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22-3)
            --
法界通化分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如何用金剛經來修行()

佛法講因緣果報,凡夫所造業,善得善報,惡得惡報,聖人是學因緣來時怎麼不產生果報,這種能力學到了,就是有《金剛經》所講的般若智慧、實相觀、中道觀,簡單一個因緣,就把佛法都講完了。再配合《金剛經》裡所說的義理,離四相,以無為法離四相,斷一切因緣得解脫。要解脫,我們內在的習氣毛病要斷、要轉,道理懂了要去證。證就是體會自己本身有什麼因緣、習氣、心病、、、等等的,自性原來的功用,因緣來了起自性相應,怎麼避免自性相應中產生的法所造成的執著。所以因緣認知了,如何觀空,如何學習般若智慧,這是《金剛經》所在講的。

此外,俱舍論卷六、卷七等,舉出六因四緣之說,六因即:能作因、俱有因、相應因、同類因、遍行因、異熟因。四緣即:因緣、所緣緣、等無間緣、增上緣。其中,六因中之能作因為四緣中之增上緣,其餘五因則為四緣中之因緣。然唯識家則以六因中之同類因通於因緣與增上緣,以其餘五因為增上緣。同類因,為引生等流果之原因,故又稱自種因。亦即俱舍論等以異性之因引生異性之果為因緣之義;唯識家則以種現相望之因果,及種子之自類相續為因緣之義。

一般在講因緣,會提到六因四緣,上面講的因緣是比較籠統,下面講佛法因緣是比較仔細,你要認識它,這個因怎麼來,與生俱來的,與生俱來就是過去造的業,是苦集滅道等四聖諦裡的集業,習氣有過去養成的,也有今生養成的,有因緣就會發作。

我們認識六個因,能作因、俱有因、相應因、同類因、遍行因(遍一切處),異熟因,”因”不是每個都依次發作,哪個先成熟,哪個先發作,我們的因果就是異熟果,今生如果唸佛,唸得很虔誠,在死亡時會自己唸佛,這個唸佛的種子先受報,你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或哪個淨土,它就先受報。

後熏習先成熟就不一樣,過去造很多業還沒報完,但今生虔誠唸佛先受報,我們就是希望這樣子,在唯識裡講異熟果、異熟識,你的心有種種”因”,這個”因”哪個先成熟,哪個先受報,就是異熟果、異熟識。這六個因等一下一個個解釋,有了”因”要”緣”才會起法。

這四緣,第一是因緣,最基本的,也是種子。所緣緣,你所要緣的哪一個”因緣”,例如:你還有瞋心種子,這種子是因緣,人家駡你,就是所緣的”因緣”來了,誘發你內在的瞋心發作。無緣有因,不成法;有緣無因,天下太平沒有事;有緣有因,成一切法。聖人就是學這個能力,面對因緣法時不執著它,修行要認知自己內在習氣毛病,因緣來,控制不要隨緣執著。

等無間緣,指由前念之心法開路而引生後念心法之作用。是相等而且是沒有間斷,一切法平等,下面會說明。增上緣,凡有強勝之勢用,能成為他法生起、結果之助力者,皆稱為增上緣。增上緣是指本來”緣”已經是個誘發因,之後還一個力量,增上緣的力道,好的增上緣,當然是更好。壞的增上緣,逆增上緣,衝擊力更大。逆境修時,沒有逆增上緣是修不好,若智慧不夠,定力不夠,修的就不牢靠。所以一般人都要在逆境中修。修行如果太順利,修不到什麼東西(定力),像躲到深山裡修行,認真打坐,沒有和人互動,沒有逆因緣來纏,怎麼知道修得好不好,這四個緣和前面六因四緣,合成十種因緣,我們要仔細認知它。

其中,六因中之”能作因”為四緣中之增上緣,能作就是自性能發動它起一切法的主動能力,這也是增上緣。如果是自己所做出來的,當然是能作所作,這是互相搭配的。覺知,覺知的事情就是所覺,能覺、所覺,能知、所知,此能作因,所作的因,與所作的”緣”來搭配,故說此”能作的因”即是四緣之增上緣。其餘五因(俱有因、相應因、同類因、遍行因、異熟因)則為四緣中之因緣,這是因緣法所屬。五因都和因緣有關,它的形狀,所緣緣、等無間緣,是它的一種狀態。

然唯識家則以六因中之”同類因”通於因緣與增上緣,各家說法不同,懂一下,講得太細,容易鑽牛角尖。簡單講自心內分之因,也可說是自種子因。舊譯作”習因”,這就比較能讓人懂。”同類因”乃指過去(類因)及現在一切有為法(現行),以同類相似之法互為因緣,而引致等流果者(現起)。如以前念之善心為因,而後念之善心,遂即又起善業;以前念之惡心為因,而後念之惡心又起惡業,如是以各自同類之法為同類法之因。

不管理論上如何講,自己起心動念能覺知歷歷,能安住這個心是最重要。至於哪一家,哪一派是怎麼說?對於哪一部經深入研究?才會有自己特殊的意見、說法。如果以他自性體會來說,因為他不是佛的境界,所以有時不見得能把佛理說得很透徹。如果真正研究這些的,直接看釋迦牟尼佛講的法最好。有時如果沒有的話,菩薩解釋釋迦牟尼佛的法,是可以參考,但你程度不夠就相信他,如果程度夠,就可以分別哪個菩薩解釋的合理、不合理,因為菩薩也是有高低,有的是不經修證,直接用智慧說明,有時有代溝,有時講的不清楚,這些名相,不管他怎麼講,我們看這些,就是要稍微懂一下。

