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如何利用《金剛經》來修行(19-4)
               --
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四、金剛經經文解釋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

()名詞解釋(續)

6.供養承事

供養者,簡言之,即四事(飲食、衣服、臥具、湯藥)供養、六供養(塗香、華鬘、燒香、飲食、燈明、閼伽等)。據《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所載,凡誠心、歡喜供養佛者,必得安樂、大福德等,並迅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供養儀式依宋代慈雲遵式所集《金光明懺法補助儀將儀式》開合為十科:「一者嚴治淨室,二者清淨三業,三者香華供養,四者召請持咒,五者讚歎述意,六者稱名奉供,七者禮敬三寶,八者修行五悔,九者旋繞自歸,十者唱誦經典。」承事者,左右事奉。現時佛弟子簡單以花果時饈等物列置佛前而供養之。

供養承事,供養者,簡言之,即四事,四種供養的內容(飲食、衣服、臥具、湯藥,這是對出家師父而言)。供養具六供養,這是供佛所具有的,塗香、華鬘、燒香、飲食、燈明、閼伽等,塗香,這個人修行德行非常好時,對其提供一種香油,讓他在洗澡完後塗在身上。這塗香是印度的一種供佛的儀式。華鬘、燒香、飲食、燈明由字面上看比較一目瞭然。

argha閼(ㄜˋ)伽,指供水。據《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所載,凡誠心、歡喜供養佛者,必得安樂、大福德等,因為佛是福德兩足尊,你能夠在衪應現於世時供養到衪最好,如果沒有,在衪入滅、法身遍虛空之間,你去供養衪,衪也能感受到,不因為這樣就沒有效果。我們每一天誠心、歡喜供養諸佛,必得安樂。當然《解深密經》裡面也有講,如果你這麼誠心供養,出生在天上一定是享受富貴,就是出生在人間也一定出生在帝王家或是剎帝利、婆羅門家;反之,如果你有心毀壞三寶、不恭敬諸佛,你所受的福報是非常不好的,要錢沒錢、要吃沒得吃,所得到的果報是不好的。

我們隨時隨地要歡喜供養尊敬諸佛,你上香,要用最好的香,你供花,供最漂亮的花,誠心供養,可以自己省吃儉用,對於供佛,要大方、誠心一點,你如果這樣誠心供養,大福德是依報,我們要的是得到智慧,並迅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說拜佛,對修行人而言不是給你富貴,是給你智慧,你拜佛、學佛,祂是要給你智慧,這是最主要的。至於有飯吃、有衣服穿、有房子住那是依報,那比較次要,足夠安飽就夠了,就怕什麼都沒有,要為衣食勞碌奔波,無暇修行,但是錢太多也沒用,太多就會作怪。

供養的儀式依宋代慈雲遵式法師(964~1032宋代僧)所集《金光明懺法補助儀將儀式》,這是依《金光明經》裡面的內容,把它作一個儀式,密教要注重儀式,把它開合為十科

一者嚴治淨室,把一個房子弄成乾淨的淨房,把房屋莊飾的很莊嚴,以利供養。

二者清淨三業,清淨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有相的道場弄乾淨後,把自己的身口業三業也弄莊嚴。

三者香華供養,用香、用花來供養。

四者召請持咒,召請要持咒結手印,要學這個密法,要到心清淨以後比較適合進入密教部,很多密法有時候不是人教的,是由菩薩佛化身來教你,這時候這個法,別人都不知道的,因為二千多年來變化太多了,很多法都失傳,你福德夠,衪可能就會教你一個法,一個咒或者一個印,有些當然經典裡面有,你看得到結出來的印是什麼樣子,但是怎麼結?它有它的程式和儀軌,這些在你心夠純淨時,你該得的,無形中佛菩薩就會教你。

密法很微妙的不可說、不可說,經典寫在那裡不怕人看,但要怎麼用才如法?搞不清楚!所以為什麼要有人教,沒人教,佛菩薩也會親自來教,衪依什麼判斷可以教你?要你這個人修得不錯,你要誓度眾生,發菩提心,為眾生離苦得樂,衪就會慢慢教你,所以,第一關你要先清淨自己,心不清淨,衪叫你往東,你往西,你沒感覺,衪怎麼教你?所以心要清淨,心清淨,就是把八萬四千煩惱絲拿掉,當然全部拿掉不可能,起碼拿掉多一點,讓你的心在動心時,你可以感覺到衪現在叫你這樣、叫你那樣,這是密教裡面的召請持咒。

五者讚歎述意,你要誦讚佛偈,你要讚嘆諸佛,你要把你的本意,作這場法會要做什麼?要講清楚。我們修自己空空空,什麼都不在意,但是,你對諸佛菩薩要讚嘆,因為據經典講這功德很好,如果你能自己寫偈語、寫讚偈最好,如果不行,經典裡面的句子,像釋迦牟尼佛講的、諸菩薩在讚嘆佛的,或者哪部經人家寫的讚詞都可以拿來用,譬如心中心咒的讚誦偈,你唸出來就有讚嘆咒語的意思,在密教裡讚嘆述意是很重要的。

六者稱名奉供,如果有特殊的意義,譬如大悲水法會,一定本尊就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或者你是安排哪一場法會,本尊,你所要拜的是哪尊佛或者哪尊菩薩,你要稱名奉供。

