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安那般那守意經》
                      -- 佛門正法數息觀(5)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三、數息法成就十六種殊勝境界詳解(續3):

15.放棄軀命喘息自知:

色身依靠喘息而生,識神(阿賴耶識)執此五根,息才可以繼。一口氣不來,識神離軀體,是謂命盡,如何在命終時捨命,行者自知之。

第十五種殊勝放棄軀命喘息自知,色身依靠喘息而生,喘息就是呼吸,沒有這一口氣就完了,識神離軀體,識神就是阿賴耶識,如果離軀體就走了,是謂命盡,如何在命終捨命,你要學習怎麼死亡。第一個就是平時修行,把妄想當真那就錯了,要把妄想慢慢清淨,死亡的時候才不會起妄想。一般人不修行,平時都胡思亂想,何況是在中陰身的時候,還是在妄想,有時怨親債主來干擾你,在彌留狀態常常有那個親朋好友—阿珠、阿花的,都來要接他去,誰知道是真是假,你的姑媽、婆婆,父母在那兒都不知道,怎麼會來接你走呢?

這些都是怨親債主所幻化,不可以把此當真,如果能修到臨終一心不亂,胡思亂想沒有,幻相也沒有,而是諸佛、菩薩化身中放光,你如果能投入那個光環,到它的光圈裡面,就能往生佛淨土。但平時不勤修,哪裡有菩薩會來接你?就是真來接你,你也放不下萬緣。

第二個是對世間這些親戚朋友放得下,要走就要走得痛快。不要在那裡遲疑,如果是因犯了五逆十大惡行的話,死亡時即到地獄去;修得天道的德行,死後羽化昇天去了。還有的是留下來出生做人呢!做動物!若七七四十九天中陰都無處去,就出生為鬼神了。入何道輪迴,就要看你的因緣。

死亡的時候中陰身現起,梵文叫「普特伽羅」,它是很敏感的,就像剛開悟人的心一樣。一般人的潛意識被開發出來,七天內中陰身就起了,於七日後中陰身又亡。如果你還沒有地方去投胎,或去出生,或去西方或投入菩薩的光環裡,到七七四十九天就落入鬼道。若陽世人在四十九天內一直給往生者做佛事,就有善因緣。如果他平時不修,幫他做佛事也沒有用,因他放不下萬緣。所以平時自己要修,往生的時候有人念佛給他聽,跟他開示,叫他不要起顛倒想,有人在旁邊開示,念頭、幻境、幻影起的時候都不要當真。

「西藏生死書」是鄭振煌老師翻譯的,寫死亡臨終時的情境。修禪也是在練習怎麼死,我們要比一般人早點學習到死亡,早點體會死亡的情境。色身打開來,阿賴耶識開發出來了,如果此識神脫離了色身就會死亡,再回來執取此色身,色身就不會腐爛,人會活下來。如果修行沒有體會這樣一下,也就沒有走到最後,我們說要突破四種魔境,五陰魔-色、受、想、行、識,煩惱魔、天魔,超越生死魔,如此你就能超越三界。

生死操縱在那裡?不是控制在種子發芽,不是控制在閻羅王,所以能夠控制生死魔,才能超越三界。這裡講如何在命終捨命,放下肉體,在喘息中體會一下。我們的肉體死亡後會敗壞,末法時期,有的練氣功、打坐,有的能活到八、九百歲像彭祖。打坐也好,練氣功也好,是修佛法必須走的路,修身再修心,色身打開來的時候,就有放棄色身,捨棄軀命的現象會發生,此時行者自知之,你要體會一下。

修得好的,人家叫你辦事,你還不能。如果氣脈相通的話,識神出去做什麼,有時還不知道,大部份是在夢中出去,有的在神智清醒的時候出去,有的可以白天出去;白天出去,功夫要練得很好,才可以見陽光,初基的人,白天不敢出去,像陰神,大白天是不敢見陽光的。每次大的道場做法會,要請那麼多的鬼神來,另外還超渡、拔薦祖先等,做很多的功德。因緣俱足時,法會殊勝,會陰天或下大雨,你看本來那麼好的天氣,怎麼忽然間天昏地暗,下起雨了呢?那是有個大道場在做法會,法會圓滿結束,天就晴了!你也去體會一下。