以其餘五因都具有增上緣,看起來差很多,能作因為四緣中之增上緣,然後其他五個都是增上緣,這是兩個極端。

同類因,為引生等流果之原因,故又稱自種因。同類就是很多因為同一性質,例如說善,你做很多善事,不管是佈施、供養、、、等等的,屬於善類的,造惡屬於惡類,這些因,產生後大約都具有相同性質的果,所說等流,就是差不多一樣。做了善因會升天上(欲界天),修了打坐,會升色界天,這些都是善因,這些善因是引招等流果的原因,所以又稱為自種因,種是種類─種子有類別,種子的因,沒有自種因,有緣起不了法,今生有自種因,例如學打坐、學其他的禪修,感召色界四禪天的因,你就會出生到四禪天,四禪十八天,如果你只會做善事,有善根,感召欲界天,每個種因不一樣,果報也不一樣。

辭典說─自種因或稱自分因,舊譯作”習因”,這比較能讓人懂。乃指過去及現在一切有為法,以同類相似之法為因,而引致等流果者。如以前念之善心為因,而後念之善心又起善業;以前念之惡心為因,而後念之惡心又起惡業,如是以各自同類之法為同類法之因。《俱舍論》云:「同類因者,謂相似法與相似法為同類因(歸為一類),謂善五蘊與善五蘊展轉相望為同類因,染污與染污,無記與無記;五蘊相望,應知亦爾。」若未來法,則未起作用,無引果之義,故尚不成為因。此外,於見、修、無學之三道,鈍根之道為鈍及利根之道之因,利根之道為利根之道之因,此即以「等」與「勝」之法為同類因。

亦即俱舍論等以異性之因,引生異性之果,為因緣之義;自種就是自己善種生善因生善果,惡種生惡因引生惡因成惡果,這些都是它引生異性之果,異性有善、惡、不善不惡等三,種有三性,善招引善報,惡招引惡報,不善不惡當然無所謂,不生果報。不善不惡是什麼?和別人沒有關係,和自性清淨也沒有違背,舉手投足只是一個法,這個法沒有影響到善惡,走路,沒有踫到別人,沒有違反交通規則,沒有造什麼善惡業,就是一種法,但不屬於善惡,像這樣的話,不會招引異性的果報。

唯識家則以種現相望之因果,及種子之自類相續為因緣之義。唯識學者認為種子若不起現行,永遠潛伏在那裡就不會受報,它要受報,一定得起現行。很多種子,如果沒有修行打開心眼,種子就隱藏在那裡,你都不知道。例如:過去做了什麼好壞的事情,今生如果沒有修行,不會進入潛意識裡。如果你今生有修行打開心眼,可以自己覺知觀照到心的起滅,善念對因緣來時,你起了什麼善惡念,這些你自己可以看到,如果沒有修到一個境界,當然只有一個心,怎麼自己看自己的心?

心眼開了,就有一個覺知的心,可以觀照到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因緣所起的,你的內在習氣現出來相應,這些都是起現行,修行到這個時候好修行,如果沒有修到這個境界,修啊!修啊!以為修行就是誦經拜佛唸佛,這還是很粗淺的,還在種善因而已,真正進入修行境界,自己可以感知起心動念是好是壞,人家一句話,你現的是什麼反應,如果不好的話,你就要生氣,習氣就冒出來,不高興的心就冒出來,你可以看到自己在發脾氣。不以為然的心是什麼樣子,這個心自己可以看到,不到這個境界,你修不了。

修行要認知唯識在講心,唯是盡量擺脫心,不受它影響,就是空,識本來就是心,如果空,空到底變頑空,不行!唯識是直接修有心、有空,這兩個都同時存在,怎麼練習般若智慧,起心動念不執著它。起心動念就是第一念的覺知,第二念、第三念,是我們自己內在習氣反應,修行要控制第三念,第二念是分別。第一念的覺知是像我們常說的,看到一個人,知道人的影像,若不加以仔細看,或者走近一點看,不知是男是女?如果要看當然知道是男的女的,這已經是分別,是第二念。第一念知道是人,第二念知道是男女,不要有第三念,第三念是什麼?長的帥?長的漂亮?漂亮就喜歡,不漂亮,哎呀!心不是很愉快,這種都是你的習氣,修行就是在管這個心,對外境因緣所現的法,怎麼安住心?如果你自種子習氣毛病很少,外在因緣對你起不了很大的法。

唯識家則以種現相望之因果,及種子之自類相續為因緣之義。每個因都是種子,種子它歸列一類一類,而且它相續不斷,以後遇到時空相對產生緣,自種子對一切因緣,個別不同,剛講的善惡種子,個別對善惡因緣起反應,這些在唯識裡講得很細,我們大略了解六因四緣。

另因即緣之義,指四緣中之因緣,因係引生一切諸法之直接內在原因,與諸法有親密之關係,故稱親因緣。凡具有因緣之狀態者,稱為因緣性。

另因即緣之義。為什麼因就是緣呢?如果沒有因,緣來不成緣,例如你認識一個人,你所認識的人來了,他來是緣,你認識他是過去的因,所以你一看,因緣湊在一起,你就認識了。如果這個人不認識,就是沒有因,沒有因看了就沒印象,緣來不會打招呼。緣是虛幻、假的、不真實的,因和緣一定要能連結在一起,如果緣沒有因,緣不成緣,很多事情和你本來沒有關係,和你家庭沒關係,和社會國家有關係,這個緣可以說有,也可以說沒有,為什麼?因為那種關係是比較籠統,比如說最近鬧了半天的政治,如果你傾向哪一邊,就是有那個因,這個事情發生就是緣,兩個會湊在一起。如果你不傾向哪一邊,都是在中間,這個緣發生了,對你不痛不癢,有發生等於沒發生。因和緣,一定要連結講,緣不一定有因它才會來,只是來了跟我沒關係,無因之緣就產生不了你內在的共鳴,這個你要慢慢去體會。