七者禮敬三寶,隨時隨地佛、法、僧三寶都要唸,我現在把每一個法本都要先皈依三寶,隨時要唸,不要皈依完了以後,平時都嘴巴都不唸,有皈依等於沒皈依。我每一天持咒都先唸三皈依,這個三寶,不是只有釋迦牟尼佛,虛空一切如來、虛空一切菩薩摩訶薩、虛空一切賢聖僧,無量無邊,並非三寶就是出家師父,已經入滅的、成阿羅漢的、成地前菩薩的,很多,你要把心擴大禮敬三寶,隨時都要注意。

八者修行五悔,法華三昧懺儀輔行集註序(中)所謂五悔,即指懺悔、勸請、隨喜、迴向、發願等五門而言。此五法門所以皆稱「悔」者,因其能滅行者罪愆故。《修懺要旨》雲︰「初修懺悔者,所謂發露重罪也。何故爾耶?如草木之根,露之則枯,覆之則茂。故善根宜覆,則眾善皆生;罪根宜露,則眾罪皆滅。」又雲「勸請則滅波旬請佛入滅之罪,隨喜則滅嫉他修善之愆,迴向則滅倒求三界之心,發願則滅修行退志之過。」於正修三昧之前,修此五悔的原因,正是希望透過五悔的發露懺悔,來清淨心器、蠲除障礙,以便於行道誦經中,領納清淨一實相教法於心中,進而在正修三昧時,能如理作觀,離諸昏散乃至魔障等。

九者旋繞自歸,如法旋遶法座三或七匝,口唱南無十方佛、法、僧、釋迦牟尼、阿彌陀佛等佛號,心念運想:十方三寶心性寂滅,影現十方,心想如夢,梵聲如響,勿令心散。

十者唱誦經典,唸經、唸佛,我們要注意,希望在唸誦之間,除了對義理要瞭解外,對身體也要有點作用,像唸咒的方法,你唸對的話,口不乾、舌不燥、氣蘊釀、發動在身體裡面。以前第一次灌頂心中心法時,我們唸咒都是用金剛持、小聲唸,有位住在嘉義修密法的居士,他坐在那後大聲唱,大家都覺得這個人很特殊,這個人怎麼唸這麼大聲唱。一般唱得差不多了,才金剛持,金剛持以後,才慢慢進入心地,這都有次第的,唱,就是蘊釀這個氣。這一期的修「心中心法」的人比以前進步很多,在第一輪間就有很多的進境,有的人一不想唸或昏沉,就警覺了,繼續出聲唸,氣就來了,持咒一陣子以後,或者氣被用掉了,當然就會昏沉,這個時候要恢復有聲唸,這個要自己去拿捏。方法對,從頭唱到尾,二個鐘頭也不會口乾舌燥,如果方法不對,光金剛持一持唸,一直吐氣,到最後會愈吐愈沒有氣,除非丹田成形的人,才可以用悶氣去坐滿一座,不然,你還是唱金剛持。默唸或者心唸等等的境界隨時會改變。

這是宋朝的慈雲法師他所提出來的,你要用修《金光明懺》的話,應該做這十件事情,才是更完整的一種供養,而非只有四事供養、六供養,它是供養佛、菩薩的一個完整儀軌。如果你有心、誠心去供養諸佛、菩薩,就要去研究這些,依教奉行來做。承事者,左右事奉,現在佛不在,出家師父或者父母、師長,你要怎樣侍奉他們,這就是承事。現時佛弟子簡單以花果時饈等物列置佛前而供養之,這個佛不在了,你要怎麼承事供養?就是簡單的擺花、擺供菜什麼的,當然佛也不見得吃它。佛入滅,衪法身清淨,化身佛也不用吃,這只是表示我們一個恭敬心,還有我們道場因為有很多護法、菩薩,他們還是要吃,所以這個供養,雖然佛不會直接受供,但是護持道場有因緣的眾生,都可以隨時受我們的供養。

 

當然供佛除有形之物外,還有心香與讚佛二勝法。心香是指心中之香,學佛者心中精誠,自能感格於佛,與焚香供佛無異,故稱心香。世俗本此,對於心所崇拜者,多用「一瓣心香」之語,以示其崇拜之意。五分香以香比喻五分法身,無學聖者於自身成就之五種功德法,稱為五分法身,即: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以香喻之,則稱為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

供佛除有形之物外,還有心香與讚佛二種殊勝的方法,當然是愈後面是愈好,你天天供養佛以水果、香、花是不錯,這是修福,如果你用你修行的清淨心來供養佛的話,這個佛才最歡喜,所以叫做心香。讚仰佛的功德,這樣也很好,就像你唱法身緣生偈,等於是供養,因為是世尊所講的法的概念,一切因緣法,也是從緣法,法身緣起。法身緣生偈有人把它當咒語,當咒語前加「唵 om」是可以的,後面也要加薩嚩訶,這樣才是咒語形式。若是讚誦偈語,就是下面這個樣子,咒語語音檔已有收錄,請自查。

 

心香是指心中之香,學佛者心中精誠,自能感格於佛,與焚香供佛無異,如果你們心清淨,變成一種香,跟佛法身相應,那佛一定非常高興,修得很好,以後可度化眾生、續佛慧命,當然佛就非常高興,會再加持你,得到更大的智慧。心香,就如同真正的燒香,燒香以後,這個煙就一直飛,飛到你供養的地方去,你心裡面要供養哪位菩薩、哪位佛、有何願求?這個香煙就朝之飛去,這代表一個信向,你有願求,如果不必衪來,衪們不必來,衪只要起心動念幫助你化解,當然這些是有為法沒有錯,因為你現階段還不究竟、還有所求。