那一個道場在做法會,你會有靈覺,去別的道場比較不覺得,若去佛光山道場,做起法會比較靈感,消災、祈福或做各種功德,佛光山系列的道場可以多參加,因為它的排場非常莊嚴,而且參與的師父很多,唱誦能夠感動天地、菩薩、佛。佛光山因為有很多人學習梵貝,人手夠,唱誦佳,所以做的法會非常殊勝;而禪修的道場,實修比較多,所以比較不講究唱誦、讚嘆諸佛、菩薩這一套法會軌儀,不是很如法。20年前,我去佛光山受菩薩戒時,天氣不錯,最後法會誦經時,風雲一直起,很多不可思議的感應。不知第幾天,雨下個沒完,當時還聽到空中有聲音在念止雨咒。

這一部份放棄軀命喘息自知,要用心去了解體會,你不懂,看了不知道在講什麼。行者放棄軀命或重新復活等,要在喘息之間去體會。若是能做到了,以後要捨命時,就駕輕就熟,像古僧大德說走就走,甚至於倒立走或坐著走,都是自在無礙的。

 

16.不放棄軀命喘息自知:

生死事已知,道業已成,空體寂滅已得,若此逃避,是謂自了漢,有違世尊再造之恩德,為繼佛慧命、利益群生,當發菩提心,不放棄軀命,廣作佛事,圓滿菩提,行者自知之。

第十六不放棄軀命喘息自知:放棄軀命是身體也不要,性命也不要了,性命是阿賴耶識執不執取色身,在呼吸之間能突破色身,阿賴耶識不執著色身才自在,才不會受色身所束縛,這個你要體會。最後入滅的殊勝境界既然懂了,不應該放棄軀體與生命,真的走就應該像道家行者一樣,打坐中就羽化了。

如果你常常跑那些高山叢林,有修行人在那兒入定,面目栩栩如生,衣服破破爛爛的,這是經過幾朝代不知道,有的就是已入滅去了。風水好又不常有人去的高山地方,一定有人在修行,現在科學發達的時代,在人世間很少人會有大修行。像心密初祖大愚法師,現在還在終南山還沒入滅,有人入禪定中看到大師在終南山,但也聽美國有人見大愚法師已不住世的說法。

修佛法最重要是求心地的解脫,如果修得壽命很長,但不得解脫,就不是菩薩。外道也可以這樣,功夫也是了得,但是要証到心的解脫,是沒有那個知見。只有佛法才能教人證得解脫,到能夠放棄軀命的時候,就要用佛法的觀念,來轉你的心,生死事已知,然後再能執取色身不去,就能用此色身利益群生。每個人對死亡的體會不太一樣,有的人透過疾病死亡,或經某個重大車禍,神識已起,要離開或已離開,然後又回來,該死卻不死,有很多這種經歷的人,也能知死亡的情況。修行的人在打坐之間,呼吸禪定間去體會生死的事。

如果開悟的話,也是一樣能去體會生死的事怎樣,應該做的道業已成,空體寂滅已知,我們如是幻境的體、妄心的體本來寂滅,此空體面對一切因緣業報都能不動,一動就隨因緣去流轉,隨緣去受生,你修証到對一切境如如不動,面對你的心,虛幻不實在境,不為它所動,你要了解這些。

到這境界,如果逃避、往生了,是謂自了漢,修了好久!好久!好不容易有一點境界,就走了,叫自了漢,有違背世尊再造之恩德,如果你修佛法,証得解脫,對釋迦牟尼佛留下的經典,或釋迦牟尼佛冥冥之中在加持你,你最大的感恩,就是去渡眾生,感謝佛的再造之恩,留下來就要為續佛慧命而付出。慧命是世尊給的性命,或是世尊幫我們所開發出來的般若智慧,要用來利益群生。所以悟到空的時候,就要回凡度眾生,這就是要發菩提心。

發菩提心的意思,是能夠與凡夫在一起,用空無的修證來度化他們,利用解脫的心法來幫助別人。祖師大德說:「向上一路,千聖不傳。」我們往下渡化眾生,其實是向上求佛果。這中間誰來傳無上佛法,不能用人來傳,這是無上心法,是至高的境界,是世尊的心法。只要你精進,只要你修証不被一切妄境所迷惑,只要你心夠清靜,你就可以証法身。法身清淨應緣能化,活菩薩能在接觸眾生之間,它有什麼困難,心地中就能流露出什麼法去應對,是靈通的心法?還是有為法?或是什麼無為法?隨不同的個案,你的心會去展現。心生起有為法時,會叫你念咒,看念什麼咒、拜什麼懺!若不用有為法,從心地之間流露出空性真如體,使眾生得其法益。所以很多心法學得,都是接觸眾生而發起、學得,若眾生他的福德夠,一定要幫助他的話,心會啟發流露自性心法,這是沒有人可以教你的。達到這種境界以後,不放棄色身與性命作什麼呢?當然是廣作佛事。