四緣中之因緣。一定要有因、緣合起來成為法,因係引生一切諸法之直接內在原因,有因,這個因也是待緣而發作,內在的因沒有如何緣起?去年去印度每個法會都要唱法身緣生偈,法身是空,是無相,但它有很多因緣,因緣不是一個一個排在那裡,是一個籠統概念,不是像倉庫裡,哪個東西擺在哪裡很清楚,其實它是隱藏在那裡,我們死時,腦沒跟中陰身走,那到底我們在哪裡,很奇怪!沒有相卻種那麼多的種子?!因為你過去所造的業,跟一個人的好、壞都是一件事,你和無量無邊的眾生結了善惡因緣,每件事都有一個種子在那,但死時只有一個神識出去,腦筋沒有跟著去,就是那麼奇怪,有無量無邊的東西在裡面,你累劫所造的業都在裡面,這就是直接內在的原因。所以你要去受生,就是過去和很多眾生結因緣,比較親近的,你去受生做他的兒子,做牠的兔寶寶,如果和你有因緣的父母淪為兔子,你和牠有因緣,然後也墮落畜生道,兩個緣都在,你被牠感召,如果你和牠沒有關係,那直接內在原因就沒有。

釋迦牟尼佛講,六道眾生嘗為六親,每個眾生都互相出生為父母、兒女、兄弟姐妹、婆婆、叔叔、、、等六等親,所以你不要說人類跟你沒關係,只是關係深或淡薄,都有關係。釋迦牟尼佛,以祂的神通力講的,一切眾生嘗為六親,所以動物也是你過去六等親去投胎的,祂教你不要吃眾生肉,就是這個道理,因為會吃到過去六等親內的親戚朋友。為什麼呢?因為早期釋迦牟尼佛在時,每個修行人,福德都很好,吃眾生肉修行,過去出家人專修行,不從事生產,日中一食,有成就了,七天吃一次,再更有成就(辟支弗),兩個禮拜出定吃一次,祂們福德夠,可以這樣用功。

那時釋迦牟尼佛訂的戒律不刻意不吃葷,托缽化緣到什麼就吃什麼,到後期開始導大眾入大乘佛法入密教時,才不吃眾生肉,再來因為要持咒,吃葷會污染到神識及口,持咒就沒效等等的因緣,後期講的兩部經中都提到不應該食眾生肉。講這些主要就是要說直接內在的原因是過去我們和每一個眾生之間,所結善惡因緣,一件事一個因緣,就是直接內在原因。然後外在時間、空間、人物,擴大為眾生和你一拍即合,法即產生。所以與諸法有親密之關係,因為內在直接原因,然後外在的人事物,時間空間對了,兩個一拍即合,發生作用就產生法了,所以稱親因緣。

因為內在直接的原因,外在的人事物,時間、空間對了,兩個一拍即合,兩個發生作用就產生法,所以稱親因緣。有親就有疏,疏就比較間接,比較遠端,產生因緣果報,屬親因緣比較多。或是習氣毛病發作,重新造新的因,過去沒殺過人,但今生一時吃了嗎啡、大麻,神識恍惚,不自主殺了人,這是新的因。過去你沒有被殺,今生不可能直接內在因緣殺人,無明總會再造,這種是新的因。

因緣講親因緣、疏因緣,親因緣就是直接內在有種子、有因緣,你要修就是要控制這些,等到外在緣來了,盡量控制習氣毛病不要相應,比如你過去破壞人家家庭,你以為一定是和人家另一伴勾搭上,不只是這樣子,我們小時候,不學佛法,不懂佛法,爬樹抓小鳥,有蛋就拿蛋,沒蛋抓小鳥,這就是破壞人家家庭,果報會讓人家來破壞你的家庭,你如果有這個種子,就是有直接內在原因,有一天人家要來破壞你的家庭,你內心如果還有瞋心,還有種種習氣,夫妻一定會吵架,小吵變大吵,甚至法庭相見,到最後離婚了事,你的家就被破壞了。

我們在修行,難免因果再現,而且提早現,你不要說修行,就好像佛祖保佑天下太平沒事,沒事是內在直接原因沒在還債,真正修行都要還,今生不還債,下一生還是要還。上一次講釋迦牟尼佛喝到髒的水,不懂事不是就沒因果,做什麼都有因果,經典講了對佛法僧三寶、父母師長,若有忤逆、不敬,果報加五百倍。

阿羅漢因因果果還沒有清,只是祂學習有能力在因緣來了不受它影響,學空觀、般若智慧不受報,不受報但因還在,成佛的人,祂是沒有了,該還的都還清了,一入大般涅槃,不再來受生,如果再來受生,是祂的應化身要來度眾生。我們要了解心的直接因緣,清淨了沒,如果沒有,再怎麼修,還是阿羅漢、菩薩,還是要累劫去還,有一天你像如來佛,所有因緣果報盡了,還光了,那才是真正成佛。