你心裡很誠心的在求什麼,菩薩都會滿你的願,就怕你不誠心、有懷疑心,這樣有用嗎?你自己都懷疑了,怎麼會有用?所以你學佛法,學到佛的神通變化、大菩薩的神通變化,一切作為衪都知道,起心動念衪也知道,所以你自己本身很用功的話,用這種心香來供佛是最好的。如果你能發菩提心,又能誓度一切眾生,這個佛是最高興,你用這個來供養佛,比誦幾部經都要好,要當一個菩薩是不簡單,但是,你有這個意願要去當菩薩,當然佛、這些大菩薩會非常高興、會幫助你。心香,對於心所崇拜者,多用「一瓣心香」之語,只有一瓣的心香,像花瓣一樣。一瓣心香,心香是無形無相,代表我的懇誠、我的誠心誠意,以示其崇拜之意。

五分香以香比喻五分法身,戒、定、慧等法身,如果突破戒定慧的修行,就進入大乘的修行,大乘才可以證得五分法身,小乘證得三分法身、解脫身,所以證得解脫法身,那佛、菩薩可以證得解脫知見法身,這個就是五分法身。法身真實義者,是指佛所說之正法、佛所得之無漏法,及佛之自性真如如來藏,是謂證戒法身清淨,住犯都不執取是為得戒法身清淨,證戒法身者不住戒、不違戒。

無學聖者,已經到無學位的聖人,在菩薩是為八地菩薩;聲聞乘是阿羅漢,無學聖者於自身成就之五種功德法,稱為五分法身,即:戒法身、定法身、慧法身、解脫法身、解脫知見法身。把這法身用心香來作譬喻的話,就是用五種心香,你如果修到戒律清淨的話,就是用戒香供養諸佛,我們以前講過,這個戒香羺遍十方虛空,到處都發香。而我們一般的香,你買了香花供佛是受時空的限制,出了這個房門就沒有香味了;這戒香、定香、慧香是遍虛空界的香,我們看不到,但是,諸佛菩薩祂們有靈通力,衪們都可以感受到;解脫香、解脫知見香,阿羅漢只有解脫香,那菩薩如果究竟的話,就有解脫知見香,又有智慧,又有解脫的能力的解脫知見香。

 

戒香以香薰於十方,比喻持戒者之德名遠聞。蓋持戒之香,芳馨徧世間,名聞滿十方,逆、順風時悉聞之;非如栴檀、沈水或花葉之香,順風則聞之,逆風則不聞。戒香經:「世間所有諸花果,乃至沉檀龍麝香,如是等香非徧聞,唯聞戒香徧一切。」此戒香無欲無所染,等智而解脫,遊處魔不知,故是最妙最勝者。

比喻持戒者之德名遠聞,故說戒香以香薰於十方,其道德行為心香遠播,真的修持戒律的人,那是非常的威嚴,像弘一大師,他未出家前風花雪月,後來一接觸到佛法,全部都放下,選最難的律宗去修,守戒嚴格,守戒嚴格就會產生戒香,這是十方世界都可以感受到的這種戒香。蓋持戒之香,芳馨徧世間,名聞滿十方,逆、順風時悉聞之;非如栴檀、沈水或花葉之香,順風則聞之,逆風則不聞。《T117佛說戒香經》雲:「世間所有諸花果,乃至沉檀龍麝香,如是等香非徧聞,不可能到處都可以聞到,唯聞戒香徧一切。」這正是說明瞭這種心香,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香,它是遍十方的,此戒香無欲無所染,等智而解脫,遊處魔不知,故是最妙最勝者,這種解脫知見香,魔,雖然有無量的神通或有自己的邪知邪見,也沒有辦法瞭解這些道理。

 

讚佛是讚歎稱揚佛之功德,又作歎佛。據《釋氏要覽》中載,佛言:若人以四句偈,用歡喜心讚歎如來,所得之功德,勝於以衣服、臥具、醫藥、飲食、敷具等供養辟支佛達百歲之功德。世尊因過去世讚佛超彌勒菩薩九劫成佛,據《大智度論》載,釋迦佛與彌勒菩薩昔於因地同修菩薩行時,見弗沙佛入火定而放光明,釋迦佛即歡喜信敬,翹一足立,合掌向佛,於七日七夜間,以一偈讚佛:「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因而比彌勒早九劫成佛。《無量壽經》記載,阿彌陀佛過去為法藏比丘時,亦以「光顏巍巍,威神無極;如是炎明,無與等者」等偈讚歎世自在王佛。

 讚佛功德很好,你要能夠寫偈讚佛,天天這麼唸的話,這個功德很好,這段就在講這個道理,不是有形有相的物質供養,是用心靈的供養,沒有錢用讚佛偈最好,唸一唸,用虔誠的心讚佛最好。讚佛是讚歎稱揚佛之功德,又作歎佛。據《釋氏要覽》這在講釋迦牟尼佛的族譜,要覧中載,佛言:若人以四句偈,用歡喜心讚歎如來,所得之功德,勝於以衣服、臥具、醫藥、飲食、敷具等供養辟支佛達百歲之功德,你只要唱一道偈語供養佛,比你去供養一位辟支佛的功德大,供養一位辟支佛就已經不得了,而且是供養一百年,而你只要唱一首偈,你唱「法身緣起偈」一遍的話,比供養這辟支佛百歲功德還要大。