所謂佛事,度化一切眾生也是佛事,眾生包括天神、鬼神、畜牲、人之類都是,所以度天神有天神法,度鬼神有鬼神法,度畜牲有畜牲法,度什麼有什麼法,很多!這個以後我們都要學的!無上心法以外,還有很多有為法,像入滅以後,怎麼做才能來往其他的世界,這就是佛的境界。怎麼還有其他世界,我們看不見,十方有三千大千世界,光我們這個小銀河系就有很多世界,像南瞻部洲、北俱盧洲、東勝神洲、西牛貨洲,在須彌山的四方都有人住的世界,只是他們的福報比較好,我們娑婆世界人的福報比較不好。

至此境界是「空有不二」。在悟得「空」時,人家怎麼考都能無礙;若我跑到深山裡去,無人考你,就認為心清無礙,這是不踏實的修證。如果是證得「空有不二」,我進到凡夫群裡去,環境很複雜、很髒亂,我覺得蠻不錯的,圓融的時候,眾生與我一樣,可以看得開,看得順眼,這樣才是真的突破,圓滿菩提;否則只有証到「空」,沒有証到「有」。到這裡,整個佛法修行的過程才圓滿,很多外道到這裡,都迷失了,這中間有色、受、想、行、識五陰魔相,世間現起很多怪力亂神,都在這裡迷失掉。不通過五陰所現的魔相,不能超越三界,打開色身後,心要証到解脫境界。

因此,若你說你有所得就是外道,所以《心經》講: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無所得,才能看到你的體性、自性、空性。自性對境不應,如果修得解脫道,就能真的解脫。解脫道不是嘴巴講的,是要實際修証,以很多境界來講,你能放得開,沒有什麼法,很簡單對一切境來磨,不去抓它,証到有成就,就是証到空的境界,才能說是解脫。你覺得西方極樂世界很好,但我覺得處在娑婆世界也很自在,那你要不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悟道的人,不會想去西方極樂世界,在這裡很好,可行菩薩道;眾生個性雖頑劣,但我仍然覺得很好。悟道的人,沒有說要去那裡,下一世還是來做人,希望你還是我的徒弟。有些人,你就要鼓勵他,因為他身心不好,智慧不夠,根基不好,業障太重,這一生不能証到解脫,就要叫他多念佛,與阿彌陀佛結緣,死後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其他留下來的,都是要走菩薩道的。

學打坐如果沒像前述的十六種殊勝走一趟,則沒証到整個學佛的完整過程。只是卡到某一個過程,枯坐而已。

 

17.十六種殊勝境界結後語

修行到色陰魔相現,是有點要開悟的樣子。在這裡,就有神通異能,神通不能執著,一執著就沒有辦法走下去,你要的是解脫,神通只是善境界,不能當真一直走証到空,心裡要了解一切法,心裡要學習一切神通變化,但主要的是要了脫生死,才能証到「空有不二」,這樣才是一條完整的路。再下來,諸法無常,本因緣而生,緣生法生,緣滅法滅,如是認知。

所思包括感知心通的一切念,修到這裡,你說沒有一切念,說不過去,但是所感知所想的,世間森羅萬象,坐觀成敗,無非都是因緣果報,每一個人周圍的親戚、朋友、同修,都是隨著因緣果報在現一切業,你很客觀,超然的去面對這些。

如果你不超然的話,你天天都會發神經病。這個朋友非常好,她怎麼樣了,你就心慌意亂,你一亂,就沒有解脫。坐觀成敗,反正,世間那個不是隨著業,好好壞壞地活著?

如果他有因緣要修行,他就會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助力,在困境中化解出來,所以証到這個境界的行者,想可以想,他不會煩惱,他不再厭惡心裡所感知的,到這時候有兩個心,有一個了了覺知,另一個妄想的心是來自內心,內心第七意識執著第八意識裡的東西,妄想心起,來自於外緣,外緣是怨親債主所現的一切念,這些你都可以清清楚楚的看著它,就能覺知有二個心,慢慢的証到空,就又變為一個心,這潔淨的心,本來不清淨,慢慢清淨回到佛性本來,就清淨了。

清淨的心是覺知的心,覺知是清淨,不清淨已經沒有,只留下一個覺知在,達到這境界時,就是「即心即佛」的境界。佛性清淨,起心動念就是「法爾」的現象。也就是說,不起心動念則已,一起心動念是清淨空體,應外境所感知的一切因緣法,所以這樣是不是心通?這是佛性本來!

