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21-22)
               --
八品 一體同觀分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如何用金剛經來修行()

5.「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如意神通智證,是菩薩以天耳淨過於人耳,聞二種聲天聲人聲,亦不著是天耳神通天耳與聲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有是天耳,除為薩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天耳神通智證。

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如意神通智證。修神通變化,就是修六波羅蜜。六波羅蜜裡最重要的就是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主要的意思就是在過程之間,對一切法不要執著。早期修行是斷惡修善,後期是對一切境界與現象不執著。你的心越來越清淨時,才會回復到像釋迦牟尼佛最清淨覺,所以心清淨,神通自然會現起,如果你修般若波羅蜜,得到如意神通智證,你想什麼就可以做到。比如說你身體可以出水,可以噴火,可以飛到虛空,可以這邊鑽下去地裡,那邊冒出來,證到色空不異,你的肉體和空一樣,《心經》裡講得很清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最重要的色相能空掉,你如意神通智證就起來,想要飛,想要鑽地,想要身體出水、噴火,都沒有問題,隨意念而現。

菩薩這個時候,以天耳淨過於人耳,聞二種聲天聲人聲,因為心清淨到一個程度,天耳就會產生。人耳清淨可能聽遠一點,但還是受限制,等到更清淨時就得到天耳。兩種聲,天聲和人聲,你可以發起天耳通的話,人的聲音好遠也聽得到,天神的聲音也聽得到,很多有異相的人,有時會聽到有個聲音在唱誦,有個聲音在唸什麼,這些異聲有時從天上傳下來,天耳都可以聽到。這還是小神通,如果是大神通,螞蟻講話,都要聽得懂。當你有這種能力時,不要執著,這是般若波羅蜜的智慧,有什麼能力,知道了就好,經文從頭到尾一直在講這個觀念,有佛眼的人都是這樣,善境界,不執著,不會一直去用。

天耳與聲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為什麼不要執著天耳呢?因為這些天神的聲音、人的聲音,和你自己的身體,這些都觀成不可得。為什麼不可得?基本理念,三句話。自性空故:自性本空,一切法,緣起,不要執著,守在自性空上。自性離故:不執著境,自性自然有離一切聲音的能力,因為你執著,才會一直聽到。自性無生故:法因緣生起自性,從理地觀,因緣而生,所以不真實,要觀成無生。你現什麼境界,要觀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執著我有什麼,這就是般若波羅蜜的智慧。

不作是念,我有是天耳,除為薩婆若心(sarvajña一切智心,讀成sap va` #a薩婆若)你不要想我有天耳通,因為你要得一切智,薩婆若是一切智,學佛法是要得最後的一切智,像釋迦牟尼佛這樣,無所不知,無所不曉,過程之間的這些通通都是次要的,不要去執著。

「是菩薩如實知他眾生心,若欲心如實知欲心,離欲心如實知離欲心,瞋心如實知瞋心,離瞋心如實知離瞋心,癡心如實知癡心,離癡心如實知離癡心,渴愛心如實知渴愛心,無渴愛心如實知無渴愛心,有受心如實知有受心,無受心如實知無受心,攝心如實知攝心,散心如實知散心,小心如實知小心,大心如實知大心,定心如實知定心,亂心如實知亂心,解脫心如實知解脫心,不解脫心如實知不解脫心,有上心如實知有上心,無上心如實知無上心;亦不著是心。何以故。是心非心相,不可思議故、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得他心智證。』除為薩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他心神通智證。

是菩薩,如實知他眾生心。若欲心,如實知欲心;離欲心,如實知離欲心剛剛講,得天眼通可以聽到天神的聲音、人的聲音,這是第一步修得。再來,可以知道眾生的心,這個人有種種欲心(名、色、財、食、睡、、、),你能如實知道;或者這個人已經有離欲心,對種種貪欲已經可以遠離了,你也能如實知道。如果這個人還有瞋心,你也能如實知道;這個人已經離開瞋心,你也可以如實知道。這裡講的不是只有聲音,天耳智證通,連心都可以聽,不是只有聽聲音。一般到最後是沒有聲音,都是聽到心聲,有的人講話變念頭你感應了,你沒有聽到聲音,因為你不用五根,你用心根(意根),照樣可以溝通。

癡心,如實知癡心離癡心,如實知離癡心如實的知眾生有心,眾生已經遠離癡心,如實知離癡心。大家要了解,對因果的道理不懂,是為心。不能避免因果的輪迴,一切佛法的學習是要斷習來擺脫因果糾葛,如果你不懂世間一切因果現象,把念頭都當真,這就是愚癡,這裡癡和世間愚笨意思不大一樣。對於做哪件事,得到什麼果報要了解,過去的業力,今生在受報,受報間坦然承受,不要怨天尤人,認真用功,修禪打坐,誦經拜懺,有一天總會走出來。如果不知道因果的道理,一直怨天尤人,對事情是沒有幫助的。我們學佛的人要有智慧,不要犯心病。

渴愛心,如實知渴愛心無渴愛心,如實知無渴愛心渴是飢餓,對感情非常的飢餓,像精神沒有寄託一樣,總是想找個人(異性)寄託。修行人不需要這些,一個人,自己飽全家飽,沒罣礙;有家眷的居士比較罣礙,家裡大小、夫妻之間,總是有個愛念。修行人慢慢會淡薄,淡薄兒女間、夫妻之間的感情,如果還放不下,非常渴愛,是修行還沒有轉心境。如果這個人有渴愛的心,如實知他有渴愛的心,或者已經沒有渴愛的心,如實知他沒有渴愛的心。