 世尊因過去世讚佛,唸一個偈語,衪就超彌勒菩薩九劫成佛,一劫一千六百八十萬年,九劫就快一億多年,其實衪超過九劫,以衪時間來算五億多年,衪到底是唸什麼?怎麼唸一句就超過別人?所以我們開玩笑說,你現在腳痛、手痛,比不上人家的修行,找一個偈語來唸一唸,你就超過你的同學,他未來成佛比你還慢。當然你要誠心誠意的去唸,你自己能寫偈語,當然很好,寫不出來,可以用現成祖師大德寫的或哪一位佛、哪一位菩薩講的都可以。

據《大智度論》載,釋迦佛與彌勒菩薩昔於因地同修菩薩行時,見弗沙佛(Pu=ya)入火定而放光明,釋迦佛即歡喜信敬,衪起了信敬心,衪就翹一足立,像金雞獨立一樣,你們修「心中心法」修得好一點的,修到如來語印時,有一個菩薩會現這個相,金雞獨立結第六印,我們有一位同學看過,本法師也看過,當然沒看過也不表示你不行,能夠看過,這表示經典講的沒有錯,衪是翹一足立,金雞獨立一樣,這個腳底壓在另一個膝蓋側面的地方,合掌向佛,於七日七夜間,以一偈讚佛:「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這是我們現在讚嘆釋迦牟尼佛,哪知道過去世,衪就用這個偈語讚嘆弗沙佛(Pu=ya),這句我們也背很久了,你在哪個法會或者在哪一個佛讚你在誦經時,你要先開頭唱幾偈咒語也是功德很好的,當然衪十日七夜,金雞獨立一樣的這麼唸,因此,早彌勒菩薩九劫成佛。《無量壽經》記載,阿彌陀佛過去為法藏比丘時,亦以「光顏巍巍,威神無極;如是炎明,無與等者」等偈讚歎世自在王佛。唸讚佛偈有很大的功德,下面我列了一些,你想唸時,可以借用。

 

世尊所教「緣起法頌」常頌功德無量,此頌係阿濕卑、阿說示(Aśvajit,意譯馬勝,五比丘之一)為舍利弗說佛陀教說之概略,舍利弗(Śāriputra)聞此而得預流果,與目犍連Maudgalyāyana同歸佛陀門下。又以此法頌安置於塔基、塔內或佛像內,則稱為法身舍利偈或法身偈。

世尊所教「緣起法頌」常頌功德無量,我剛講過,這「緣起法」是佛法的基礎,阿說示比丘問舍利弗,你跟誰學的?你怎麼行為有這麼威儀、自在、心地祥和?他說我是跟釋迦牟尼佛─一個真正的覺悟的人學的。衪講什麼道理?衪講的道理太深,我不敢亂講,但是,我大略跟你講,就講這道偈語,法身緣起偈:「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誰會講因緣法,舍利弗一聽馬上悟到須陀洹果,不然他跟外道師父學好久,也沒辦法得一個果位,光聽到一個簡單的偈語,他去思維就得到果位。一切法皆因緣,所以,你能聽到什麼也是因緣,什麼事情發生都有它的因緣,如果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你都不被它轉,那你就清淨,被轉了就迷糊掉。為什麼會不清淨、會被轉?因為心還有病、有執著,你如果能夠入無為,能夠真的清淨,因緣是因緣,但是轉不了你,它有現,但是,沒有結果,我們學佛法就在練這個。

 此頌係阿濕卑、阿說示(Aśvajit,意譯馬勝,五比丘之一)為舍利弗說佛陀教說之概略,舍利弗聞此而得預流果,就是須陀洹果,與目犍連同歸佛陀門下。你看上回我們同學寫了印度朝聖的心得報告,他說要去參拜目犍連涅槃的地方,整顆心就一直想唱誦此偈,他就找了一位同學跟法師一起唱,我就問他你到底是唱梵文還是中文?他也搞不清楚,大概有時候唱中文,有時候唱梵文,他寫的題目是「原來如此」,後來爬站在石頭上也唱,走在半路上也唱,到了涅槃的地方,他想我應該來求目犍連尊者加持,結果,他一唸南無目犍連尊者,就感覺有灌氣加持,這部分他在文章中沒有寫出來。

舍利弗因此悟到須陀洹果,所以,唱這個法身緣起偈,這麼唱、這麼唱,等於是讚嘆佛所說的真理是很好,你如果能夠思維到因緣─緣起法的法,能夠不被轉,那你就有須陀陀的果位;又以此法頌安置於塔基、塔內或佛像內,我們的佛像都有安這個偈語、咒語,安《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寶篋印陀羅尼》,這部經包括佛的法身、報身、應化身三身合一,這個你要能安下去這個佛像就不一樣了。早期是沒有法身緣起偈的,後來看到才如法的安上這偈語,則稱為法身舍利偈或法身偈。這首偈語你們應該都會唱了,唱中文或者梵文都可以,中文翻譯因為釋者的不同,我把它們一起列出來比較比較﹕

 

