有可見可對之色,有不可見可對之色,有不可見無對之色。(可見可對色者,即青黃等色,眼可見,亦可對。不可見可對色者,即聲香味觸四者,雖不可見,而有對於耳鼻舌身。不可見無對色者,即意識緣過去所見之境,皆不可見,亦無對礙。)

對於諸法怎麼會執著它呢?就是有差別心起。聖人也會起,凡夫也會起,這個大家都一樣有差別性,我們也有佛性也會起,只是諸佛菩薩祂不執著,所以祂不起差別想,有差別心就有差別想。不管祂們知多大的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或者是更多的世界,甚至於如來的遍知一切世界,都悉知悉見眾生,但不起差別妄想。還不究竟的惡慧聲聞等等,祂們則會偏執空,都不起差別想,這樣也不對,因為這樣就不能圓滿其佛性。所以我們說,要有覺有知但不執著,這是菩薩所要學的。

什麼叫差別妄想?妄想計度色聲香味觸法等,有可見可對之色。這裡是只舉色法,色法就是物質形象。眼睛是對色法,耳朵是對聲塵,鼻子對香臭味,你的身體接觸外境感知,舌頭對味覺起酸甜苦辣,心起差別想,就會認知這些境界。所以眼耳鼻舌身意這六識互為作用,有可見可對之色,有不可見可對之色。「可見」是物質形象,「不可見」的色法,就是法塵或者影像。因為我們看的不是外在的實境,有時候你自性起超能力時,可以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這些就是一般人不可見的色法。我們過去經歷過的事情,只要看過、聽過,其實都會留存在阿賴耶識裡面,隨時會現起,現起不執著它,它起又滅;如果現起你卻起了差別想,認為有這回事,執著所看的為真,你就進入差別妄想裡面;另外有一種有不可見無對之色,你沒有看到什麼物質形象的色法,但是它還是一個法塵。

可見可對色者,就是我們實際上看到的,我們講顏色有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種根本色,這是眼睛可見的色。這裡是講顏色,其實物質形象都具足各種顏色。不可見可對色者,而有對於耳鼻舌身,就是我們剛剛講的法塵,聲香味觸這四個,雖不可見但是你可以感覺。聲音用耳朵來聽,香臭味用鼻子來聞,酸甜苦辣用舌頭來舔,軟硬堅實的感覺由身體來觸知,這不可見的,但是你可以感覺。不可見無對色者,即意識緣過去所見之境界,阿賴耶識所留存的東西,你沒修行就只能現今生經歷過的事情,若你有修行或者前世有修行,今生再來,有時在夢中也會現那個境。所以有些人會說,作夢時,去遊歷一個非常美麗的世界,其實那就是天上的境界,你可能過去就是天神,待過天上,其景象會映現在你的夢中。

如果有禪定能力的,現起過去所映現的境界,也是會引起法塵。所以沒有修行的人,大部份現的是今生經歷過的事;有修行的,也許進入定中或氣通了,自性會見到過去世哪個時候所見的境。這些一般人是不可能看到的,但是知道自己的心(意識)會緣過去所見的境,這些亦無對礙,所以沒有一個真正的法。你要懂得最後這一部份,過去所見的這些境,不管是好、是壞,現起時,你都不驚嚇、不喜愛,修行就是學這個。打坐還沒進入那個情況的,當然就沒有辦法。

要再說明一下的就是,看過去的也有深淺的分別。比較淺的,為什麼會淺?是因為你的障礙多,你的妄想習氣還有,所以蒙蔽了你的自性,映現不起過去很清楚的畫面。如果像釋迦牟尼佛,觀看你過去哪一世、哪一個空間、哪一個時間,你做過什麼事情,祂都是連貫的像看電影一樣。一般人則是氣還不很夠,或者氣通了但是業障還重,縱使粗習氣沒有但微習還在,那就會障礙你看過去世所現的這些境,所以也許只出現一個畫面讓你看見,這個畫面裡,就像演電影突然間壞掉了,一個畫面停格在那裡。這種大概就是妄想習氣還很重,沒有辦法觀到過去世那種連續劇的影像。

如果再繼續修,把你的習氣由粗妄想、中妄想、慢慢的成微細、微微細、極微細……,這麼一直斷除下去,也許在定中、夢中可以看到是一連串的,但不是在作夢,你是很清楚的看每一個細節,怎麼經歷過的事情。當然若你要看一生,那是已經有宿命通了,這不簡單,稍微看一下一小段。如果我們氣掃到腦筋哪一部位,緣起時,也許看十秒、二十秒,十秒、二十秒裡面就有很多故事了。甚至於更久一點,在夢中也許可能更會,你很清楚又好像不是在作夢,因為你腦筋很清楚,但你說清楚又好像在睡覺中。這種就是你的意識,緣過去所見的境界所現的。這一般人是不可見的,不可見你為什麼會變成一種妄想,這是過去的習氣,雖然不可見,但你阿賴耶識影響你的個性,就是這樣子。

比如說你過去被抓去關在黑牢,所謂黑牢就是暗無天日,不可能天天給你點燈,是不點燈的,把你關在那裡幾十年,這就造成你心內一種執著,討厭黑暗,所以出生來至今生,只要到晚上沒有燈光就害怕,你有看到什麼?沒有!但是看到黑暗就是害怕,這是緣過去所見的黑暗境。你沒有神通,看到你過去被抓去關黑牢,但心裡的害怕,你說有境嗎?沒有。你說沒有境,為什麼會緣過去所現的境?你心裡面有那個感覺。所以這就變成每個人的個性、習氣,出現在今生裡。不經薰習,是由過去生所帶來的,這種叫做「根本執著」、「俱生執著」,不是「分別執著」,「分別執著」是今生所學的。