有受心,如實知有受心無受心,如實知無受心攝心,如實知攝心散心,如實知散心憂喜苦樂的心很重,就是受心、覺受,如實的知有受心;或者他已經不大動感情,憂喜苦樂非常平淡,你也能如實了知無受心。攝心,如實知攝心,攝就是將妄想念攝受回來,回到正念上。什麼是正念,就是只有一個覺知,眼睛觀外境,知道周圍人事物,但不會看進去,初學佛法的人,大概都要這樣攝心,久了就自在了。如果你一直在控制你的心不要攀緣,那還是有習氣,攀緣易散亂。散心,如實知散心攝心嚴格或散亂心重的,從臉就可看出來,臉和心是合一的,心慌意亂,散亂不定,臉就慌慌的,攝心安住正念上的,心很祥和,人就很威儀莊嚴。

小心,如實知小心大心,如實知大心小心不是做事情微微細細的,是做什麼事情,不發大願,做小小的,或者是學佛法,學一點點,或者是做事情,做一點點,捨不得做多一點,這種人你也能如實的知道。如果這個人比較有企圖心,大心,什麼事情都要來大的,大心,如實知大心。

定心,如實知定心心不亂動,對世間一切相都懂,但心不攀緣,不起胡思亂想,禪定的功力就是這樣。有定心的人,大概身體氣很旺,氣旺就能安住你的心,壓住你的腦細胞,不會亂動,世間禪定比較多這現象;如果沒有讓氣進入第六識、第七識、第八識,讓這個心是被壓住不動,此時無知的人會以為自己定力很好,因為不會胡思亂想,不知道這種現象是心被氣壓住,就像草被石頭壓住一樣,沒有看到草,以為沒有草,那不是真的定,世間禪就是這樣,這種氣是會退轉的。

舉例,有同學練自發功或其他的功,氣旺壓住腦筋,念頭起不來,他說他有定,若有定應該從頭到尾都要定才對,後來學心中心法,手印一結,身體的氣走別的路,妄想就起來了,這表示過去的定是假的,是氣壓住腦筋不動。這裡講的定是真的,就是你的心不管踫到什麼內外境,心都很安定。有天眼通的人,可用心感覺,這個人是否心定,不驚慌害怕。昨天台中一位小朋友心慌慌的,原來是感冒了,難怪不大對勁,感冒藥吃下去就比較活潑,像這樣看外表,如同看你的心一樣,知道你的心到底安住在什麼狀況。

亂心,如實知亂心亂心,開悟的人心也亂,但他慢慢能安住,練習禪定,定心就出現,如果亂了幾十年還在亂,那根本就沒有進步。剛開悟的人為什麼心亂?因為他可以感知很多事情,不是只有人的事情,眼睛看、耳朵聽了以外,心感應周圍眾生的心、冤親債主、佛菩薩、路過的眾生非人,什麼都有,感覺了要能安住,這才是定。所以說,阿羅漢要不掉舉,阿那含要證阿羅漢時有五上分結─色界結、無色界結、我慢心、掉舉、無明。感應外境,心通外境,因緣感知後又能定心,就是沒有掉舉。心掉到半空中,七上八下,或是沉悶不思,是掉入深坑不動,還不清淨就是這樣,等到功夫練好了,有定心,感覺很多事情但都不會動。最完美就像釋迦牟尼佛,心通十方虛空,一切世界,一切眾生,但祂都可以安住心,那才是大般涅槃的境界,圓滿而廣大,知道一切事,都沒有罣礙的心,這種心是真正的定心。亂心是剛開始學也亂,開悟後也亂,亂一陣子以後就有定,修行過程就是這樣子,總是要走出來才對。

解脫心,如實知解脫心如果能亂心不亂,定心不執著,那就有解脫的心,動靜二態,了然不生。心無罣礙是為解脫,這個人如果有解脫的心,有天耳的人知道;這個人還沒有解脫的心,他也如實的知道。我們講阿羅漢的定有九個層次的定解脫,剛剛講定心,世間禪氣旺,壓住腦筋不動,這樣就永遠沒有智慧(定心強智慧不夠),所以要讓氣退失,氣退了智慧就來,才能用慧解脫。慧怎麼解脫,因為你智慧銳利,看一件事情,心能馬上就轉,不必提醒你自己要用般若波羅蜜智慧,自然就有不黏、不沾鍋的能力,不必磨練。不必磨練怎麼成就,磨練是你懂在心裡,心裡現一個念,有念能馬上警覺,念就沒了,一次、兩次、千萬次這麼磨練,最後就能不執著。

心念讓它飄,回過頭,就忘了,剛才那是什麼念頭?如果念頭說今天會死,「今天死」,不在意,念頭就沒了;如果你認為說今天死,那還得了,棺材還沒買,怎麼死,這樣一動念就完了。這種修行境界很奇妙,好壞事情都不要執著,不要執著我會怎麼樣,我要怎麼樣,如果我死的話無所謂,但對小孩還沒交代事情,有這種念就沒辦法得定。

那念頭當然是假的,大都是佛菩薩考試的,有的人就心慌意亂,害怕的東西,常會被拿來考。心經這句話很重要,「無有恐怖」,如果會恐怖的人,這句話要常常唸。瞻前顧後,眷顧、家裡大小放不開的,老是考你這些有的沒的。出這些問題,你管它怎麼樣,不要動心就好。這很簡單的事情,有的人就修得很累,因為恐怖的心太重,越怕越糟糕,越走不出來。