《有部毘奈耶出家事》所譯:「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

《有部毘奈耶出家事》所譯:「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毘奈耶就是毘奈耶Vinaya-pitaka,這個如果沒有一點中文基礎的話,看不出衪在講什麼。我在上課時講過了,諸法從緣起,你可以瞭解,如來,特別指出來說一切法都有它的因,無因不起緣,光緣沒有用,所以一定有其因,這世尊指出來的;彼法因緣盡,這裡包含很多涵意,意思就是說如果因盡的話,那緣也盡,那這個法也盡,解脫是這麼解脫;但是,如果你還不能解脫,那因起了,緣也起了,法到最後也要盡,你起了法,最終這個緣也是要滅,因緣滅了,彼法也就盡了,您受果報的法也滅了。

舉個例子,譬如你心裡面有瞋心在,一個因緣讓你發脾氣,有一瞋心是因,外面有一個議論你、作賤你的緣來了,然後你生氣的心就起來了,不管有沒有發作,脾氣發出去了,這個因下去了,這個緣也過去了,剛剛發脾氣那個法也沒有了。因控制了,沒有了,緣當然起不了作用,法也起不來,什麼都沒有,這是解脫的境界;還沒有解脫的人,當時的因緣起法,有,你有因,緣來起法,但是,法無常,脾氣發了,生氣也生不了多久,生完就忘記了,不是天天在生氣,當然你可能明天再想又想,又生氣,那是另一個因緣。第一句跟第三句在講緣起跟緣滅,解脫境界跟沒解脫境界的法在裡面,這些都是法,是大沙門說,還有是釋迦牟尼佛才能稱大沙門,釋迦牟尼佛所說一切大概的因果現象。

 

《初分說經》所譯:「若法因緣生,法亦因緣滅;是生滅因緣,佛大沙門說。」

T498佛說初分說經》所譯:「若法因緣生」,一切法它是從法的現象講起,有因有緣生起這個法;「法亦因緣滅」,所現的這個法,緣滅了,這個法也滅了,因也滅了,大家無常法,最後都滅了;「是生滅因緣」,這樣有因緣才起法,然後緣滅了法也滅了,這種就是生滅法,生滅法來自有因有緣,才有生滅,如果你修到無因無緣或者你能夠控制因緣,這個緣起不了作用,生滅也起了生滅;「佛大沙門說」,沙門是出家的比丘,大沙門就只有佛一個,沙門有千萬億,大沙門就只有一個,當然過去佛也可以稱大沙門,現在只有指釋迦牟尼佛是大沙門。

 

《大智度論》所譯:「諸法因緣生,是法說因緣;是法因緣盡,大師如是說。」

《大智度論》所譯:「諸法因緣生,是法說因緣」,這個法特別指出因跟緣的關係,是緣的關係才現出這個法,「是法因緣盡」,這個法也是因盡,緣盡,法就盡了,沒有了,大師如是說,這個大師也是指釋迦牟尼佛。你喜歡哪一個譯文?我們開始學都是學第一個,唱慣了,都唱這一個。讚佛說法的功德,學佛法、讚嘆佛衪所說的義理都包括在其中,所以法身緣起偈,很不錯,大家都可以多唱一唱。

 

又有佛三身讚(西土賢聖撰),也就是讚嘆佛的法身、報身、應化身,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古聖大德,他們怎麼來讚嘆佛?

《法身讚》

我今稽首法身佛,無喻難思普遍智。

充滿法界無罣礙,湛然寂靜無等等。

非有非無性真實,亦非多少離數量。

平等無相若虛空,福利自他亦如是。

 「我今稽首法身佛,無喻難思普遍智」,衪的智慧不是我們人可以去思維的,衪的智慧太大了。「充滿法界無罣礙,湛然寂靜無等等」,這在講衪的法身相,都是寂靜、空無才能遍一切十方虛空界。「非有非無性真實」,法身如果因緣,衪就起法,你說衪沒有,衪是有!但是,有之間衪根本的法身無相,空有不二的境界都存在。性真實,所以有因緣它就應緣,就會起有相,有相間,衪的法身還是不動,無生滅,這個你要去思維、去體會、去證得。「亦非多少離數量」,不是多,能夠有多少就多少,法身清淨,衪是千萬億可以化有為相,所以多少人憶想衪,衪都可以化一個應化身,最清淨覺的如來,法身就是能夠這樣子。

我們常常講三地菩薩只有一個化身,一個人想祂,祂還有辦法應付;五地菩薩具有三個化身,你可以想像,五地菩薩已經不得了了,祂六根清淨,住難勝地,有五個眾生憶想祂,祂同時可有個化身化出應緣;六地菩薩真如現前,叫做現前地;七地菩薩就超越三界了,遠行地;八地菩薩不動,這些神通變化更大,要到八地菩薩這個法身才是更多的多,但是到底多少?沒看到有人講,你要瞭解法身這是沒有辦法去瞭解到底多少,去思維。「平等無相若虛空」,現在有相跟無相一樣的平等,像虛空一樣,好壞、順逆無有差別,一體能觀平等,這樣法僅是個法,緣起、住、壞、滅等生滅而已,這在修行上要能做到如此平等性觀一切法。「福利自他亦如是」,利益眾生,自己利用或者別人利用,別人用是他受用,自己用就是自受用,這些都能無礙,也是無量無邊地多,因為從虛空化一切有相,你要怎麼用,衪都可以化,要這樣虛心去學習,也要這樣讚嘆諸佛。