如果是以前過去世所留下來的,是根本的無明,一直留存在心裡,已經造成心意識有一種執著,於是變為一種偏見。每個人會現不一樣的境界。小孩子出生還不懂事,慢慢頂門腦筋被蓋住以後,潛意識就會現出每個人不一樣的因果,過去所薰的境界都會現。一般人是不可見,見了以後,不管有色、無色,你一執著它為真,就是差別妄想。如果你修行中看到影像、看到念頭 ……,都不安一個這是什麼時,這是沒有差別想。如果你喜歡好的,看到佛像心裡就高興,認為:「今天佛有來了」,其實佛才不會這麼平白無事就來。如果看到不好的景象,你就害怕、討厭,這些就是有分別心,然後再起妄想,這是執著。

 

(3)攝受積聚妄想,謂妄計色受想行識五蘊之法,攝持聚集,而成一切眾生。

第三種攝受積聚妄想,開始我們是第一念,就是自性分別,第二念開始這是什麼?起差別相時,就有種種的事情。你認為這個是什麼、那個是什麼。真如境所現,我們自性像一個鏡子,什麼來它都只是照那個境而已,同時現起相。你一有分別想時,你就知道這是六塵哪一個東西。你有分別,才能知道是六塵的什麼;如果沒有分別,根本不動心,聽到聲音不知道是什麼,不加以分別。這些只加以分別,倒還沒關係;你攝受積聚,把它抓到自己的心中來,就累積聚集變成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聖人為什麼到覺知這裡為止?祂不起差別想,法起法又滅。你若是執取其境,這就是有差別想。

比如說你看到一個人來,知道是人,但不去分別到底是誰。這是有分別,沒差別想,因為你分別了色相,知道有人。但你不很在意到底是誰,這就沒有更進一步的積聚。如果你起了「看看到底是誰來?」有想要看清楚的這種念頭的話,那第三種妄想就開始起。所以我們說,聖人自性現一切法時,到此為止;阿羅漢自性現一切法,再分別一下這是什麼,那還沒關係;第三個層次的話,就是凡夫習氣,攝受聚集起妄想,變成一切眾生。有第一念是可以,如果不知不覺就像石頭一樣;佛可以知一切法,祂跟本不去分別,所以我們眾生在祂心中是一體沒有分別的,祂都可以接受。菩薩修法也是這樣,不管影像或者心念,起了又滅,你知道影像是什麼,念頭是什麼,但不執著,好的不執著、壞的也不執著,它自己消掉。過一陣子剛剛那個念頭是什麼已經忘記了,這樣才可以存很多東西。

第二種是聲聞乘,惡慧者,走一半的人。他就要分別一下。一般阿羅漢,南傳的小乘,在修四念處時,他會看一下,他沒練到有法不執著,一定要分別一下。比如說看到有人進來,看一下人,然後再看是誰,男的?女的?認識?不認識的?再來就不動心了,這樣也解脫了,因為他沒有繼續妄想,第三念沒有起。第二念分別還可以接受,第三念以後就是凡夫。為什麼?你再起其它的念頭,千萬念,就沒完沒了,一直在打妄想,心不定,雞毛蒜皮的事情都放不下,一直在攪和,永遠走不出來。叫你不要理它,你做不到,偏偏要理,變成心裡一種罣礙。

有個同學曾送了一幀廣欽老和尚的畫像來,已經過了十幾年,他現在來要回去,為什麼要回去?好像緣盡了,要斷掉,不斷掉覺得心不安,所以乾脆把拿過來的東西也要拿回去,那天被我罵:「你發神經病?」我問他為什麼要拿,他說:「心不安。」我問:「你為什麼心不安?心在哪裡?」學佛幾十年,還搞不懂修行怎麼修,你說他沒智慧嗎?又有一點境界;那為什麼走不出來?就是執著妄想!結果沒拿回去,過一陣子人還是好好的,但當下亂的時候,一想著就要去做。這就是積聚越來越多,就變成一種內心的種子,待緣即發作。所謂眾生,都是有第三念,不能無住於一切法。聲聞乘到第二念,勉強還算不錯,可以解脫了,因為只分別,不去妄想好不好,沒有以後的事情再發生,所以祂可以獲得解脫。

第三念以後就是一切眾生聚積妄想而成就。五蘊之法,以五蘊魔相來講,所有色受想行識所現的一切異能、小通,都是虛妄不實在的,很多不知道修行的人,都執著為真。受(感情領納作用)盡了,才是達六十四位階修行的第一階段。很多人都在色法之間,就迷失掉了。你可以看、可以超距離的聽,見聞嗅味觸覺都起異能了,這就是住色陰魔相中。五根都起一般的靈通,那不是神通,是一種魔相,讓你比人家多一點點的體驗。其實這個還是眾生之流,沒有辦法脫離輪回的。所以五蘊身所現的法,將它攝受執持,你就變成一種我執身,我執聚集越多就變成一種法執,法執更深,更難解脫。

剛剛講的差別妄想,分別我執、分別法執,分別法執是今生薰習的,今生才養成的,那你怎麼養成?有時候你去回想,自己剛出生時,你對一般的味道沒有什麼偏好,等到你媽媽把你養到二十歲了,天天煮飯給你吃,你就喜歡吃媽媽煮的菜,這是今生才薰習而成的。所以有的人說媽媽的家常菜是最好吃的,其實別人吃起來也沒有覺得怎麼樣,但是你吃得太習慣了,變成一種根深蒂固的好吃,這是今生薰的。如果你今生沒有經過薰,但是你與生俱來就喜歡,這是俱生我執,那是過去累世所薰習的。