覺得很嚴重的事情,若知諸法皆空,是事情有何嚴重,有的人就喜歡記,每回想一次,就熏一次,一天想一百次,就熏一百次,不懂修行的人就是這樣,懂修行的人,當下就放下。如果有恐怖心,定不住,就提起心經》那句話,「無有恐怖」只有阿羅漢才能做到無有恐怖,你也可以自己練,自己呼口號:「無有恐怖!無有恐怖!」自己就不恐怖了,學佛法,若一部經能懂一兩句拿來用,就綽綽有餘了。

不解脫心,如實知不解脫心沒解脫心的,如實知其無解脫,有解脫、沒解脫心,看臉就知道,有的臉清徹無所執著,有的心慌意亂,全寫在臉上,稍微一點點,你也能看出他心到底在不在。我常講:「這個人心都不在!」不是心臟不在,是魂魄有一點跑掉,肺啦!心啦!腎啦!脾啦!驚嚇後就會跑掉,不安於位,人就會神經兮兮,心神不安定。

修心中心法的人可以自己收驚,把魂叫回來,一直叫自己的名字,要心清淨才叫得通,心不清淨,嘴巴叫也沒用,要用心靈去叫:「某某某,元神回來!」如果你心比較清淨會叫得到,它在驚嚇的地方,慢慢就會回來,觀想從腦筋進來,若你心比較安定就是回來了,不然會每天都是神經兮兮,疑神疑鬼的。

有上心,如實知有上心如果向上的心很強,一天修很多功課,求道的心很強,想成就佛道,這當然很好。有的人對身體折磨,不遺餘力的用功,這種人一定會成功。如果你稍微盤一下腳,一痛就很疼惜,這身見不破,想成就,很難!上心,下心,一看就知道,若看不清楚,聽他講幾句話也知道。有上心的人,如實知他有上心,沒有上進心的,道業不堅強的,你也如實知道。若沒有用心知道這種能力,看行為也知道。什麼行為?很簡單啊!上課每堂都到的,這種人就很有上心,起碼上課的事情阻礙不了他。若上了一堂,不見缺了三堂,初一、十五才看到人影,這種人就沒上心。

很多人有這毛病,不是他不來,他也想來,但每一次要來就生病,一生病就來不了。有幾位老同學,智慧高一點,生病還是來,用爬的也要來,結果來了病就好了。是冤親債主在障礙你,不讓你聽正法,因為聽法讓你智慧增廣,它就沒辦法玩弄你,所以讓你到處亂跑,聽不到正法,聽不到真正大般若經》裡的道理,所以修很久,就走不出來,這是人智慧的問題。

早期在大乘精舍,有個學員,已經要出門上課,結果她兒子就開始肚子痛,她說:「如果你該是我兒子,你就不會死,如果你不該是我兒子,那就死吧!」真的有這種狠心媽媽,她就來大乘精舍上課,回去,結果小孩還是好好的,這種就是冤親債主在障礙你。聽真正的佛法不容易啊!聽一些有的沒的倒很容易,那些講了半天,都不講解脫、不講無為法,光講一些通啊、名相,聽了很熱鬧,但學到什麼?沒有!《般若經》這六個字「無所有不可得」,就這麼簡單,要聽多久,所有六百卷都繞著這六個字在轉,有神通,要你不要執著神通,為什麼?自性無故,自性本空,自性本不生故,一直在強化你這種道理。

過程之間一直捨,你就一直往前進,我在上《解深密經》時說,你心中如果有一個大的字,你要拿掉,才可以寫一個小字在裡面,或者小字拿掉,再寫一個中字在裡面,如果心裡的字,永遠不拿掉,塞滿了,就不會再有新的東西進來。境界也是這樣,它塞住你心裡,就不會有新的東西進來,三十年過後,你還是老樣子,大家的智慧都增長了,就你一直卡在那沒進步。佛法是聽很多,就做不到,不如人家聽一句話,馬上做到,所以人家進步很大。這個牽扯到毅力、上進心及智慧,當然智慧是天生的,累劫修下來的,有的人腦筋一轉,已經悟了,知道不能執著;有的人拼命鑽牛角尖,一句話想了千百遍,完蛋!卡住了。不能想!!

亦不著是心,何以故?是心非心相不可思議故,這上面所講的等等心,正的、逆的都不能執著,是心非心相不可思議故。是心、不是心,這些相都不能用語言文字說的,你懂了他離瞋心、沒離瞋心,他有欲心、沒欲心、、、等等的心,懂了就好,不必講,講了就是著心,著心就是執著。很多人心裡有什麼想法就講,像靈通,這種人就學不多,如果你心裡放得下過程之間的善境界,才有辦法一直往前走。若知道一點小事就講(ex:我知道你有什麼事、會發生什麼事),講來講去,到最後都沒進步。為什麼?沒有般若波羅蜜的智慧,沒有觀你的心對一切境執不執著的能力。你心是很靈光,但講出來就是執著,世間禪定的異能神通不放下,智慧就開顯不出來,經典也讀不進去。剛開悟的人,心的靈通無量,為什麼到最後要慢慢淡薄,放下再放下,因為這些都不是他要的,我們要的是智慧,像釋迦牟尼佛那樣的一切智,薩婆若智。要一切智慧,過程之間的一切現象、能力,都要丟掉。

是心非心相不可思議故,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為什麼你心非心相不可思議,還是這三句話,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觀一切法就用這三句話,旣然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你就觀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無所有不可得就是不即不離,不著不黏,這麼簡單的佛法,有些人修了幾十年還是走不出來。