真心所顯現的一切法是有修証者的境界,而妄想心、毛病的心、貪愛的心,怎麼能講是佛心呢?習氣毛病都滅,不執著!它才會現!那這時候,心是真心所現,故說「即心即佛」。台灣開悟的人多不多?那個開悟?可以從看他的臉充滿了氣看出來,我72年左右曾經在十方禪林樓上看到一位大德,色身所現的種種是色陰魔相,因不關己事,也沒與他交談。住此魔境要超越,不然就卡死在這裡,有些人開發出一些能力,以為很好,其實這些都是魔相。

《楞嚴經》講你有這些現象是善境界,不要執著,一執著就要著魔了。這些要讓它滅,所以當根滅時,對一切境不起神通異能的話,就會進入心靈的狀態,這時就有覺知、心通了,心是無形無相,心可通、可知一切法,所以有的人以前看得到,現在看不到了,因為他已翻過山頭,進入心的覺知歷歷,覺知很多事,如果放不開,那豈不糟糕?過去、未來都能覺知,那不成為煩惱嗎?

這時候有覺的心還是要滅,覺知的心滅,空的心就生了,悟到空就能脫黏,就能証到解脫,不被一切境黏住,你有心通也好,眼、耳、鼻、舌、身、意,可以看到什麼,放不開就很煩惱,這是沒有悟到空,要學習到好事、壞事,我都無所謂,這樣才有悟到空,悟空才有解脫的功夫。「空」,你一直執著下去,就變成「偏空」或是「頑空」。

因為佛性是「空有不二」的,這時候要把「空」也滅掉,即 「空」生起時,把「空」滅掉。這裡的「空」,是絕對空掉一切法,那邊的「滅」是相對的空一切法,簡單的說就是有法無主,可以看、可以體會很多法,但不做它的主人,這才是「滅」的境界。然後不管怎樣相對的空也滅掉,觀世音菩薩說:生滅滅已,寂滅現前。這是最二句,觀世音菩薩所說的偈語,生滅法已經走一趟了,該滅的都滅掉了,寂滅的佛性才現出來。前講的六結使是生滅法,亦即動滅靜生,靜滅根生,根滅覺生,覺滅空生,空滅滅生,生滅滅已,寂滅現前。

寂靜的體,面對一切能感知,可以感知,面對一切境卻可以不黏,也不被它左右,這叫做相對的滅,那個境界是我們佛性的最高境界,寂滅現出來,整個過程就是講生滅法,把它縮小演譯過程。

生滅因緣,有因有緣,法的因緣是成、住、壞、空,一切法的因緣生起時,它是「成」了!「成」再然後是「住」,一切法是無常的,所以不可能永遠住,是會壞,壞了就入空,空了以後有因緣就又成、又住、又壞、又空。因緣又滅了,然後因緣又起,一直下去,所以這個是生滅因緣。

佛大沙門說,沙門是和尚,世尊是大導師,可以從他所說的幾句偈語,學到一切法都是從因緣而起,因緣滅了,法也滅了,所以你要學一切法無常,因為一切法是無常,一切法是短暫的有相,緣滅它就滅了,所以是生滅因緣。

你會體會的話,如果心不安詳或病痛,你會鼓勵你自己,因一切法是因緣生,病痛與苦難,好在它是生滅法、是無常,過一陣子它會過去,因為因緣不可能永遠住,如果你欺侮人,欺侮了一百年,當然要還他,虐待或壓迫一百年或很長,一般人都會覺得,其實時空裡只是一時,還是很短的一點,何況是三、五天的痛苦,熬一下就過去了,這樣來觀一切法,你也能很坦然的面對一切法,故知世間一切法皆由因緣之聚散而有生滅,此謂因緣生或因緣起。

沒有因緣而生的法,都是你的妄想,「因」者指引生「果」之直接內在原因,這「因」都在阿賴耶識裡面,當然對方也是在阿賴耶識裡面,因果都是指對象,不管你跟那個人結了惡緣、善緣,時間成熟的話,自然會有善報、惡報,所以主要還是內在的因,緣者指外來相助成「果」之外在原因。

「緣」簡單講就有時、空二個,如果複雜講的話,一切事情由「因」變為「果」的,都是有一個「緣」。譬如說你現在撒一個種子,種子是因,你要讓它發芽成果,這中間所有參與進去的都是助緣,這顆種子你要擺在那個地方,放在盆子裡還不行,要一點水份,你澆一點水給它,還要有點溫度,溫度太低不夠它發芽、催化,這中間多長,當然不是幾秒鐘就發芽,還要時間,除此之外還要陽光照射,有時還要加肥料。