比如剛說過,你被關在黑牢裡面,那種影像變成你一種執著,變成你怕黑。為什麼別人不怕黑?現在有燈光還好,以前在鄉下,有一些人走夜路時,就要吹口哨壯膽,為什麼?雖然路不遠,但是黑暗沒有燈,害怕突然間有人會冒出來做什麼壞事,有的比較大膽的或者個子比較高大的,他可能還好一點。這是過去薰的怕黑暗。我們難斷的就是俱生法執。色受五蘊所現的一切境執持它,聚集累積起來在阿賴耶識裡面,最後變成一種法的執著,所以我們不能脫離輪迴,最根本是俱生法執在執著。修行的次第你要先破「分別我執」,今生所薰的,第二個破「俱生我執」,修的次序,為什麼沒有辦法先破分別法執,法的執著比我的執著還重,所以先破我的執著才能破掉法的執著,先破今生所薰習的,然後再破過去生所薰習的法的執著。

像剛剛我講的黑暗,你過去生被關在黑牢,雖然今生是沒有,但是很怕黑暗,你要先把怕黑暗克服,這是你的分別心,有「我」在,所以你分別黑暗、光明,喜歡光明,不喜歡黑暗,這是你對法的執著。我們修行要平等觀一切法。怎麼會黑暗就不好?光明就好?或者是你打坐,有時候現紅色、黃色,你才很喜歡,但是現黑色你就很討厭:「怎麼是黑色!」黑色有什麼不好?黑色也是一種顏色,你為什麼討厭黑色?腎臟不好就喜歡黑色,一般心地平衡的人,他沒有顏色的特別喜愛與選擇,都平等觀一切法,沒有特別喜愛、沒有特別討厭,什麼法都好、什麼色都好。

以前有一個姓林的人,他的故事很多,修行也有一點境界,他過去是修世間禪定,有一次問我說:「老師,這個飯要怎麼吃?」我就說很奇怪,飯怎麼吃?我突然想到,他過去修世間禪定的,一入定就千萬億年,因此進入過去修行境界時,就不知道飯怎麼吃。我說:「就把它塞到嘴巴裡面,咬一咬吞下去,就吃啦!」他說:「這樣啊!」像這種話,你會覺得好像小孩子在發問一樣,這是過去薰的,他記的很清楚,從來不吃飯的。真正阿羅漢,最少一入定就是七天,辟支佛則是兩個禮拜,要吃飯才出來。如果入更深禪定,像梁朝就有一個和尚一入定到清朝末年才出定,經過十個朝代。如果是世間禪定的,一進去就千萬億年、好幾十億年,在深山裡面入定,也不會老、也不會怎麼樣,像這種,是過去世所薰的,出現在今生。

第三個階段要修的是去掉「分別法執」,今生所薰的執著;最後才能去掉「俱生法執」,能夠去掉俱生法執起碼有阿羅漢、辟支佛的境界,就是只到差別想──「我知道這個事情、這個人、過去什麼事,但我就不煩惱」,只有差別妄想。但是差別妄想,給你神通越來越大,知道的人、知道的事越來越多,你這個分別、那個分別,這個心量還是不夠,這樣還是不行。為什麼《解深密經》講,已經到阿羅漢、辟支佛境界,為什麼還是不行?因為祂沒有完全究竟解脫。所以《解深密經》在訓練你:一切法照樣現,但是你都不去執著它!連分別都沒有了,不必要講說聚集在一起,把它儲存在阿賴耶識裡面。這樣你才可以廣知世界一切相,宇宙間的一切世界、一切眾生。當然這跟你心的清淨度都有關。

講到這個又是因果,你心清淨多少,你就修到哪一個境界。你如果心還沒有辦法去掉俱生法執,連偏執空理都沒有辦法做到,那是因為你自己除了分別妄想以外,還有攝受聚集的妄想,所以還是屬於一切眾生類。就是世間禪定的眾生也是一樣,他還是世間的眾生。初二三四禪,甚至於四空處定,祂們都還執著有,認為:「我看的就是這樣!」四空處定也是執著,雖然只是一個念,知道過去、未來、現在,但祂還是執著為真。如果這些人不學佛法的話,是很可惜的,就進入世間的禪定中,所以還是屬於輪回眾生。

 

 (4)我見妄想,謂於五蘊法中,妄計有我。

第四種我見妄想。聚集以後還沒關係,「我」開始出現,先分別,之後累積起來,然後開始起了以我為主的觀念,所以才會有「這個人我喜歡、那個人我討厭」的這些事情一直在發生。為什麼?因為你有一個「我」,以我為中心,事情就沒完沒了的一直來。為什麼分別我執要滅、俱生我執要滅?第一個先滅我的執著,「見」只是一個代表。見、聞、嗅、味、觸、覺這六心識,不管看了、聽了、聞了……,都不能執著有我的觀念。所以你用六根現六塵,甚至於也可以分別,但不要起以我為中心的一種思慮,因為你喜歡就說好,不喜歡就說不好。

如果你喜歡哪個黨派,你就會靠那邊站,對於另外一個黨派,不管那個黨派做好做壞,你都是很討厭;自己的黨派沒關係,做不好也沒關係,因為是你喜愛的,這就是以我為中心。所以我們說,先斷我執,再斷法執。再細分下去,先斷分別我執,再斷俱生我執。俱生我執滅了,再斷分別法執。法的執著要斷很難。所以你說:「差別妄想不起,有什麼困難?」如果那麼容易修的話,末法時期,幾個人證到阿羅漢?世尊在時,只要出家跟祂學習,每個都證到阿羅漢。現在哪裡有?再怎麼幾十年認真用功修,也沒有看到一個真正阿羅漢出現。阿羅漢要有六神通,五通再加漏盡通才是真阿羅漢。