不作是念,我得他心智證,除為薩婆若心。先有耳通後進入心通,耳通是五根,這些都不究竟。眼耳鼻舌身五根所發的通,依根而起異能,你拋棄這些就回到心,心比較廣,因為心是無相,無相便能遍虛空。你有他心智證通,有人起心動念,你可以直接讀到,如果這個人也是有心通,這樣比較容易互相感覺,如果他不通,一個通的人就可以感覺他的心而已,不能互感知。這種魔相,剛開悟的人也有,你有沒有修行,起心動念,他都知道,但慢慢都要捨去,如果捨不去的話,就會卡在那裡。除為薩婆若心,薩婆若就是一切智,除了一切智是我要追求以外,他心智證通,我不作是念。

是菩薩以宿命智證通,念一心乃至百心,念一日乃至百日,念一月乃至百月,念一歲乃至百歲,念一劫乃至百劫無數百劫,無數千劫,無數百千劫,乃至無數百千萬億劫世這在講宿命通,從天耳通講到他心通,然後講到宿命通,你要有宿命通,過去三惡道的業要滅,尤其是畜生道,畜生道是沒有智慧,如果你還有畜生道的種子,你無法有宿命智通,因為被蓋住、壓住。如果你誦「佛頂尊勝陀羅尼」誦的有效,應該慢慢會在夢中出現哪一世怎麼樣?雖然這不能算是真正宿命智通,但也是小通,你可以知道,現在這人,過去和你是什麼關係,當然你還不能了解,是哪一件因緣,造成這個關係,只是知道現象,表相而已,不知道背後的因果,因只有佛才知道,宿命明是沒有時空限制的。一般的宿命通,知道你下一世出生做人,但為什麼出生做人,做了哪一件好事,可以出生做人,你說五戒守得好,下一世穩當出生做人,但哪一件事呢?微細的影響到你要去的地方,這他不知道。還好我們修行,和修行人在一起,如果和造業的人在一起,天天吵吵鬧鬧,這很無奈的。

一心乃至百心,一日乃至百日,是指一百天以內,你都可以記得做過什麼事,這種憶念的能力,宿命通的初端。經典講,如果你持一些咒,很簡單的咒,可以知道七世過去生,或十四,二十一世的事,但知道又怎麼樣,知道過去世有何意思?不如把握今生好好用功。不要說你以前是出家人,今生退轉也沒出家;以前是天神,天壽盡了下來輪迴,也沒什麼好高興,談過去沒意思,我們要的是把握現在,我佛法學得多了,未來一定有好的結果,要的是這個。

聽聞佛法要去做,求個解脫不再輪迴;心不動,守戒嚴格,但不要繞到小乘去;或發菩提心,修菩薩道,發願生生世世在六道裡輪迴,不再害怕生死。在哪都好,在地獄受苦,心看開一點,也不覺得苦,反向操作,不用害怕,去地獄又有什麼關係,如果為了度眾生,講錯一句話下地獄去,那我心甘情願,我講經說法,也利益很多人,智慧要開顯一點,不要光害怕不好的,都沒有算好的。斤斤計較的,好壞都要去算,般若波羅蜜不算這些,不要算我會下地獄幾次,出生天上幾次,根本就否定一切現象,哪裡有地獄?哪裡有天上?如果般若波羅蜜聽那麼久,還在執著這些天上、地獄,真的是沒有聽進去,一切現象都是虛幻不實,如果證得的話,哪有地獄,越怕地獄的人,心中越有地獄,不怕地獄的人,心中永遠不會有地獄想。就是有地獄因又如何?趕快誦經,多誦「佛頂尊勝陀羅尼」,三惡道就化解了,過去所造的業就不足為懼。

前一陣子回一個mail,說他沒有皈依,沒有受戒,去唸密咒,這很嚴重!要下地獄。一個人不去皈依、受戒,永遠不知道要懺悔,因為不懂佛法。受戒了犯戒,知道懺悔,就沒什麼大問題。世尊慈悲,講那麼多雜密經典、咒語,像「佛頂尊勝陀羅尼」,在古代,皇帝命令出家人每天早晚唸一次,這樣對出家眾很好,每個人過去都有地獄因,這麼唸唸唸,自然得利、超脫了,現在沒人逼你,你自己要懂利害關係,好好唸「佛頂尊勝陀羅尼」,不要光想地獄,害怕地獄,怎麼懺悔才重要。

這兩部經印出來了,讓大家不必活在恐懼中,天天多誦《佛頂尊勝陀羅尼》、《一切如來心秘密寶篋印陀羅尼》,如果你已進入誦經的好處,你一定會在夢中,知道這一生幹什麼,哪一生幹什麼,裡面有認識的人嗎?一直出來,如果還沒有的話,多用功一點。昨天有同學還講,我很認真的唸,怎麼也沒夢到什麼,我說:你大概沒有三惡道因。但不要太當真,太當真又犯了執著,這是心的毛病。有人說,我過去和你有緣,過去我是你師父,怎樣的怎樣的講一大堆,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不要再講,未來的大家要努力。