《報身讚》

我今稽首報身佛,湛然安住大牟尼。

哀湣化度菩薩眾,處會如日而普照。

三祇積集諸功德,始能圓滿寂靜道。

以大音聲談妙法,普令獲得平等果。

「我今稽首報身佛」,報身佛是毘盧遮那佛,毘盧遮那佛有時講是法身佛,其實這個報身佛也是叫毘盧遮那佛,為了要分辨這兩個佛身,把衪減去一個字,叫盧舍那佛,報身佛是圓滿報身盧舍那佛,「湛然安住大牟尼」,報身佛就有相,是具足卅二相、八十隨好。報身佛住有相中,而能湛然安住於大寂靜中,大牟尼mah2 muni就是大寂靜,牟尼是寂靜,寂寂然不動。釋迦牟尼佛,釋迦是衪的姓,牟尼是默仁,也是寂靜、入涅槃那種大寂靜。「哀湣化度菩薩眾,處會如日而普照」,所有的如來都是要度化一切眾生的,所以衪是最哀憫的,哀大眾、憐憫大眾,所以能化一切相,化菩薩相,化一切等流身相,化這個、化那個,衪可以化任何一個六道眾生,在《解深密經》裡講,衪所化現的一切,沒有分別身,化一切菩薩眾,處處能跟一切眾生相應,好似太陽光照萬物,無所不照。

「三祇積集諸功德」,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去惡習,累積衪的這種大功德,這種功德怎麼來?就是心最清淨時,就能得到此種種功德,是謂積集諸功德。《佛地經》、《解深密經》二部經裡都在講如來的諸功德相,有十八圓滿功德相,還有二十一種總德、別德相,這些都在講衪的神通變化,這是心清淨才有這些功德,你光讀這個不知道衪有什麼功德,你要去瞭解《佛地經》、《解深密經》裡面講的佛的功德相有那些。「始能圓滿寂靜道」,如果一個人功德具足了,才能究竟圓滿這種寂滅的大道、寂靜道。「以大音聲談妙法,普令獲得平等果」。一切佛成如來佛是為了要度眾生,度了眾生以後,本身證到最寂靜時才有辦法化一切有相、一切眾生相,化一切音聲、化一切法音,談一切妙法,來普令一切眾生都證得平等果,到最後你也能夠成就如來果。而菩薩所談有不究竟處,外道所談更不用說連解脫道理都說不清。

身讚》

我今稽首化身佛,菩提樹下成正覺。

或起變現或寂靜,或復往化於十方。

或轉法輪於鹿苑,或現大光如火聚。

三塗苦報悉能除,三界無比大牟尼。

「我今稽首化身佛」,這裡的化身佛,是指毘盧遮那佛化一個身修行,累劫修到今生是為悉達多太子,此最後身成佛,成如來佛,以毘盧遮那佛講是化身佛。我們在大迴向時就是唱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那是釋迦牟尼佛成如來後,可以幻化的身,是有千百億之化身。此處讚誦的是毘盧遮那佛的化身釋迦牟尼佛。悉達多太子於「菩提樹下成正覺」,在這一世最後身,示現悉達多太子的應化身,後來也證得菩提成佛了,就在畢缽羅樹下成佛了,所以畢缽羅樹後來就改稱為菩提樹。「或起變現或寂靜,或復往化於十方」,這裡在講佛陀在投胎出生,叫做應化身,化身,還可以再進一步的,在眾生感應之間來個千萬億的應化身,所以每一位佛出世後,再修證多少僧祗的時間,然後成如來佛,這些無非都是本尊佛所化現的,在娑婆世界過去、現在、未來佛都是毘盧遮那佛所化現的。所以,有時候你思維我為什麼會學佛?搞不好,你也是毘盧遮那佛哪一世所化的一個未來佛,從開始起慢慢修,慢慢修,累積智慧,到以後哪一個時候,你真的成佛了,成佛就跟毘盧遮那佛真正清淨一體,這是另一層次的思維。

「或轉法輪於鹿苑」,初轉法輪於鹿野苑,娑婆世界成佛的如來,其轉法輪的地點不變、涅槃的地點不變、證悟的地點不變,不是只有釋迦佛曾經在這裡轉法輪、證悟跟入滅,過去無量諸佛都在那個地方證悟、轉法輪、入大般涅槃,這些地點都是固定的,只是時空改變了、國家名稱不一樣,然而地點都一是樣的,所以你去瞻仰印度那邊的聖地,不是只有釋迦牟尼佛的聖地,也是過去諸佛都在那裡成就的事跡,這地方功德的殊勝點就是這個道理。「或現大光如火聚。三塗苦報悉能除,三界無比大牟尼」。這是在讚佛陀的應化身,當世的應化身跟入滅以後衪的法身所感招地上菩薩的應化身,或是各個因緣化身到六道裡面去的眾生身,都是衪的應化身。

我大略說明一下,你這麼唸,三塗是下三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牲道,現在不學佛法,當然沒話講,一聽聞到佛法,你最起碼要趕快修行或誦經,脫離三惡道,起碼可以出生人、升天,當然如果成為菩薩最好,累劫再來修菩薩道。三惡道要去除,有很多經典是可以修持,像我們要整理的《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懺悔滅罪以後要成佛,我們當然不可能成像釋迦牟尼佛那種如來佛,但是,我們起碼要覺悟,覺悟以後,修到菩薩道的境界,成個小小佛。