當然菩薩又另當別論。低階菩薩哪裡有神通?要到八地大菩薩才有神通!為什麼?菩薩是智慧有,會講、會開導眾生,但自己習氣還是沒有滅,如果祂滅的話,就不來這裡,所以不能滅餘習。一完全清淨的話,果位就來了,果位就來怎麼辦?你心都不動,心都不動,哪裡說再來投胎、受胎?就不會。你發菩提心當然再來。有時候很微妙的,就是行菩薩道的人,心永遠就是留一點毛病,沒辦法完全清淨,但他也無所謂,為什麼?因為他自在。菩薩要對法很自在,沒有什麼善惡、順逆之分別。

我見妄想,五蘊中妄想推計有我。比如說,你觀想到過去,你是什麼、什麼,如果好的就很高興,如果不好的就很鬱卒過去不好。這就是你很執著有一個我。如果你沒有「我的執著」,知道過去怎麼樣、未來怎麼樣,其實根本沒有好壞分別,沒有高興、也沒有不高興,反正就是因緣果報的一種現象。知道就好了,不要一直執著那個念。不然現起有「我」的話,就變我的執著,有我的執著,你跟眾生就格格不入,你的思維、你的見解都以你的為主,跟人就很難相處,僅可以跟你有緣的、談得來的人相處。

為什麼談得來?過去一定有善因緣,所以才能夠湊在一起,能夠湊在一起,再不好的事情你都可以忍受。但是你對緣比較淺的,你就覺得:「這個人我不喜歡,這個人怎麼樣、怎麼樣」,因為你有一個我在,所以沒有辦法每個都好,每個都好就平等了,每個都好也不會都特別好,特別好就變成你有喜愛,這樣不行。所以不管緣深、緣淡都是平等,這樣你就是沒有「我」。那無我怎麼過生活?就是隨緣!什麼因緣現什麼事,你就辦什麼事,過去就過去了,盡量去除我執。

有我的主觀意念以後,生起我所,我是主角。因為有我,所以就養成很多的我所。「我見」是心王,「我所」是薰習的習氣。為什麼聖人貪嗔癡慢疑都沒有?因為祂修到有差別想但不執著。六根本煩惱(貪嗔癡慢疑邪見)都是你的心王,依你的習氣在發作。所以「心王」是主帥,「心所」是依貪嗔癡慢疑邪見種種毛病,甚至是諸煩惱法,二十種隨煩惱、中煩惱、根本煩惱,湊在一起。若你沒有心所的話,只有到自性妄想,出現真如現一切相以後,就沒有妄執了。如果起了差別妄想,阿羅漢的境界,偏執空理,祂知道一下,把它化空,不執著;第三念以後的凡夫,都是受法中有我。依自己的習氣毛病,就是依「我所」去發作,所以你喜愛、討厭,一大堆的事情都來了。

 

(5)我所妄想,謂於五蘊法中,妄執我身及所受用之物皆為我所。

在色受想行識五蘊法中,妄執我身及所受用之物皆為我所,我所不是說我所有,是說變成一種執著,變成一種心病、習氣,有所執著而行。唯識裡面常講心、心所法,心就是心王,有八或十個心,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八個心王;在大乘法講到十個心王,還有一個異熟識、一個阿陀那識,一般凡夫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是第八意識。第八意識有兩個,一個是儲存一切過去業的種子,一個是解脫的真如性,依一切法應現一切相。妄執我的身體是我,或者心所覺受的所產生的感情憂喜苦樂的作用,所受用之物,不是只有物,連心都一樣,不是只有物,包括煩惱裡面的習氣。

 

(6)念妄想,謂妄分別可愛之淨境而緣念不斷。

第六種妄想,就是念,你有心、有習氣,要讓其發作就是念,這個念是從心來的,這個心從哪裡來?就從你阿賴耶識最根本,所以你說要開悟自心就是第八意識現起,第八意識現起時,我們思想的過程,八識是鏡子,所以它可以照十方一切,這個鏡子到底照多大?依你的煩惱、清淨多少來決定。如來是完全清淨,所以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世界、一切眾生,祂都可以照得到。我們凡夫沒有辦法,但起碼眼睛可以看,耳朵可以聽,身體冷了知道穿衣,肚子餓了知道要吃飯,這些都是自性真如所現的基本功用。

先不講聖人,先講凡夫,我們凡夫也知道天氣冷要穿衣,因為第八意識感覺天氣冷,第七意識他看到第八意識,發現天氣有點冷、身體有點發抖、要穿衣服,第八意識轉給第七意識,第七意識就先起念:天氣冷,第七意識見分,看到第八意識,它自己也讀了這個念,這是七識所現的念,這是相分;第七識把念傳給第六識,傳給他只是一個念,到這裡還不知道什麼念,第六意識接受到,也有見分,見分再看到這個念,這個念是在講天氣冷,身體在發抖,第六識接受到第七識的訊息所以產生自己的相分。所以每一識都有自己的見分跟相分。第七意識只看到第八意識指揮的念頭,第六意識看到第七意識指揮的念頭,這樣起分別以後就有各識差別妄想。

所以如果你沒有神通,一般你是可以看一些事情;一個開心眼的人,他阿賴耶識知道,感覺以後現了一個念,第七意識讀到轉給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看到起了分別知道是什麼念。有時候講經說法不一定要有什麼靈力,如果心眼開的話,他可以知道哪個眾生心裡有什麼問題,隨緣都會講到此問題。為什麼會講到此問題?因為有一個訊息會從阿賴耶識現出來,你就以為是自己想到的,其實不是你想到的,是你第八意識起一個法的念頭,然後飄飄飄,經過第七意識,你就有分別,同樣一個念頭好像你想到,因為你只有看到第六意識。