我們現在心不清淨,種子因緣都在,我們在修解脫、斷煩惱,因緣在沒關係,練習面對感召時能守住,不再造新業,這就學《金剛經》練習般若智慧,也是在擺脫親因緣。

凡具有因緣之狀態者,稱為因緣性。性是產生一切法之根本,梵文是svabhava sva是我,也可以說自己的自,sva是自,bhava是生,()我可以產生一切法,翻為自性,自性是有因緣的性,它一定會產生法,因緣是親因緣,腦筋裡阿賴耶識有內在直接因緣在那裡等著受報,而且不是一個,是無量無邊的多。現在講因,種子因,種子緣,這是直接內在的因,外來因緣來時一定會起果報。

六因a-hetava(1)將一切法之因分為六種,即:

a是六,hetavahetu是因,hetava也是因,老同學都知道法身緣生偈,「諸法從緣起」,先講外緣,諸法有緣,從因而起,「如來說是因」,因是內緣,內在的直接原因。「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外在的緣來了,一定有我們內在種子的因,這兩個因緣湊在一起,就會起法。如來又說,「彼法因緣盡」,如果因盡了,像成佛的人,因盡了,祂就成佛了。緣來了,因產生法,一切有為法都無常,不管多久最後會滅,「彼法因緣盡」,如果因盡了,緣來它也起不了法,就解脫了。還沒有修到解脫以前,「彼法因緣盡」,階段性的因盡法滅。例如生病,因緣感召生病,生病總是三天、五天完了,該還的還光了,身體又好了,這是一段因緣結束,「彼法因緣盡」,法當然也盡了,階段性的盡了。

我們要了解聖人、阿羅漢、辟支弗、菩薩,祂有能力做到解脫,只是內在直接因緣被控制而已,不是真的果報還光了,還沒到佛的境界,我們若能做到因緣來時能安住心,讓緣過去,因成不了果,擺脫因緣,這樣已經不錯了。有的人修到一個境界,不認知內在直接因還在,認為空了、解脫了、什麼都沒了,否定因果,這是外道,他不了解,沒有修到佛的境界,內在的因緣都在,只是有空的能力,不去受報,不代表因果就沒了。

我們學佛法要圓融,道理要懂,不要撥無因果,自己體會因緣來不受報,有這個能力,不能說沒有因果,你有解脫能力、解脫知見,不能因為這樣,就跟人家講沒有因果,這樣撥無因果,是有果報的!所以法要說明清楚,不要亂講,尤其講經說法的人,講錯一句話,五百世狐狸身,道理要搞懂,如果不懂就不要亂講,尤其牽涉到因果的,沒有搞懂以前,不要亂下定義。

(1)      能作因(kāraa-hetu),又作所作因、隨造因。即某物生時,凡一切不對其發生阻礙作用之事物,皆為某物之能作因,其範圍至廣。又分兩種:(a)自法生時,給與勝力而助長者,稱為與力,如眼根生眼識,或如大地之生草木,乃有力之能作因,然僅限於有為法。(b)自法生時,無所障礙,令之自在而生者,稱為不障,如虛空之於萬物,乃無力之能作因,通於一切無為法。此因所得之果稱增上果。

能作因(kāraa-hetu),kāra是作,a是形相,hetu 是因,懂梵文這樣可以拼湊,kāra是造業,悉曇五句門第一句的第一個字ka kāra 有作,觀它離塵, ra 是遠塵離垢,觀它遠塵離垢,所以有做等於沒有作。有做等於沒有作就變成aa是我慢,這三個湊在一起,造了業,你說我沒有造業,因為裡面有阿字,沒有造業會變成執著我慢,阿羅漢就是有我慢,因為祂學到空觀,不受業力影響,祂自以為成佛,其實只有解脫能力。

你們在這裡學的,不應該有貢高我慢心,你懂得佛的境界,就知道今生再怎麼修大概沒希望成阿羅漢,除非從今天起一天二十三小時都在打坐,一小時吃飯、上廁所,這樣我相信還有可能三、五年成就阿羅漢,不然今生大概是沒希望了,投入和果報是相對的,你沒有用功,想成阿羅漢、阿那含,不可能的。

阿那含就有aa是我慢心重,hetu就是因,造了後若能遠塵離垢,或者能大空(空掉),a五句門第三句的大空音,能空掉有做等於沒做,這裡面隱藏很多密義,要這麼去思維。我們在解釋名詞,你要思維,能作因,到最後不是真的做,有做等於沒做,阿羅漢要如此認知,先學阿羅漢,再學菩薩,有一天再成佛。

又作所作因、隨造因。能作作所作因,又叫所作因,或稱隨造因,這是另一種名相,每個名相皆有其不同意涵,所作因也好,隨造因也好,上面說的,能作就有一個所作,能作是主體,所作是被作出來的。自性去造業是能作,所造的業就是所作的因,隨緣所造的因,是為隨造因,沒有因緣不可能造業,沒有對象、時間、空間、眾生兜在一起,胡思亂想,不會去造業,總是要有一個對象。

如果是解釋名詞,能作因即某物生時,凡一切不對其發生阻礙作用之事物,皆為某物之能作因。如果一件事,一個法升起時,不能用一個力量去壓抑它,自己便能發作出來,這就是能作因。例如人家駡你一句話,這是因緣來了,你裡面有瞋心種子,它照樣發,你說我用覺知觀它,假設你心眼打開,冒火的心,你可以看到內心有一把火在冒,你壓不住它,為什麼?因為定力不夠,這種子很大,瞋心很重,不是壓一次可以解決的,壓千百次才有辦法壓住它,如果你可以壓住的,那已經是微習了。