所謂懺悔的經典大概裡面都列著很多的佛號,這部經典比較特別還列著很多菩薩號,然後,獅子吼菩薩摩訶薩,替佛講了八百億如來所說的咒,這個咒不長,只有二十四個字,三行多,可以救助你失心,如果有人心迷失了,也就是精神不太正常的人,就要趕快唸這個咒、唸這部經。除了誦《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外,當然你也要拜三千佛,過去千佛、現在千佛、未來千佛也是可以滅罪的,拜《八十八佛洪名寶懺》也是滅罪的,所以你要滅罪、跳出三惡道,你就只有依靠佛的功德,找這類經典、咒語來唸,這是第一步。如果你覺得我怎麼障礙這麼多?不學佛還好,一學佛,這邊、那邊,障礙層出不窮,就要從誦這種懺悔的經典開始修起,使冤親都能入佛道。

《金剛經》講了半天都是在講怎麼清淨自心,什麼是清淨?沒有這些怪力亂神的東西,就是清淨,這樣才真能回到清淨自性,才回到無為法的性空體,然後因緣成熟,都沒有瓜葛、沒有一絲一毫的習氣,才會起神通變化,修行都有次第的。講到這裡,要瞭解我自己到底有沒有懂了,修到哪裡去了?一邊聽《金剛經》、一邊聽《解深密經》,《金剛經》講了半天都是名相,叫你不要執著、不要執著、去四相,到底不執著是要幹什麼?不知道!等到跟《解深密經》銜接應和,不執著就是要回到清淨自性,回到清淨自性,你就會有佛的功德相,佛的功德相有什麼?神通變化無量無邊,要發光就發光,隨時可以變化六道眾生去度一切眾生。這《解深密經》你要去看,看不懂沒有關係,看看裡面在講什麼,能夠抓到一鱗片甲也好,就會很受用的。

《迴向》

如是佛身無漏智,我常信解淨三業。

以無量慧大福行,一心垂湣諸群生。

以今頌讚三身佛,所獲無漏功德種。

願我速證佛菩提,盡引眾生歸正道。

你讚嘆佛的法報應三身,最後要做迴向,「如是佛身無漏智」,沒有一點有為法,佛的清淨無漏智慧。「我常信解淨三業」,身口意三業是要清淨。「以無量慧大福行,一心垂湣諸群生」,要自己發願,如來佛衪本已大慈大悲,一心只有要度眾生,我們要希望學得無量智慧和大福德,更希望也能夠哀湣各個眾生,發願度眾生。

「以今頌讚三身佛,所獲無漏功德種。」希望我也能夠得到無漏智慧,有漏修是得定,無漏修是得解脫。我們常在講菩薩三三昧,空三昧、無相三昧、無願三昧,這三昧是正定,正定還沒有解脫,還在學,從初地菩薩就開始學這三個,開悟以後就要學空觀,慢慢學到二地、三地,到七地菩薩的話,這三三昧就成就,成就,就變成三解脫門,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解脫門就是得到無量智慧,你得到三解脫門就是八地菩薩,真正解脫,這跟阿羅漢走的方向不一樣,你要一邊行菩薩道,一邊得到這三解脫門,以證八地菩薩,這個是不簡單,你要瞭解,我們求的都是無漏智慧、無漏功德種智。

「願我速證佛菩提」,佛菩提講那麼多,今天講的最多的就是清淨、無為,觀一切法「無所有、不可得」,那是有為觀,你修到最後也不必觀了,反正自己清淨、自己無為,瞭解以後還能做得到,這樣就是獲得佛的自性菩提。「垂引眾生歸正道」,你得到這種佛菩提以後,不是就閑坐在那裡,不是!你是過去世發過願,要度盡一切眾生,所以,你既然得到佛菩提,已經成佛,當然要利益一切眾生,你要這麼迴向。

 

一百五十讚佛頌

……。

法聚寶藏真無際,德源福海實難量。

若有眾生曾禮尊,禮彼亦名為善禮。

聖德神功無有盡,我今智劣喻微塵。

欲讚如來功德山,望崖怯退由斯止。

無量無數無邊境,難思難見難證理。

唯佛聖智獨了知,豈是凡愚所能讚。

一毫一相充法界,一行一德遍心源。

清淨廣大喻芳池,能療眾生煩惱渴。

我讚牟尼功德海,憑斯善業趣菩提,

普願含生發勝心,永離凡愚虛妄識。」

另外,我列了一個《一百五十讚佛頌》,如果你要消業障,如來佛衪有一百八十種稱號,在《一百五十讚佛頌》之後,附上了一百八十種佛的稱號,你都可以唸一唸,這等於是讚嘆釋迦牟尼佛。《一百五十讚佛頌》很長,總共有一百五十個偈,我把後面的部分列出來﹕……。法聚寶藏真無際,德源福海實難量。若有眾生曾禮尊,禮彼亦名為善禮。聖德神功無有盡,我今智劣喻微塵。欲讚如來功德山,望崖怯退由斯止。無量無數無邊境,難思難見難證理。唯佛聖智獨了知,豈是凡愚所能讚。一毫一相充法界,一行一德遍心源。清淨廣大喻芳池,能療眾生煩惱渴。我讚牟尼功德海,憑斯善業趣菩提,普願含生發勝心,永離凡愚虛妄識。」可以只唸後面一段,你要全部唸的話,總共有一百五十個偈,之後可以再讚佛名,後面有一百八名號。你可以在佛面前自己讚嘆,可以增加你的福德、智慧。
 