如果不認真修行看的都是第六意識的分別,看到第六意識的相分,你打開心眼,就知道這個念頭是源頭從第八意識丟出來的,第七意識讀到時你就看到了,再丟給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看到了才知道要做什麼動作,因為要講話、要作動作,都是第六意識在做。第七意識本來就是審慎思量、思惟、設計……,它是最行的,但是根本執著也是它。第六意識我們說我執,我執很深,所以修行剛剛講,須先破分別我執,要破分別我執,先把你的第六意識控制好。再來修俱生我執,俱生我執是內在過去所遺留下來喜怒哀樂的分別,喜歡、不喜歡這種個別的知見,你要推翻掉它。

從我執開始,俱生我執滅了,再回過來修分別法執,一般人只知道生活起居之間所發出來的命令,你沒有辦法超時空知道很多事情,但阿羅漢知道很多事情但不去管它。管那麼多幹麼!所以開悟後第一階段的麻煩,就是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會去攀緣,什麼都造成自己的困擾。如果你放不開就很煩惱,這個是要慢慢修。為什麼要修?因為你動到你根本的解脫知見。把它當作一種魔相,以般若波羅蜜智慧觀它、不理它、不執著它為真、不執著它是什麼,一直推翻它。真的要推翻,假的也要推翻。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你不執著它就沒事;你一執著它,就是假的也會變真的,會搞得心慌意亂。

所以修的不好、永遠沒辦法走出來,就是這樣。明明不是那回事情,他抓到一個念頭就說:「這是真的!」因為他過去有經驗,好像什麼事情感覺都是真的,這樣怎麼解脫出來?為什麼阿羅漢可以知道真假卻放得下?真的也好,假的也好,都不管!如果你不度過這一關,如果你對於色受想行識五蘊所現的一切相都不能超越的話,你還是凡夫!給你知道,有什麼用!這是自性功能,自性真如每個都知道沒錯,但你解脫不了。所以我們說,佛法修的不是在於是否起神通、異能,而是你的心都不淨,哪裡有五眼、六神通?就是你真的心清淨,產生五眼、六神通,還是不能執著。就是一直修到已經無上正等覺之佛的位置,還沒到如來,那你還是不能執著。《金剛經》一直叫你用般若波羅蜜度到彼岸,就是告訴你不要執著一切。你所體會的境界,體會了就好。這是意念或者映現在腦筋裡面的影像,不是只有念頭,你執著它就變成一種妄想。

謂妄分別可愛之淨境而緣念不斷。修到喜歡清淨的境界,執取不放,這是惡慧的聲聞,祂智慧不圓滿。你說清淨不好嗎?清淨是很好,但是變成一種執著,就變成一種阻礙,阻礙你全部圓融的解脫,因為你只要好的。若不好的世間一切法、一切人、一切事,……,你照樣都沒有分別的話,那你就不會說什麼叫清淨、不清淨。修到聲聞、辟支佛境界的人,就是很執著涅槃、心不動。你修到菩薩境界,涅槃跟不涅槃有什麼不一樣?你只要心能夠放得開的話,住在娑婆世界跟西方極樂世界,有什麼不一樣?真正悟道的人,你要叫他去哪裡?他已經悟道了,還要去哪裡?如果不是入涅槃永遠休息,那就是要行菩薩道,菩薩道就是──緣在哪裡就去哪裡。

你還沒有到大菩薩境界,不能夠遊歷各個國度,不能夠來往宇宙各世界之間。你生來生去還是婆世界,為什麼?你要從初地修證到八地,如果沒有特殊因緣的話,你還要修一大阿僧祇劫。阿僧祇(asa3khya,意為無量數、無央數,阿是無量,劫是極長遠之時間,如果再加一個大,一大阿僧祇劫,那時間有多久?很久。所以菩薩道夠你去走的!菩薩已經平等觀,一秒鐘跟一大阿僧祇劫,有什麼兩樣?沒有兩樣,只有凡夫才有分別:「那麼久,那我哪時候才要成佛?」菩薩不去想這些事情,祂想的是怎麼去利益眾生而已,時間、空間都已經沒有分別。

如果有分別,這個念妄想是淨妄想,清淨念執著一個涅槃的境界好,你就不能接受不清淨中去學到涅槃的境界,這樣不是很可惜嗎?所以世尊說法到後期,有時就罵這些不上進的「焦芽敗種」──「焦芽」是焦掉的芽,不能發菩提芽,「敗種」就是不能種出菩提東西的種子。因為太偏愛涅槃、太偏愛空,所以不離一切法,會讓你忘卻還有一段路要走,你認為什麼都自在了。你如果今生修到空理,你說清淨不清淨、有為法無為法,有什麼不一樣,做了以後你不執著他就是無為,不是永遠都不做就是無為。

這部經在告訴我們不要執著清淨,當然不清淨不是我們喜愛的,但是你碰到不清淨,也不能好像見蛇一樣那麼可怕,不能害怕不清淨。所以你們有潔癖的,認為要怎麼才能看起來很舒服,這也是一種執著。該清淨的,佛堂要莊嚴,哪一個人亂擺東西在佛堂裡面,我一定要罵人;辦公的地方就是要亂,才知道你有在做事,所以東西越堆越多,等到心情好一點時再來整理,如果一年到頭都沒有心情好時,那就是過年時再清理。為什麼你可以接受?因為亂中有序。

一般事情很多的人,大概桌面都堆了一大堆東西,但是他要找東西知道在哪裡,被別人一動過就完蛋了,一下子找不到在哪裡。所以你們不要去亂動東西,我的東西放哪裡,我在做什麼,我一拿就知道,你把它移位了,我就不知道,如果你又沒來的話,我找了半天找不到。所以你們要擦桌子,擦完了把它放回原位,不要說把它收到別的地方,久了要時找不到東西。你心清淨以後,要接受不清淨的一部分,不然就變成一種清淨境界的緣念不斷,只喜歡清淨的、可愛的、解脫的、涅槃的,變小乘的聲聞去了。