我在三十年前,不舒服瞋心起時,我可以看著它,有時業力大時,還是要發作,像剛剛我講的,你破壞人家家庭,人家要來破壞你家庭時,它製造一個因緣,讓你夫妻吵架,剛開始不懂這麼多,隨緣發作,隨緣發作就是能作因,壓不住才知道,哦!這個習氣還是有點重,如果不知不覺的對駡、對打等等,那是太粗的習氣。修到心眼開了,習氣冒出來可以感覺,有時比較重的因緣、障礙來時,你還是照樣發作,夫妻最親近,最容易吵架,一次、二次,慢慢練到心不是很舒服,但瞋心起來然後又下去,這已算是微習,但還有種子,瞋心還沒滅,要等到修到最後種子都沒有了才算滅。

沒有怎麼還會生氣,沒有種子的生氣,那是什麼樣的生氣?就像你們被我駡,不是我在生氣,我是針對事情,大聲的講,但我的心很平和,沒有種子在冒,你如果修到還有種子在冒,代表微習還有。若你看不到它,沒有了,生氣講話都動不到自性,事情講完了就算了。有的不是,瞋心在,不甘願,越想越氣,當下不生氣,過後力道很強,若以喝酒來說是「後來勁」,你的習氣還不淨時也是會有後來勁,這種後來的力量你壓不住照樣發作。當下不發作,後來才發作,還是能作因,最好當下發作能警覺,壓住它,過了就不要再發作,再想就不好,表示你還很執著,般若智慧不夠,般若智慧是事過水無痕,所以你這麼練,練到最後,一件事念頭起來,掃過你的心,你讀它,知道什麼事情,過三五秒忘了,剛剛是什麼念頭?過了就忘記,為什麼?因為你都不在意。

能作因你要真的能認知它,這種修行境界也算蠻高的,多高?初禪,初禪就有這個能力,初禪好像很低,才四禪的初禪,有的人連初禪都搆不到,初禪起心動念自己知道,生氣高興都知道,修行不能亂高興,也不能亂生氣,高興生氣都不行,保持一個平常心,有時自性會感召一些事情,覺得哪一件事很如意很順,高興的心就起來,你得提醒自己,高興什麼!保持一個平常心。

這個能作因,我這樣講你就清楚了,你自己有什麼習氣,如果你還放不下珠寶,放不下什麼,你心就一直冒,壓不住,那就表示你對世間事物喜愛的能作因還很強。我們都沒興趣,有興趣的只是佛像、唸珠,唸珠是去了印度一趟總要買一些東西回來送人,你們可能買了很多,都是為別人買的,我買了香,店家從5塊降到4塊,你就很高興,人都是這樣,貪啊!迷糊就這樣子,觀光店好賺就在這裡,價格提很高讓你殺,你很痛快,他也賺很多,但供佛的是不能講價錢的。

所以能作的因,回歸到我們自己的習氣,如果自己能觀照到,這個心眼就有點開,這個時候好修行。所以你內在習氣,能作的因俱足,你發生阻礙作用的事物壓不住它,這就是能作因,每一件事,每一個習氣,每一個種子,都有這個力道,你如果還沒擺脫三界輪迴,這個中陰身還很強,都在等待,在找因緣,比如你死了,中陰身脫離,剛剛講的異熟因、異熟識,下一世,守了五戒,也許可以出生做人,剛好在那一時空,有個地方有光點,這個光點要和你有因緣,你才看得到,如果和你沒有因緣,你看不到,一般人沒有修行,不懂般若智慧,可以看但不要執著它,可以看不要趨向它,上一次我講了,你們在打坐修行,幻境起來,可以看但不能執著,一執著就會趨向它,一趨向它就去受報。

如果六道眾生中有一對異性男女在交合時,你和他有因緣,可以看到光,你若沒控制自己,沒有般若智慧,那你就去相應了,這種就是能作因。哪一個人可以脫離能作因,除了聖人,能作因的可怕就在這裡,修到阿羅漢才有辦法控制這個因,阿那含還不行,阿那含還要被能作因送到五淨居天。能作因,你要懂它,然後控制它,用佛法熏習來控制它,每一個種子都是能作因,它的範圍深而廣,我們果報的阿賴耶識是範圍很大。

剛剛講的是生命的三界輪迴,如果講習氣、毛病,裡面每一個種子都是能作因,你自己觀自己,愛買東西嗎?愛生氣嗎?愛看別人做的對不對嗎?看別人做的對不對就是愛講,你們出門在外我要管、要講,回來你做什麼,我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講,出去會影響到整個團體,所以去印度在巴士上我就講,從現在開始,沒有自己行為,都要聽我的,回來你愛怎麼做,隨你!我們隨時修行都要觀照這個能作因到底有幾個?還有千千萬萬,那好不得!