佛一百八名讚

歸命一切智   一切世間師   牟尼大法王

一百八名號   無邊功德海   具足眾吉祥

能滅諸有情   罪業諸煩惱   我今歸命禮

一切大吉祥   救度諸群生   令得大安樂

我今歸命禮   悲湣二足尊   圓滿於眾生

一切吉祥事   我今歸命禮   無相無上尊

成就天中天   祕密大明義   如來正等覺

利樂於世間   最上百八名   我今集彼說

 

南無一切義成就南無正等覺南無一切智
南無大釋子南無一切法自在無畏南無大金僊
南無功德海南無如來南無應供南無善逝

南無世尊南無一切世間解南無離一切垢染
南無最上法燈南無無畏淨飯王子

南無甘蔗王種南無瞿曇南無日族
南無吉祥大牟尼南無囕儗囉娑族

南無天人師南無十力降魔軍南無離過除毒
南無調禦丈夫南無妙解脫

南無除障暗南無止息降諸根南無清淨戒
南無無垢王南無滅罪無我相

南無無驚無怖畏南無第一法圓滿南無無邊無可喻
南無大論師南無稀有不思議精進

南無三界親慈父南無三明知三世南無滅三毒
南無具足三變通南無說三乘菩提

南無無相亦無老南無無我無二執南無無怨無戲論
南無無業無怖南無施願無畏

南無法師子二足尊南無調伏除煩惱南無最上意清淨
南無明行足南無自在變化王

南無調伏心清淨南無離塵無上士南無止息一切罪
南無得清涼南無得寂靜

南無救度世間師南無勇猛大清淨智南無圓滿吉祥相
南無能除怨南無沙門月

南無釋師子南無作善清淨業南無六佛法莊嚴
南無六根清淨眼南無第一六神通

南無六趣海到彼岸南無無師自然覺南無善逝德成就
南無一切世間為愛樂南無無等大智慧

南無恒入三摩地南無一切有情利益主南無真實降諸根
南無一切世間尊南無普遍有情精進者

南無永過輪迴苦南無圓滿諸所求南無降伏得最勝說四諦
南無到彼岸度他大龍王南無得最上涅槃

南無尊師大梵行南無第一寂靜樂南無祕密最勝大丈夫
南無調伏聲聞者南無利益諸有情

南無世間供養出世智南無聖智照世間南無離世法利養
南無出世為如來南無大法主

南無大法王南無調禦明南無救度第一二足尊
南無行忍辱南無善意端嚴相

南無善持善戒相南無金色光善逝南無善逾愛尊重
南無人師子吉祥雲南無佛陀

南無無畏獨除闇南無無邊利世間南無無等三有師
南無能斷諸結縛南無無我最第一

南無普照一切眼南無證理淨慧眼南無三慧真實眼

如是一百八名若復有人於其辰朝發志誠心或讀誦或禮念或憶持或聽聞獲得最上吉祥福德所有一切煩惱及諸罪業速得清淨不受輪迴當得解脫乃至成佛。
 

此大牟尼功德名  我今讀誦及禮念

普將迴施與群生  同得證成菩提果

佛一百八名讚(竟)

 

今天解釋的供養承事,我們要學習釋迦牟尼佛,祂怎麼供養過去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無論是供花、供香、供果,或以言辭來讚嘆,偈語要多學幾句,我們常唸的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是武則天所寫的讚佛偈,你不要看她兇暴,她過去也是佛教徒,才有福報去當女王,她能夠寫出這個偈語很不錯,每個人誦經前都要去誦一次,她的功德無量。

 

以上所說均為事相、理相上(心香、讚佛)的供養,實則,理上之最上香供養,才是世間無可比擬的,若能隨時誠心唱頌讚佛偈,功德亦無量無邊,在能以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等自性光明,來供養十方無量諸佛,也就是發大道心、發菩提心,以心香上供,即是最上、最究竟的供佛。

以上均為事相、理相上(心香、讚佛)的供養,事相,就是供花、供果、供燈燭這些有為相,是事相的供養;理相供養,就是心香,修的好一點面帶微笑,不要臉臭臭的拜佛、唸佛,這樣不好,是心不淨。要心情愉快,以讚嘆佛的心來供養,這個最好。實則,理上之最上香供養,理上就是最好的供養,心香,是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香,還有讚佛偈,你能寫就自寫,不能寫就用古僧大德的,或者經典上菩薩在讚佛的都可以,這些才是世間無可比擬的。若能隨時誠心唱頌讚佛偈,功德亦無量無邊,再能以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等自性光明,來供養十方無量諸佛,也就是發大道心、發菩提心,以心香上供,即是最上、最究竟的供佛。

這樣心供要不要花錢?不要!沒有錢也可以供佛,因為經典講,誠心的用清淨心供佛,用嘴來讚嘆佛都可以供養佛。這一段我們學習釋迦牟尼佛怎麼供養承事過去諸佛,希望你們有一個概念,不是光拜拜就好,你要用心香、用讚佛偈來供養,每一天唸經前唱一個「法身緣起偈」,一半提醒自己是因緣法,一半讚嘆佛您說的因緣法太好了,也許這樣你馬上就能得到須陀洹果了,疑心病沒有了、身體也不覺得很痛了,禁戒取見也沒有了,不會去守一些釋迦牟尼佛沒有說過的戒律,希望大家能夠早一點像舍利弗這樣,一聽到法身緣起偈馬上就悟了。

 (2007.06.24.講於法爾)

 


[ 《金剛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