 

(7)不念妄想,謂妄分別可憎之境,不起緣念。

第七個不念妄想,不念就是不去想、不去追求什麼,反正自認為今生就這樣子,也不求上進。你說求解脫,不是說不能求解脫嗎?佛是講要求圓融解脫,不是叫你不要解脫。修行過程中要先修解脫,解脫到了以後你再轉,不要進入真的涅槃境界。要直接轉入菩薩道,修菩薩道的路。為什麼?聲聞一入涅槃,就有一萬劫的時間,在哪裡無所事事,很享受那種寂靜境界。阿羅漢兩萬劫,辟支佛一萬劫。如果你在還沒入滅以前,聽到《解深密經》、《佛地經》,甚至於《華嚴經》,你就會改變觀念,不會說心清淨就是最好的。

妄分別可憎之境,你去妄想分別不好的境界,不清淨的地方,或者不好的事情、不好的行為、不好的……,總是想這種。你起了緣念,你的心去緣那個因緣所起的念,所以清淨也不是說絕對好,不清淨也不要討厭,這兩個心你要去除掉,才能夠回到有為無為、清淨不清淨、解脫不解脫都好。你求心裡面真正解脫境界,只是法起法滅,都沒有執著好不好。所以第六個妄想講好的,第七個妄想講不好的,好不好都是你的分別,不要起分別想。

 

(8)念不念俱相違妄想,謂於念不念愛憎之境,違理分別。

第八個念不念俱相違妄想,清淨也沒有,不清淨也非常討厭,所以念不念都俱相違,兩個都有。念好的、不念就是念不好的,這個就是俱,都有。念清淨或者念不清淨,起了愛、起了憎,清淨就喜歡、不清淨就非常討厭。這種違背你自性本自清淨、本無分別的道理。第一個自性妄想真如現一切相,有因緣現好、不好,一般人會說好不好,聖人則沒什麼好不好,只是一種因緣果報的現象。這樣如果都不理它,跟你不相關當然可以不理它,跟你相關的也不理,這是最好的。

《宗鏡論》這八種妄想,從第一個講到最後一個內容,中間是凡夫,後面在講聖人境界,你愛清淨,不愛不清淨,可以說是阿羅漢,或者走一半,還沒有究竟。

 

大唐三藏云,八種分別皆以無覆、無記、異熟、生慧為其自性,或可尋伺以為自性。生三事者,初三分別能生戲論所依緣事六根六境,次二分別能生我見及以我慢,後三分別如次能生貪瞋癡。當知此中所依緣事為所依故,生我見慢見慢為依生貪瞋癡。由此三事能現有情及器世間流轉品法。此中意引顯揚三無性論。

大唐三藏云:八種分別皆以「無覆、無記、異熟、生慧」為其自性。這是唯識的名詞,如果你沒讀過唯識,這個都要再解釋。

「無覆」就是不被覆蓋,有一些法本是無覆性的,如背咒語、詩詞等,不會障礙清淨自性,這是一種無覆性亦無記性(無記善惡)。另一種是自己修得習氣清淨了,或者你的心真的清淨了,不被你的妄想習氣蓋住了。第八意識本來就是清淨的,為什麼我們現不起如來那種觀一切世界的神通?因為被我們的習氣毛病蓋住了。如果你無覆的話,第八意識現起神通異能,應該跟大菩薩、如來一樣,這個要修到已經是菩薩境界,才可以說是無覆。「無記」就是沒有好壞分別想,善惡沒有分別。善就是善,惡就是惡;不善不惡,這就是無記性。為什麼有不善不惡的法?如果你心裡面沒有執著的話,就是不善不惡的法。

就如剛剛講的,念淨你就喜歡淨,念不淨你就討厭,這些都是有分別。你如果有無記性的話,第八意識本來就沒有善惡,它只能儲存你的種子,就像你的倉庫一樣,你拿什麼來堆,它就讓你堆。它會說這個好東西、那個不好東西嗎?不會!我們第八意識也像這樣,第八意識只會照單全收你所造過的業,但它不會分別好、不好,它執著一切緣為真,麻煩就在這裡。

阿賴耶識具有「三藏」──能藏、所藏、執藏。第八意識能儲存一切種子,所以是「能藏」,所儲存的種子就是「所藏」。每經過一件事,只要發生,就是一個種子。你所藏的種子,業力有善、有惡,無記性是不善不惡。不善不惡有兩種說法:一個是你在造業時不去影響到別人,這種業是無記性,不善不惡;你如果做了一個動作去影響到別人,引起了互相的糾葛,那就是業,所以你要造業總是要有對象。

你如果要想,不要想到別人,想到別人就跟它搭上線,也是有業緣。比如說:我在這裡舉個手,我沒有碰到你,沒有關係,這就是無記;如果一舉手碰到你,碰到你說對不起就好了嗎?不會,因為已經留下種子,以後你在哪一生哪一個時候,也要給他碰一下,有來有往。因果很可怕的,起個念都有果報,一個動作沒果報?有啊!只是哪時候來不知道,不是你一句對不起就好了,你當下沒有問題,以後哪一個時候無意中又會被碰弄一下,他也跟你說對不起,所以因果是非常微細的。

    有的在講無覆時,有時候你做錯事不會覆蓋,不會覆蓋你自己坦蕩蕩,坦蕩蕩直接住第八意識的心,只會儲存不會分辨善惡,這個還沒關係。「能藏」是它的功用,「所藏」是它的種子,重要的就是執著,阿賴耶識三藏,就是能夠產生動力的能量,我們阿賴耶識能夠儲存種子,被儲存的種子變成一種業力,就是所藏,所藏以後執取它為真,我們輪迴就是被這個「執著性」所害。你說阿羅漢為什麼看得開?因為祂斷我執、法執,就是去掉這個能執著性。