   a)自法生時,給與勝力而助長者,稱為與力,如眼根生眼識,或如大地之生草木,乃有力之能作因,然僅限於有為法。

能作因大約分二種,第一種,自法生時,給與勝力而助長者,稱為與力,自已產生的法,給它一點較大的力量,可以幫助它化得更快。如眼根生眼識,眼睛是一個物質而已,沒有什麼知覺,像照相機的眼睛一樣,照到東西只是把影像反射過來,我們眼睛也是一樣,眼睛看到物像是交叉的,投射過來的像是倒立的,進到心時是眼識來認知它,眼睛沒有認知的功用,只是像相機的鏡頭,將東西照進來,是什麼東西它不管,一個物像,要眼識認知它後才能看到,如果聲音它看不到,眼睛看不到聲音,除非聖人,聖人六根互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互用,眼睛怎麼看到聲音?每一種能量都有光波長,你不看人事物,你看的是它的光波長,發什麼光,阿那含境界的聖人,祂們六根都可以互用。《楞嚴經》裡講的,一般講六根互用,大概以心根來代替眼耳鼻舌身識比較多,真正能六根互用,真的是修得很有成就。

如眼根生眼識,或如大地之生草木,乃有力之能作因。眼識增加它的力道,這種現象如同大地所生的草木一樣,讓它長的力道,就是給他力量。例如說瞋心,一句話聽了不爽快,是誰讓它一發不可收拾,為什麼有的人冒了,應該發為什麼不發,因為沒有給予它力量,這才重要。種子大家都有,不給它滋長的力道,不和它相應,就像土地上栽種草木,沒有水,沒有陽光,它要長也長不出來,這個助緣,就是我們的習氣,邪真如、邪真如性,這種邪真如,讓它加速度,助長它的力量,它就發了。修行,看到你慾望的心、瞋心冒出心中來時,不要給它力量,客觀看著它,沒有給它力量支持,發作力道不夠,它自己就下去了,這就可看出我們的習氣到底有多重。

你如果還沒到這個境界,我講你可能不能體會,因為你只有一個心,起心動念就只有一個心,怎麼會講兩個心,還可以看到它要生氣,還生氣到一半,然後又下去,講得很神,到底真的假的?!你要心眼開,自己就可以看,若是開悟的人還可以看到第八意識將種子拋給第七意識,第七意識看著念頭飄過來,認知了,交給第六意識,第六識看到了他就講出來,如果你沒有這種過程,都是想到什麼就講什麼。

開悟的人,可以知道第八意識種子現,第七意識抓住它,心中有那個念或者什麼,然後第六意識再抓它,透過嘴巴講出來,這麼細分它的過程是要讓你清楚,八、七、六識是這麼連貫成一個思想、一句話,如果你沒有這種體會,以為是想,想也沒想到什麼,很靈敏就想到一件事,然後就講出來,過程是如何醞釀你就不清楚了。

心都是這樣子,第八意識是我們自性本心,有時講經說法的人,他不必有神通,就知道眾生需要聽什麼,他需要講什麼,阿賴耶識它知道,有時我講課,你說老師在講我,那個人也說老師在講我,每個人都說老師在講他,我沒特定講誰,是你要對號入座,當然如果真有事情發生,我是針對事情在講,如果沒有很明顯的發生在某年某月某日,那是大略的講。今天講瞋心,你有瞋心,今天就在講我,瞋心發作的過程非常細膩,你要懂它,要懂這些就要懂唯識,唯識講到了第十意識,第八阿賴耶識,第九阿陀那識,第十清淨識,這樣你才能體會它,每個念頭之間,是哪個意識在進展。

能作因,發作過程之間有一股力量增加它發作的力道,這就是我們修行要控制的,習氣控制,執著輪迴那個力道,你要去控制它,為什麼要控制,你不控制就去受生,所以要用般若智慧。今生有幸聽到《金剛經》好好學般若智慧,有的剛來的,不知道什麼是般若智慧,《大般若經》裡的六個字,觀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能作因所起的一切法,俱有因,下面等等所有的因,和緣所起的一切法,你要觀它「無所有不可得」,無所有,有看沒有到,不可得,這個念頭要抓它,抓不到,你看它可以清楚它在想什麼,你要抓它抓不出來。

所以達摩祖師到中國找到二祖慧可大師,祂看他的資質不是很好,不想傳給他,但慧可大師很有耐性,反正就跟定你,他有個好處,就是非常虔誠,不管你怎麼不喜歡我,我就是跟定你了。一次他和達摩祖師說,我來這裡服侍你好久了,你都沒有對我講一句佛法,也沒有開示該怎麼做,達摩祖師說:「你這種料子,不容易懂佛法」,慧可一聽覺得很不是味道,發勇猛心,下雪天站在外面,第二天早上雪蓋到膝蓋,達摩祖師看了他智慧不夠,但誠心很夠,為求法還把他的手砍下來(這個有的說真的,有的說假的),他斷臂求法,感動了達摩祖師,收他做弟子,改名慧可,智慧勉強可以(以前叫神光)。

達摩祖師好不容易收他為徒弟,心安了,很高興也百感交集,失去一隻手臂,五味雜陳,心不安寧,問達摩祖師能否幫他安心?達摩祖師說:「將心來予你安」,你要安心把你的心拿出來,我好幫你安,結果他觀了一下,心到底在哪裡?一觀,剛剛五味雜陳的念頭都沒了,當你要抓你的念頭、瞋心、愛欲的心…什麼心,知道要去抓它出來時,都不見了!他楞住了!剛剛五味雜陳,現在跑哪去了?他回答說:「心拿不出來,不知道哪裡去了!」,達摩祖師說:「已經將你心安好了。」安心竟!這教法很簡潔,智慧夠的話,一問一答之間就學到了,心不寧也是你自己的習氣。