一念一心之間,可以想到一個月以前,或百千劫、萬劫以前的事情,這是大菩薩才有辦法,我們能現幾世已經不錯了,你們自己要體會,如果還沒有的話是心不淨,心不淨除了曾入畜生道被壓住腦筋,沒有智慧外,心也還沒有開顯,所以還要再多用功,借密法趕快用功,不要老是打坐心現輕安就好了,要有通現起來!沒有通現起,表示心不清淨,一定還有哪個地方有問題,趕快藉雜密經典多誦咒,不要說誦經是老太婆的事情,不是哦!所謂雜密,是指一部經裡有咒語及經文,方便眾生懺悔,祂才講一個故事,解決裡面的事情,世尊就講一個咒,雜密的經,大部份都是這樣。如果顯教的經,像《金剛裡面都沒有咒語,《大般若經》裡面有咒語,但不是在《金剛》裡面,在其他地方,十地菩薩有十地菩薩的咒,布施波羅蜜有布施波羅蜜的咒,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等等波羅蜜,皆有其咒,這以後我們會把它翻出來,你也可以持這些咒,幫助你超越無量的波羅蜜,提醒你:如果還沒有小小的宿命智通,經典要多誦點。其實宿命智通比較快,知道過去一點點事情,神足通比較難,化色空不異,飛到空中,那不簡單。

我是處,如是姓,如是名字,如是生,如是食,如是久住,如是壽限,如是長壽,如是受苦樂,在千百萬億劫中,某一世我是處在哪裡?我是姓什麼?我的名字叫什麼?我怎麼生?我吃的是什麼?我住世到底多久?如是壽限多長?如是長壽,如是受苦,還是如是受樂。

我是中死生彼處,彼處死生是處,有相有因緣,亦不著是宿命神通我剛才只有講哪一世出生,哪一時的影像,真正宿命智通,以上這些都要知道。你生在哪裡?你姓什麼?名字什麼?怎麼生的?是男是女?吃什麼東西?哪個地方住多久?壽命多長?到底這一生是受快樂,還是受痛苦,這些都要知道,不是說你下一生出生做人,你就有宿命通。不要隨便講你有什麼通,無知才喜歡講通,真正的通,看看經典講的,哪一世在哪裡?爸爸名字什麼?兒女什麼?出生多久?幹什麼行業?搞的清清楚楚,我們只是晃一下,瞬間幾個畫面剛好跑出來,不是真的宿命通。

剛講的他心通、天耳通,是連螞蟻、蟑螂講話,或你踩到牠,牠在駡你,你都要知道。你說蟑螂怎麼會駡我,你聽不懂,一邊跑,一邊駡你,你都搞不清楚,真正有天耳通的都要懂,動物講話都要懂,這才是通。你不入經典,連陰陽眼看到鬼神,就說他有天眼通,學佛的人不能這樣,有通就一定要有真正的通,天眼通是不受牆壁、山河大地的阻礙,還可以看到別的星球,一個星球(世界)、十個星球、千個星球,都要能看到。經典講,看到另外一個星球,要如實的現其體積大小,不能因為遠而縮小,如果遠而縮小,那是什麼天眼通,經典看多了,才知道神通變化,不是亂掰的,是真有那境界。但除了大菩薩外,誰有啊?!我們雖然做不到,趕快修心,修心最真實了,心清淨了,哪一世也能有這能力。

宿命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有是宿命神通,除為薩婆若心你有什麼宿命通,和你的身體,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這三句多唸,如果你在執著神通,執著你有什麼能力,多唸,自性空故,本性空故,為什麼要執著有,自性離一切法,自性不生故,為什麼要說,我不稀罕什麼宿命神通,我要追求的除為薩婆若心。其實如果你有薩婆若心,比那些通還要大,起心動念無所不知,像釋迦牟尼佛一樣,你問什麼,祂都懂,這才厲害。

「是菩薩以天眼見眾生死時生時、端正醜陋、惡處好處、若大若小。知眾生隨業因緣,是諸眾生身惡業成就、口惡業成就、意惡業成就故,謗毀賢聖人,受邪見因緣故,身壞墮惡道生地獄中。是諸眾生身善業成就、口善業成就、意善業成就,不謗毀賢聖人,受正見因緣故,命終入善道生天上。亦不著是天眼通,天眼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有是天眼神通。』除為薩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天眼神通智證。亦見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眾生生死,乃至生天上。四神通亦如是。

是菩薩以天眼見眾生死時生時、端正醜陋、惡處好處、若大若小。知眾生隨業因緣,如果你有天眼通,可以看他出生在哪裡?長得莊嚴?長得醜陋?還是惡處還是好的地方?都要知道其隨業因緣。他出生天上,哪一件事情出生天上,大菩薩要懂,不是隨便講一講,他生天上,是哪個因要講。

是諸眾生身惡業成就、口惡業成就、意惡業成就故,謗毀賢聖人,受邪見因緣故,身壞墮惡道生地獄中。如果墮到不好的地方去,是身業造成、口業造成,還是意業造成的呢?若是佛還會講到細如哪一句話造成的。釋迦牟尼佛有一次如廁,裡面有一隻蛆,曾經是個出家眾,是比丘尼,以前做當家造業,隨便一句話,駡到得阿羅漢果的比丘,釋迦牟尼佛為此還流淚,我佛門弟子墮落到蛆,釋迦牟尼佛有無量智慧,知道她為什麼墮落到蛆,因為她講錯了一句話,這故事講好幾次了,他有好東西,捨不得拿出來供養那些阿羅漢,被點破了,腦羞成怒便發脾氣:「你們想吃,就去吃廁所那些蛆」,結果他無劫在廁所裡當蛆,很可怕的,話不能隨便亂駡,尤其是對出家修行人,若已經證到阿羅漢,祂們都有神通,知道你的心態。神通不簡單,心要完全清淨,才有辦法分辨那麼細的因果。