菩薩更進一步,沒什麼叫好、壞,沒什麼叫我執、不我執,都能夠看成平等平等,這樣的話更是超越執著。為什麼?阿羅漢是執著清淨,菩薩是不執著清淨或者不清淨,都平等觀一切法。佛法講,菩薩圓通的話,境界就比阿羅漢要高。你要講神通,七地以前的菩薩不見得有神通,但是祂有可能現清淨法身能化應身。三地菩薩有一個應化身,五地菩薩有三個應化身,再越往上去的菩薩,如八地菩薩這個法身能化之應身就越來越多,到十地菩薩有千萬億化身,如來更不得了,不管有多少眾生憶想祂,祂都可以化多少個化身出去。

無覆、無記只是在講一個業力的現象。「異熟」是第九意識的稱呼,阿賴耶識是我們業報的根本,異熟識已經是修到第九識,它已經可以避免清淨、不清淨來干擾,已經不受它影響,只留種子,這個種子還沒有破,但是不讓它發芽,不讓它發芽就不會有果報,所以聖人修到異熟識現起的話,就有解脫能力了,阿羅漢就是這樣。

你說你要帶業往生,你可以帶很多的業,不一定要修的很好,只要認真念佛七天,不斷憶念佛這樣用功,《阿彌陀經》裡面講的,你往生那一剎那,西方三聖就來迎接你去,哪怕你修的不是很好,但是你很認真念佛,用佛的威德力,可以把你攝受去。阿羅漢修到自己可以控制,越來越脫黏於我執、法執。去掉我的執著,沒有去掉根本法的執著,所以祂是留有種子,但守住清淨這一邊,不讓因緣果報的因緣現起來。所以祂可以解脫,就是這麼樣子的。所以異熟識等於是第九意識。

早期講義裡,第八意識劃成三部份,遍計所執性,六根、六塵、六識畫了十八個圓圈,七地菩薩以前的眾生,都屬於阿賴耶識的範圍,阿賴耶識已經不起作用了,就變稱為異熟識。異熟識就是八地以下的菩薩,或者阿羅漢的境界,只有異熟識的名字,但是他的業力起不來。因為什麼因緣來都不貪執,不貪執怎麼形成果?不會!這個就是異熟識。什麼叫「異」?就是很多不同的種子,「熟」是哪一個先成熟就先受報,所以你丟進去倉庫不是先進後出,也不是後進先出,不是這樣。如果以物品來講,你先堆進去到最後才拿出來,因為外面的拿完,才能拿裡面的;因果不是這樣,因果是哪一個先成熟,就哪一個先受報。

你懂得這個道理,你用功才有用!如果你說因果是照排好的,那你今生用功幹麼?因為你過去造了很多的業,已排在那裡等著你去受報,你怎麼可以說:「我今生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者「今生可以證到阿羅漢解脫」?因為你今生聽到佛法很用功,而且知道怎麼做,然後控制你的心,不依妄想習氣去相應,若證到阿羅漢,有種子但起不了作用。你念佛不是你一生都在念佛,你只要認真念七天,你已經種了自己會念佛的種子;如果你嘴巴只會念,不禪淨雙修的話,嘴巴唸唸唸,但是妄想一大堆,佛都要來帶你走了,但你聽到兒子、孫子哭的聲音,你就捨不得走了,這是沒有練好心,道理不懂,放不下,要怎麼走?

今天還談到,有的人幫助老一輩的人念佛,他都沒有學過佛,也不知道念佛是在幹麼,後代的人幫他種了善因緣,往生時大家來助念,唸一唸他就去西方極樂世界了嗎?未必!放不下怎麼去?如果有在念佛,意志堅定,只要去西方極樂世界,那你有障礙時,看到佛現光、三聖來了,你自然就投進去那個光,就走了。菩薩則另外有打算。你講經說法,如果你的聽眾是各個階層都有的話,你不能強調哪一個法最好,法法都好。不宜只講淨土最好,人家已經修到菩薩境界,已經要乘願再來,你又叫他去西方極樂世界幹麼?人家的境界比他講的還要高。有的菩薩生生世世要來娑婆度眾生,那要怎麼解說。

所以不要執著一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法。不好的根性都給他最好的法,也沒有用。智慧聰明的隨便給他一個法,他都可以成就。不是說你修最好的法就很了不起,因為你太笨,所以給你修最好的法,你才會有成就。你看《楞嚴經》所講的二十五菩薩,根塵識,塵是最難修的,色身香味觸法這六塵是最難修的法,你看那些菩薩怎麼修?他在洗澡,這個水滑過皮膚,有什麼感覺?它是什麼道理?祂馬上邏輯一轉,從觸覺悟道了。有時候打妄想時,就是探討佛理時,昨天我在打妄想(碰到魔境就在打妄想),我在分析地水火風是什麼性?你說火性往上往後,對你有什麼好處?如果你要飛的話化成火的話就往上衝,突然有這個妄想,是不是要學神通了?