這麼幾句話,心就沒了,心哪裡有個形、有個相,都是虛幻不實,虛幻不實又有能作因,那就很奇怪,累劫熏習的習氣種子是因,但又有一個力道助長它發作,這個力道才重要。阿羅漢還有種子,為什麼祂能控制不迷糊跟它相應,只要不給它力量,我剛剛講的,瞋心起時可以看著它冒,這就是不給它力量,有的人不看這個,只是去感覺脾氣要發,為什麼要發?這個力道就是你要去思維,哪裡來?如何控制?修行就是這樣子。

為什麼它有這個力道,幫助它發作,勝力而助長者,就是給予它力量,這一個僅限於有為法,剛才所說的這個,因是有,它發作時給予它力量,讓它成一切法,它僅限於有為法。

第一個因,大家都有能作因,第一個遇緣這個法生起的時候,你給了它一個力道,讓它發作,這是有為法,所以你從這裡可以體會,學咒語,學觀想,學一切神變的法,從這裡可以出來,所以你觀想一個念頭、一個梵字,讓它的力道更加強,可以達到你要的目的。我舉一個例子,真的、假的不知道!那次去印度,車子玻璃破了,碎裂、碎裂、碎裂,但還沒掉下來,他們黏啊!當下車子還在開,能作因,自性就起了一個念,ra字出來了,然後 bhū(金剛頂輪一字咒)加持玻璃窗,碎玻璃就黏住了,用金剛力加持,這個是能作,當然你有學過或者你還沒有學,它自己會有這個念頭,起碼ra字要怎麼學你要會,踫到這種情景才可這麼做,有沒有效?不知道!但過十六天那個玻璃也沒有掉下來。有為法,你們可能從來不會想到這些,有些事情、心法,自然它就會現,你隨緣去做,做完了,不要管真假、有沒效,到最後一天,我們要回台灣了,玻璃還在那,還沒掉下來。

所以,不要光講名相,有時回歸修行境界時,你要思維,用在不好的習氣毛病,這裡面就有兩個東西,自法生起你無法壓住它,因為它是因,但你可以做到,不要給它力道,給與勝力而助長者,稱為與力,你在修不好習氣時不要給它力量,你在修咒語、觀想、成就一切化無為有的力道,你要給它力量,所以能作因不好嗎?對聖人而言,它是度眾生的方法,對修行初機的人,是斷煩惱、斷習氣的重要方法,你會想,只是要怎麼修,怎麼斷習氣?把力道(習氣)拿掉讓它沒有根,因是緣來了,它蠢蠢欲動,是我們無明給它力道,它才發作,你說有為法在做佛事時,也是你觀想,你給它力道,它真的就有力道,修行拿掉不好的習氣,不能給它力道,你要控制這個部份,如何控制?般若智慧啊!不要起心動念。

因緣來了,自性這個因在發作,你保持平常心,保持平常心也等於沒給它力量,這個瞋心怎會發作,發不起來,這個能作因控制了,一次、百次、千次,慢慢控制,這麼慢慢練,瞋心才會滅。斷習氣,怎麼斷?講這些你就知道怎麼斷了吧!給予因發作的力量拿掉,其實也不必拿,就放下,反向操作,不要加油添醋,它就沒有力量了。

(b)自法生時,無所障礙,令之自在而生者,稱為不障,如虛空之於萬物,乃無力之能作因,通於一切無為法。此因所得之果稱增上果。

自法生時,無所障礙,令之自在而生者。第二種,自法生起時,沒有障礙壓抑它,而令自在而生,一般沒修行的人是如此,不知道怎麼去障礙它,如果你沒有覺知,沒有警覺,不善於觀照(覺觀),一般凡夫都是這樣,那當然自在而生。

如虛空之於萬物,乃無力之能作因,通於一切無為法。這種力道現象,像虛空萬物一樣,沒有力道它自然生,通於一切無為法,所以無為法是第二種情況,它升起時無所障礙。無為法,無一法可用?有時無為法,剛好是空性隨緣應緣的一種法,無心之法。無為法解釋你要善思維,不是什麼都不動是無為法,是你不加主觀意念去驅動它,但它自性可以自在應緣,如果你心清淨,覺知靈性高,它自己會去應緣,有時你會覺得心不寧,為什麼不寧?因為它在做事,你也不知道在做什麼事,很奇怪!只覺得不是很安寧,過一陣子慢慢安寧,因為事情轉了,結局圓滿,這就是無為常為。

我們《金剛經》四句偈裡常講,無為常為,就在講空性的力量,空性不依你主觀意念做有為法,它自己會應緣產生無為的法和一切業緣周旋,很奇怪!就解決很多事情。當你心不寧時,就靜止一下,不要思維,放空!你越放空,它越有力道,它會去運轉,然後化解虛空間一切因緣,這種無為法,無為常為。無為為什麼會常為?釋迦牟尼佛入涅槃,是不是空無,但你想祂,祂知道,化個化身給你,到底有為法?無為法?因為祂無為,沒有一個心要化什麼法,祂的自性是空性,可以化個法給你,這是高層次的無為法,修解脫那種無為法,不是用,是在逃避業緣的糾葛,那是在求解脫。

解脫到一個境界後,自性會應緣,無為之間它會化一切有為法,怎麼化?怎麼化不去管它,不要以主觀意念去做法,像我剛講玻璃破,你用法去安住它,那是有為法,你如果踫到虛空一切因緣障礙,你不用一個法,它自性會應緣,無為性好現出它最好的法,什麼法?自性它知道,佛性知道,很微妙的,像這種無為性所現的法,你一定要經得念力才有辦法現起。