聖人是阿羅漢、辟支弗、登地菩薩,賢人是地前菩薩,十信、十住、十迴向、四加行,這些地前菩薩,你毀謗他會受邪見因緣,墮惡道,生地獄道,我們對聖人一定要小心,話最好不要亂講、亂批評,這種聖人,祂自己不會說祂證到聖人,慈悲的,祂會現阿羅漢的境界給你看,讓你懺悔,懺悔還是要受報,只是比較輕一點。以前有個阿羅漢到一個寺廟去,師父不在,當家和底下的師父,幫他抹香油、洗澡,在印度抹香油是很恭敬的供養,結果住持回來一看,就發脾氣大駡,結果被塗香油的人,慈悲現神通,飛到空中給他看,我已證阿羅漢果,你造惡業大啊!趕快懺悔,懺悔沒有用啊!還是要墮落,皮膚病還是要發。得罪小人也不行,現世報,得罪聖人受果報加倍,所以最好不要造業,身口意三業清淨一點,不要不痛快就亂講,過去不知道所造的業趕快誦「佛頂尊勝陀羅尼」,認真一點誦,以前到底造多少業不知道,每天21遍、108遍的誦,勝過你在那裡東晃西晃,這邊跑那邊跑,佛法懂一句、兩句就夠了,如果一直在逆境中,走不出來,更要認真點誦經、持咒。

不謗毀賢聖人,受正見因緣故,命終入善道生天上,亦不著是天眼通你從來不毀人,有正知正見,死的時候,一定生善道或天上,如果你已經有天眼通,也不要執著有天眼通,心清淨可能會有天眼通,天眼通有時是這一生得,有的是死後生天上才俱足,這叫報得。你今生不一定要有神通,但一直修,修到心清淨了,該得什麼通,死後升天就會受報,不要太在意。今生心不清淨以前,要有什麼通?什麼通也沒用,有時會障礙你心清淨,清淨了,死後升天就有天眼。當然天眼到底看幾個世界,依你的心清淨度會不一樣,有的人是前世修,有的人升天以後有天眼,墮落到人間,帶了點小天眼下來,出生就可以看到一些東西,這大多是過去生留下來的。我們講神通有兩種,一是報得,死了後受報產生,一是修得,修的時候當下產生的,例如:修世間禪定產生天眼通,可以觀到一百個世界、一千個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阿羅漢境界,四禪定天神境界,當生修證,當生證得,那是修得。如果今生修都沒有通,但心一直規範,規範到完全清淨時,死後到哪一天,就可得到那個通,他心通、天眼通、宿命通,升天以後,該得就會得,不要太在意今生沒有通,今生修心清淨都來不及了,不要去玩通,會忘記要繼續修心養性。

天眼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有是天眼神通,除為薩婆若心我得到天眼通,我的身體有什麼變化,這些都不可得,為什麼?還是那三句話,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有是天眼神通,我希望得到一切智心,我不希望現在現起神通,有也好,沒有也好,不執著它,亦不作是念。

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天眼神通智證,亦見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眾生生死,乃至生天上。四神通亦如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等等都要這麼做,天眼觀十方恒河沙,如果你天眼不到這境界,不是菩薩摩訶薩。如果天耳只是聽到天的聲音,沒聽到動物的心聲音,那就不夠大,在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裡講到的神通,才是真正大菩薩的神通,比這些四禪天神的五神通大多,同樣都是五通,內涵不一樣。

「是菩薩摩訶薩漏盡神通,雖得漏盡神通,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不依異法。亦不著是漏盡神通,漏盡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得漏盡神通。』除為薩婆若心。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得漏盡神通智證。

是菩薩摩訶薩漏盡神通,雖得漏盡神通不墮聲聞辟支佛地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果你得了五通,沒有得到漏盡神通,這不是學佛法的究竟。大菩薩摩訶薩有五通,又得漏盡通,漏盡通是我們追求的,我們要沒有煩惱的神通,如果得了漏盡通,就不會墮入聲聞、辟支佛。要小心不要墮入聲聞、辟支佛,因為一墮入就入涅槃,入涅槃寂靜一萬劫是辟支佛,二萬劫是阿羅漢,才會發菩提心轉入菩薩道,祂們住在寂滅(空轉),入定是享受,但對成佛路上來講是空轉,等於在那休息,要追求無上正等正覺,不一定要入涅槃。在菩提道中生生死死,該出生人就人,出生動物就動物,出生鬼神道就鬼神道,下地獄就下地獄,一生過一生,講錯一句話就下地獄,下地獄還是會出來,不管是幾十劫後,還是好漢一條。

菩薩對時間沒有概念,平等觀時間的分秒與劫。三大阿僧祇劫在六道裡繞,好像時間很久,其實祂不會在意。我們講菩薩道,如果你證得平等觀,對時間已經沒有分別,一秒鐘和三大阿僧祇劫沒兩樣,三大阿僧祇劫,好像很久遠,不去罣礙,也不覺得遠,真正菩薩不會想一世多長,沒有這種概念,祂這一世生就生了,弘揚佛法,死就死了,不會太在意時間,打破時間和空間概念是為解脫。

如果你還說在六道裡,天上比較好,地獄不好,人比較好,鬼神不好,畜生也不好,有這種分別心,就沒學到真正的佛法,旣然沒有分別,六道就六道,行菩薩道中反正就一直在裡面繞。你看解深密經,釋迦牟尼佛祂隨類化現,為了度畜生道眾生,化一個身去當畜生道眾生,為了化地獄道眾生,化一個身墮落到地獄道,與祂相處的有因緣聽祂講經說法,增長佛法知識,建立概念,以後總會發芽。所以漏盡智通一定要學,放下一切神通,無漏智一定要學,盡量不要墮入聲聞、辟支佛乘,乃至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不能說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要有這種理解,這是般若波羅蜜的精神。