所以,以人與人之間的因果來講的話,還有直接、間接的緣,反正這個緣是很可怕的,當初你來法爾是一個人介紹一個人,慢慢延伸,所以有直接,也有間接,間接也是一個緣,很複雜!內在的因有的話,緣是接外在種種的讓因相助而成為果,這些都是緣。

吾人欲辨因果,須了知因緣,有人看到「因」,但看不到「果」,有的人看到「果」卻看不到「因」,有因果之間的緣不知道,你講「因、果」要講「因、緣、果報」,這樣才講的比較清楚,一般只講因果,若僅知因,而惑於緣,則義有偏失,只知因,而不去了解中間緣的作用!即不明因果道理。

溝通小乘與大乘橋樑之一的經論《俱舍論》,舉出因緣法則說明,它講六因四緣,學術上在講的,緣有四種緣,我們以實際的例子來講比較清楚,如果比較仔細去講,你好好去分析的話,會整理得更完美。

「能作因」:這因有它主動的能發揮功用的叫能作因,這因不是被動的等它發作,本身啪一下,有緣就發動,你心與某甲結緣主動想到他,會想到他的是能作因。

「俱有因」:這個因不是只有一個,有很多同時都要參與進去,和在一起才成就這個因,所以俱足很多因,面面俱到個個都有。

「相應因」:有因當然有種子與它相應示然,主動的能作因也是力量而已,相應才是推動事情的過程,相應也是因緣中的一種。

「遍行因」:遍是無所不在,無所不到,所以遍行,以意識心來講的話,第六意識,它可以到地獄、可以到人間、可以到天上、色界四禪以上到無色界等,都離不開第六意識,它三界無所不在,全界走透透,遍行因它的行相就是如此。

再來講有這個因,它什麼時候成熟?那時候做到?就講到「異熟因」,異是不同,”生的”是還沒有緣的時候,若緣俱足了,當然成”熟”了。你有千萬億的因在阿賴耶識裡面,那一天它成熟了,因緣果報就成了。因果本不是那麼簡單,你說你今生做好事,下一生一定出生做好人嗎?不見得!臨死那一念最重要,不同輪迴的因就是異,那一個先成熟,就先受報,這就是異熟。

最明顯的例子:以前有一個國王生前供養很多修行人,蓋很多的寺廟,照道理講死後他一定升天,但是他不修心,死亡來臨,在彌留狀態,他感覺有一隻蒼蠅在他周圍嗡嗡叫,彌留狀態不能打牠,心中就很氣、很懊惱!瞋心一起馬上受報,墮落成蛇類。所以臨走的一念多重要!你看!國王做很多善事照道理可以升天,但是瞋心一起,就落到莽蛇身,瞋心重的會出生做蛇類。不是今生做什麼好事,下一生就馬上會報什麼!

有的人一生中做了多少壞事,臨走之時周圍的人一直幫他唸「阿彌陀佛」,他沒有想他幹過的壞事,現在想的是你唸的「阿彌陀佛」!他不會墮落,他可能出生做人;其實平時不修,要去西方極樂世界是不可能的!死時靠人家幫你助念,你就能往生西方,那有那麼便宜的事,自己又不修行、唸佛,兒女孝順,臨終找人來助唸,唸得好,看你有沒有顛例,沒顛倒這樣可能出生做人。

國王做了很多功德的「因」在不在?這「因」不會滅,那只是一個還沒有成熟的因,那個因先成熟的就先受報,蛇身盡了,也許可以出生做人,或又可以升天等等,這叫做異熟因,所以把它拿來當異熟因的例子。

那個種子先成熟先受報,要清楚它怎麼受報,係由於能作因,它本身就能夠發起與一切緣相應的因,再來就是俱有因、相應因、同類因、遍行因等等,同類因是同一類在一起的時候劈哩啪啦!像同一班上課的同學也是互相會影響,你蓋房子四隻腳是同類搭起來才能蓋一間房子,這些都是一個因緣。

要跟人家講佛法的話,就是講這些,你要記一記,禪宗不講這些,它只從心地講,它管你什麼因,我只要管住這個心就好了,你不要與外境相應,有這個因、緣,不要與它相應,封住就行了,不會去輪迴。故禪宗是直接了當,如如體性,面對緣能不動。如果你懂得太多,不會去用,有什麼用?控制不了照樣還是輪迴去了。(待續)

(89 年 2 月 24 日 講於法爾)


[ 《安那般那守意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