乃無力之能作因,此因所得之果稱增上果。如果因為無為法而有自法生起沒有障礙,無力之能作因,不加力道給它的能作因,無為常為的特性就現出來,所以它說,此因所得之果稱增上果。原來這清淨的心,依無為法而現一切自己的性用,稱為增上果。這段你要知道,一個因,它有個力道是能作因,能作因,有一個有為,有一個無為,有為,一個主觀的有為,一個是要去除習氣毛病的有為,這在第一階段,第二階段是無為,無為它又會現有為用,這二個現象,包括在裡面。

(2)俱有因(sahabhū-hetu),又作共有因、共生因。為俱有果之因,亦分二種:(a)輾轉同時互為因果者,稱為互為果俱有因,如三杖之互相依持而立。(b)多法同時為因而得同一果者,稱為同一果俱有因,如三杖互相依持以支持一物。此因所得之果稱士用果。

第二個講到俱有因,俱就是同時存在,sahabhūbhūbha的變化,bhū是有的變化,saha是俱,好幾個,像一千(sahasara),sa後面踫到ha要轉成so,義淨大師翻譯很忠於原著,忠於唸咒的規則,如果不懂的會直接翻sahasara,會翻sohasara表示他懂得很多,所以如實的翻出來,盡到他的責任。俱有因,又作共有因、共生因,生起是一起生起的,所以是共生因,也是俱有果之因,果不是只有一個,有好幾個聚在一起,有俱有因,就有俱有果,這還是分二種情況:

第一種,輾轉同時互為因果者,稱為互為果俱有因,如三杖之互相依持而立。先有因產生果,果又變為下一個法的因,因果因果,沒完沒了,輾轉同時互為因果,這是一條線,互為因果,所以稱為互為果俱有因。如三杖之互相依持而立。三個拐杖把它綁住如三角架互相依持,我們一般輪迴果報都是俱有,這個因所產生的果,這個果變成下一次的因,簡單講,我殺了你是因,你被我殺是果,但下一次變成我被你殺,角色互換,像吃葷的,你吃了羊,你出生羊,那個羊變人,羊再給人吃,可怕啊!你說這樣嗎?當然不是絕對,但這種經典上是有講。

第二種,多法同時為因,剛剛講因變為果,果變為因,一對一,現在有很多個因,同時得一個果,稱為同一果俱有因,如三杖互相依持以支持一物。此因所得之果稱士用果。如果把三角架連結在一起站立,放一個東西在上面,三角架是三個因,支撐一個重量的物,被支撐的東西就是果,三個角所產生之力道支撐這個物稱為俱有因(同一果俱有因)。所以時間、空間、人,這三個東西,如果湊在一起,產生一個果,也是可以這麼講。例如你殺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被你殺後升天去,升天時間很長,你下一世墮到地獄道去了,因為你殺人,一個在天,一個在地,這要怎麼成為果,下一次再相見,不對啊!因為一個在天,一個在地,時間不對,地點不對,一切因果一定要時間、空間、主角都湊在一個平面上,因都俱足了,果才會現,哪一個角度不對、空間不對、時間不對,就算因還在,果就現不起來。

你如果內心還有很多不淨的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因沒有辦法成果,所以我們說帶業往生就是這樣。往生去那裡留學、學法,因為有阿彌陀佛在加持,腦筋會清楚一點,學得快一點,不過離太多的也不行,不要以為去西方極樂世界一定就很快!如果你智慧高,修得差不多去,當然很快,祂點一下你就知道,如果你對佛法還懵懵懂懂,似懂非懂,佛法是什麼也搞不清楚,去了還是從幼稚園念起,由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教,這淨土五經裡有講,如果智慧比較差的,這兩位大菩薩還要教十劫,你才能證阿羅漢解脫,如果你修得好一點,也要一劫,我們凡夫娑婆世界要一萬六千多年,不是去馬上ok,馬上倒駕慈航,馬上來行菩薩道。

有時不懂就覺得去西方留學穩當了,我常講,現在觀世音菩薩就在娑婆世界這裡(普陀山),為什麼捨近求遠,去西方也是祂教,在這裡也是祂教,今生為什麼不好好修呢?修的有個程度,祂自己就來了,因為你離得太遠,祂沒有辦法來利益你,教你唸觀世音菩薩,你也不唸,教你唸大悲咒,你也唸得不三不四,今生旣然聞到佛法,旣然真正要修心,也知道怎麼修,好好做,你今生一定會有成就。

要成就一定是菩薩來幫你製造因緣,不是你多用功就會開悟,至於你要怎麼種這個因,讓菩薩能作因來幫你作一作,幫你稍微作一作,氣脈通了就會開悟,問題是這一段,你這一段都用功得不好,祂怎麼來幫你,能作因沒有作好,我們講好的能作因,不是講習氣毛病的能作因,所以當下趕快斷內在習氣毛病。多聞佛法,怎麼做,這才重要,趕快做!不要拖拖拉拉,以為還年輕,馬上十年、二十年過去了,老了就體力衰,真氣誘發不起來,你們到底聽懂了沒?把身體打開,我剛講的這些,你就能體會,這些現象,如果你身體沒有一個基礎,這些都是很深的佛法,不是教你要守戒、吃素、幫助別人,那都是幼稚班的課,這裡都在講博士班的,你身體要有一個程度才聽得懂,因為談到這個階段的佛法一定是實修的,你沒有實修的境界、環境、身體、心的反應,佛法再怎麼講,你都聽不懂。

2008.11.09  講於法爾禪修中心)



[ 《金剛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