水性是滑潤、柔軟、往下流,水性可以滲透僵硬,水會不會滲透進去地大?照樣滲透進去,因為柔和,可以滲進你的肉體。所以你水大不運轉好的話,你兩個腳就很僵硬,打坐就很累。如果你血液、氣血都循環好、運轉好的話,地大對你的水大沒有什麼影響,他照樣轉。所以為什麼剛開始打坐的人腳底都瘀青紫、血液不通;那氣通的人為什麼不會?因為他水大已經貫穿到地大每個地方,你壓迫它它還是走到。地大本來就地大,堅硬性,你要把它有色化無色,怎麼化?化成水或者化成火。當然你還沒修到心清淨,想現神通就現不起來。有時候到一個階段,你會打這些妄想,思維修嘛。

你仔細去推理,風大是最根本的,我們一切業都從風大來吹起,所以風大很可怕,可以創造一個宇宙、可以製造你的身體,為什麼?因為業風來時,你該去出生什麼,就去出生什麼。製造一個地大的個體,或者甚至於娑婆世界的地球,這是從風大來的。你說風好像搖搖沒有力氣,風的力最強,所以它可以撐著地大、可以撐著金輪、然後往上撐水輪。我們業力製造一切,宇宙之間的風輪、風大,它可以撐著一個地球,不然我們在虛空中怎麼可以定的住?風大會撐著。既然這樣,你會想一想,早期沒有電力時,一條船為什麼會走?都靠風,把一個這麼重的船,可以在水中順風而去。你如果可以再思惟,地大怎麼化成風,或者可以用風來吹,也許你就可以飛起來。當然去學這些又有什麼用?如果你心不清淨、沒有解脫的話,學這些都沒有用。世間禪定第四禪天的天神祂就有五通,祂也沒有解脫三界。妄想歸妄想,懂了一點道理,但是我們對自己的習氣毛病要根本斷掉。

最後一個「生慧」,產生各種智慧。慧有三種:世間智、出世間智、出出世間智。你要現起三慧具足的話,都有次第的。世間智慧,如果開悟的人,他世間智慧就具足。什麼叫世間智慧?你要學世間的一切法,都可以成就,不然你學這個只是懂這個,要學那個就認為:「這不是我本科,讀什麼一定要做什麼」,不能這樣講。所以有基本智慧的人,有的人聰明才智很好,今生雖然不修行,他學什麼都會,這過去世修的。今生如果你開了智慧眼,於世間事你要學什麼,你照樣能夠學會,你不能說:「這不是我能學的。」有人說:「我是中文系的,不懂電腦好像應該的」。懂電腦不是只有會打、會用,你還要去開發軟體,你要懂得硬體是什麼東西。

民國七十二年時,政府五年資訊人才培養計畫,我去讀半年的夜間部,要寫程式,三更半夜腦筋一動,這個邏輯怎麼去畫出來,你邏輯對了,你寫的程式就可以run出來結果來。邏輯不對沒有用,光聰明才智會辯才是沒有用。所以醫學也好或者其他也好,你要學什麼都要能懂。出世間智就要薰習了,你要聽佛法,沒有的話你只是懂世間的一切事。天神或者是修世間禪定的,祂也有智慧,懂一些禪定,但是祂沒有解脫能力。出世間智慧就是求解脫的能力,這是聲聞、緣覺要學的。你要從世間裡面跳出來,不要被世間裡面一切業力所綁住。不然你有聰明才智,但是卻脫離不了業力糾纏。你要學出世間智慧,聲聞都要學這個。菩薩呢?菩薩還是要學這個,為什麼?你不學這個,怎麼會走到出出世間智?如果出世間智,講小乘好了,你不要看不起小乘,小乘是真修實練的人;大乘的人如果沒從這裡走過來,就是光說不練,光會講卻不去做、做不到,戒德不好的人。

不是說平時的生活能解脫,是當業力來時,你做的到解脫嗎?所以你們師母對我說:「你也不是說修的有多好!習氣毛病一大堆!」每天都在啐啐唸這一句。但是我障礙來時能夠化解,這是平時要心裡磨練的,表面上別人怎能看的到?現在是障礙的尾聲了,很多因緣在攪和,看醫生也要去看、按摩也要按摩,然後自己的心要去安住。你對障礙來的這種面對心性,你是要去面對,面對的過,你就有出世間智慧,不是說你跳一跳就出去三界了。你障礙來時怎麼去面對?你的因緣來牽扯,你怎麼能讓心不動?這個是要修練的。沒有小乘的基礎怎麼有大乘的智慧?所以先修小乘心定、住戒,才能成就菩薩道。在《大般若經》裡面世尊講:如果一個菩薩他說他不懂小乘法的話,沒有小乘的修證,這不是真菩薩。小乘最基本的基石都沒有建立好,還講什麼大乘法?大乘就講戒律、品行、道德,規範你自己的行為,你規範好了你才能解脫,你規範不好你還是隨緣在流轉,這與小乘人無別。

所以如果悟道的人,還要抽煙、喝酒,還會去歌廳跳舞、唱karaok、……,這不是笑死人嗎?怎麼還有悟道的人會這樣?有的佛弟子也這樣,說修的很好,但行為、欲望根本都沒像個樣子,怎麼叫修的好?真的修的好,人生是沒有意義,如果不是為了度眾生,人生有什麼意義?如果為了錢、為了生活、為了名、利,……,那種都是兼業的,不是本行菩薩。我希望你們有一天能夠看破,原來的工作不作了,專門來修行,這個就是真的有一點樣子了。你如果說多少兼著,三年、五年,反正看看能拖多久,再來退休也不要緊,那個就是還看不開世間事,看不開你就沒有出世間的智慧。

而出出世間的智慧,就在講菩薩。菩薩就是為了度眾生而來。所以你悟了以後、知道以後,其他的都是次要的。當然這跟因緣有關係,到哪一個時候才能夠真的作度眾生的事業?一方面你自己的修行要夠,一方面看你自己過去的因緣,這很難講。所以無覆、無記、進入異熟,然後就產生智慧。異熟是聲聞境界,智慧就是菩薩的境界,後面的生起智慧,應該都三慧(世間智、出世間智、出出世間智)具足,才是智慧完整。不然阿羅漢也是有智慧,但只具有出世間智,遍執空理,沒有圓融,未得三慧具足。

2009.03.11講於法爾)


[ 解深密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