亦不依異法亦不著是漏盡神通,如果不是佛法的法,也不必一聽害怕,有的一講到外道法,就很小心,不想去踫,如果你懂得這只是過程間的一種方便法,就沒什麼好怕的。就怕踫到不是正統的法,譬如:氣功,若不是自己長時間練習才有,只是學氣功一二週就有,其實這是鬼神好心,灌氣幫助人家修行,才會練一兩個禮拜,氣就來了,有的人沒有智慧,認為這樣很好,那就完了。如果有善因緣,過去有佛教的種子,會知道,不對哦!我要修無為法,不要再玩這個,然後慢慢接觸到佛法,看到經典,慢慢建立正確知見,繞到正法來。釋迦牟尼佛也是一樣,在婆羅門教裡繞,跟了兩個師父,祂覺得不對,雖然不對,對祂多少也有好處,祂聽了法,會思考他們理念毛病在哪裡?祂知道,如果不跟他講,他怎麼知道毛病在哪裡,怎麼當下去證悟道理對與錯,所以不是外道法就不好,我們過去每個人都是外道,除釋迦牟尼佛祂是真正佛法成就者,每個人都是從外道法轉入佛法,祂度了一千二百五十位阿羅漢都是外道,沒有一個是真正佛教的正規軍,所以還沒學到正法以前,每個人都是外道,你不要排斥外道,要善導善誘,讓他回過來學佛法,為他指引一條修行正路。

漏盡神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不作是念,我得漏盡神通,除為薩婆若心不要有我得到無漏通事,或有此特殊身體這個心態,也不要執著一切善境界,為的是我要得一切智為目標。

「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具足神通波羅蜜,具足神通波羅蜜已,增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神通也是波羅蜜,我們現在迴向一切波羅蜜門,好像只有十波羅蜜,不是,很多名相都可安上波羅蜜,以神通度到彼岸,究竟解脫也有啊!俱足神通波羅蜜,如果你修了半天,沒有得到神通波羅蜜,那是心不清淨,心清淨一定會現起六神通。如此能增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得無上正等覺。無上正等覺是有階段性的,就像你從一百分以下到十分之間,你證多少分,你有沒有正等覺,小事看得開,大事沒辦法,那就只證到十分無上正等覺,天神也有如如不動的心,只是境界比較低,阿羅漢也有,辟支佛也有,菩薩也有,這種正等覺的概念,不能完全圓滿,但也有一點味道,神通會增長無上正等覺的概念,不是只有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方便、願、力、智、、、等等波羅蜜,但證到神通也要放下,旣然正等覺、平等覺,就不再執著什麼神通了。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檀那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不生慳心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尸羅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罪不罪不著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羼提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不瞋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毘梨耶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身心精進不懈怠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禪那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不亂不味故。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般若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不生癡心故。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六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故、不來不去故、不施不受故、非戒非犯故、非忍非瞋故、不進不怠故、不定不亂故、不智不愚故。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檀那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不生慳心故

光一個布施波羅蜜,就清淨我們一點點的一切智心,薩婆若心是無量大的。布施波羅蜜證得,就增加一分的一切種智,一切心智。因為一切法空,不要有慳吝不捨的心,行檀那(布施)波羅蜜時要觀沒有布施的人,沒有受布施的對象,沒有布施的東西,三輪體空,這樣才是證得檀那波羅蜜淨,這樣就有一切智裡的一點點智慧了。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尸羅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罪不罪不著故

尸羅(śīla)波羅蜜(戒波羅蜜),戒律成就你的行為,讓你的智慧增加一點,但要觀空,畢竟空,罪罪不可得。剛開始出家修行或受戒回來,都是戰戰兢兢,唯恐犯戒,阿羅漢就這麼規範自己,守身口意三業清淨,所以很快就證阿羅漢果。如果菩薩要得到尸羅波羅蜜,不住於罪,不住於不罪,度眾生中,起心動念,舉手投足,往往都會造業,如果菩薩整天為此搞得神經兮兮,怎麼去度眾生?有同學比較常挨駡,因為過去因緣深一點,你如果心想:修行人怎麼可以駡人,你會覺得這樣是犯戒,睡不著覺,修到一個平等覺境界時,不要被你的行為和戒律之間的儀態所框住。尸羅就是律儀、態度,律儀中規中距,但行菩薩時就要放寬心量,以覺為主,不在行為對與錯,以出發點的心是為別人好就對了。

如果動不動駡聖人,駡人讓自己覺的痛快、發洩,那是沒有意義的事情;罵是要讓他警覺這件事情,怎麼沒想前因後果會怎麼樣?習氣啊!你不駡他,他不會在意,駡駡會在意,被駡了會回想一下,我這樣做為什麼會被駡,那我以後要小心一點,老師駡完還是和過去一樣對待他,不是吵架,吵架完不理你,不能這樣子。

以後當菩薩,駡是為度眾生好,駡完等於沒駡,為什麼,你還是照樣的無所執著的對待他,也不見怪,這也是在修行。你到底能不能駡?有的人修行是很戰戰兢兢的,就要和她駡一下看看,哪一個人看得不順眼,和她發作看看,看發作完是不是很坦然,不會在那裡懊悔。哎呀!我不該怎麼樣,菩薩修到一個境界,會有邪惡的一部份,讓你去實習,你做不好的事情,有沒有很罪惡感,如果你還有很罪惡感,犯罪後在佛前拜五百拜,五千拜,一直拜,一直懺悔,你就是沒有自在,還是有罪惡感。

當然我們不會故意去造惡業,但犯錯後,心要能超離罪不罪這兩個絶對的觀念,《圓覺經》也講:「一切覺故,所以守戒亦不愛,毀戒亦不憎。」但你不要抓這句話,說不必守戒,那是已經開悟的人求圓覺,所以他不能執著善惡、罪不罪,如果還執著戒、不戒,罪、不罪,會搞得神經兮兮,他要有那個定力,如果真的造業,以後不要再犯就好,不要有罪惡感,不然會搞得神經兮兮的。菩薩要進入空有不二的解脫,罪、不罪不著,不講對、不對,好、不好,什麼都不講,一切法不執著,般若智就是在講這個道理。不管哪一部經,只要是大乘佛法都在講這種道理,像道濟禪師(濟公),祂度眾生,作弄人家,玩得很好玩,祂也沒有什麼罪、不罪,反正祂就是要度你,把你耍得一踏糊塗,你降服就好了,祂也沒有什麼好壞罪惡的想法。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羼提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不瞋故羼提(ksānti)波羅蜜就是忍辱波羅蜜,因為畢竟空故,所以對於逆境、不如意境,你不能生氣,有氣也不能生,慢慢忍,忍到無氣更好,能做到無心忍,那是最高段。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毘梨耶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身心精進不懈怠故精進(vīrya)波羅蜜觀它畢竟空,身心精進不懈怠,身要適度的挑戰,心也要隨時管住,一天二十四小時都要管住,睡覺時也不要做惡夢、春夢,什麼夢都沒有,如果在夢中沒有警覺,還是很危險,在夢中還是要警覺,往生時才不會迷迷糊糊。修行人不管是非人或鬼神來搗蛋,進入淫慾心時馬上要醒過來,如果有一些境亂夢,那是身體太虛耗。

一般修行人境現時,會清楚知道,像在看電影,一幕一幕,慢慢的,那你覺知很清楚,可以知道不是在作夢,是在看過去生的事情;夢不一樣,夢是迷迷糊糊的,有連續性,怪里怪氣的事情一直演下去,如果回到過去世的事情,也是有連續性,但很緩慢的在演,當然沒有前集、專集,如果有專集,你就是大菩薩了,從出生,哪一生怎麼樣,我們頂多是片段,剛好掃到那裡,演這一小段給你看,過去哪一件事,哪一個人,在哪個地方,就這樣,如果像上面,四度空間,什麼都懂,這宿命通是真的不簡單,我們還沒有修到那境界。

但看過去也知道現在,鑑往知今,現在這個人,這種脾氣,過去是如何,過去都發生過。像我以前夢過一個人,駡一駡,他就跑掉,過去就這樣,今生也是一樣,所以歷史只是重演,誰對誰錯,沒有什麼好奇怪。有的人被駡了,他就不走,緣的問題,你們不必惜緣,這些都是過去的因果,你不是佛,無法轉變每個人的業力,種子就這樣子,走就走,你也沒什麼辦法;有的人打死不走,以前就黏得太緊,駡得半死,他還是不走,緣太深了。

像你們有幾位,說夢過我穿袈裟在講課,應該還要夢的更多,什麼事?在哪裡?哪個時候?如果這些都沒有現出來的,趕快多唸《佛頂尊勝陀羅尼經》,今生不體會一下,好像沒有進展。精進心不可得,畢竟空故。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禪那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不亂不味故淨薩婆若道。一切智的道路,觀一切法,畢竟空,不慌亂,也不執著定境。不亂不味,不味就是不執著法味,這是講禪定。

舍利弗有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般若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不生癡心故。慢慢的薩婆若道淨,畢竟空,不生癡心故。因為你已經慢慢可以觀到因緣果報之間的牽扯,所以破解痴心,痴心破的話,等於正式解脫,阿羅漢是可以看到因果之間,微細因緣的牽扯,但還不一定完全能把握住,菩薩摩訶薩就一定可以,把握每一個過程之間因果攪和,還可以不受它影響。

如是舍利弗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住六波羅蜜淨薩婆若道,畢竟空故,不來不去故,不施不受故,非戒非犯故,非忍非瞋故,不進不怠故,不定不亂故,不智不愚故淨薩婆若是一切智,淨一切智道,觀六波羅蜜也是畢竟空,自性本不來不去故,不施不受故,非戒非犯故,非忍非瞋故,不進不怠故,不定不亂故,不智不愚故。此時心境要用隨緣來處理、對治,才不會落於兩邊之一邊,脫離愚痴心就有智慧,什麼是愚痴,也不必害怕愚痴,大智若愚,這裡不是故意叫你犯愚痴,懂因果,但也不要太害怕因果,為了害怕因果不造惡,反而被不造惡的心綁住,很多人沒有智慧就這樣。害怕講錯一句話,五百世狐狸身,有智慧的人會想,五百世狐狸身很快,沒有千萬億劫,有什麼關係!講經說法照講。有的人不會這麼想,看到狐狸身就害怕,這就是沒有般若波羅蜜的智慧,有般若波羅蜜的智慧,下地獄都去了,何況是五百世狐狸身,害怕就無法解脫,會被綁住,不因為你害怕就沒有,害怕也是心的問題,般若波羅蜜就是不執著好,不害怕壞,什麼都無所謂了,就要這麼自在。

2008.07.27 講於法爾禪修中心)

 

 

      


[ 《金剛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