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安那般那守意經》
                      -- 佛門正法數息觀
(4)

                           (本篇文章為張玄祥居士所撰未經同意請勿引用轉載)


三、數息法成就十六種殊勝境界詳解(續2)

13.棄捐所思喘息自知:

行者已知諸法無常,知心本寂,捐棄一切思想,讓心大死一番,讓禪定力堅固,行者自知之。

現在妄想心滅,進入第十三個打坐的殊勝---捐棄所思喘息自知。我們上次講到禪那、講到去惡,講到思惟修,到最後修行禪那滅內心的不清淨,個性、習氣、毛病要斷盡。本來聽到什麼去思維,慢慢修到不執著,第七識的妄想執著要斷除,實修我們內心的不執著,第六識的執著從理念、思考、聽法之間慢慢斷,從有所思都不真實,禪那時都覺不真實。禪那時就會變成靜慮,所以心清淨以後心光發明,這時候你就沒有這些習氣的執著,這樣你才能夠來思惟、思考,有些什事情,自己問自己就能知道。

第十三個打坐殊勝功德,是棄捐所思喘息自知:行者已知諸法無常,知心本寂,我們的自性,本來是寂靜,不沾染,體空因為不黏的功夫所以不住境,對著一些因緣法也可了知。如如不動就是寂靜,而寂靜不是一個念頭都沒有,如果沒有是佛性的話,是石頭,但石頭它能寂靜外,當敲它時,它卻也會「扣扣」地有反應。佛性也是這樣,可以了知、可以鑑照,但不黏不住境、無礙,這樣才是不沾染;如果你做不到,表示這一部份你還不行,貪、瞋、痴、慢、疑還有,或是習氣尚未脫黏,現在要知道一切法之間是無常,不要去抓它,現在煩惱你不理它,明天就好了。

我們的真心本寂,所以不要去思想,主動意念去思想,在想的是誰,是我們的第六意識。打坐時會胡思亂想,就用唸佛號去壓它,能唸佛的心是第六意識。胡思亂想在飄呀飄,你不主動去想,它還是在飄,想到早上的事,想昨天的事情,這些都是第七意識有所執著,有所掛礙,所以心一直在晃動。要把這些去掉,不要想它,讓心大死一番,以後代表你的禪定力堅固到十三殊勝的境界。

如果你對一切沒有執著的話,心就死掉,隨時使它不會做壞事,因為在修行過程之中,你可能會做很多善事,但犯戒的事或壞事可能會做。到這時候,犯戒不去犯了,壞事不會去做了,但是以前人間的善事還想做,此時什麼事都不想去做,我們的體性本來就是這個樣子。

六祖講:「不思善,不思惡,正當那麼時,就是上座本來的面目。」如果我們還沒有修到那個地步,也可以用意解,好壞事都不想,當下一片空,但在空中又有一個了了的覺知,那個覺知是有點感覺到的樣子。但是不修時,人家罵你,你起瞋心,人家打你時,你受不了。你沒有修証的話,光意念、理解沒有用,所以要在禪修中走一趟,過程都是很真實的,你只要學打坐,每個過程都要經過,沒有經過這一趟,你就沒有真正學到佛法。

在前幾堂課只講到呼吸,講身體的振動,修行是要從身、心、息三方面下手,身、息有這二種感覺了,才會說到修心。但很多人搞不懂這些,很多公案都講不到氣,不講氣怎麼修心,不講氣就動不了你的身體,氣走不到腦筋,走不到腦筋怎麼修行?

你現在把它打開了,先練習歡心,再練習不歡心,憂喜苦樂的受,五受中的憂喜是屬於心態的,苦樂是屬於身體的,最後一個捨念清淨,先來修再來証。三禪、四禪以後都是捨念清淨,還未修到這裡妄想都會起來,所以自知內心妄念不實喘息自知,這裡講內無所復思喘息自知。

再來把你所想的能拋棄,對內境、對外緣都能不動,慢慢的心會死掉,這裡心大死一番,代表你的禪定力到十三殊勝境地這裡。進入心的靈知靈覺時,心有感知,心有靈通,然後如果守不住就沒有定,如果能夠見到、了知後,如如不動、不住境、不掛礙,這就叫禪定。

如果沒有修到內心有覺知,是心沒有打開,所以到底你有沒有開悟,有神通代表你心有開悟,如果心通都沒有,那怕見光,見什麼..,氣很旺等都沒有用。心有靈知靈覺,有煩惱、有害怕就有妄想,現在要練習碰到逆境、順境、善緣、惡緣,都要讓心大死一番,反正對我都沒有意義,這就叫做心大死一番。

心大死一番後你的禪定力就進步,禪定不是嘴巴講「禪定!禪定!」,就能得禪定,是要從境界裡去磨練出來的。所以有禪沒有定是散亂,有禪也有定是真正完美的禪定。為什麼說禪定力要堅固,是對一切法、一切境都能自在無礙,有的受念頭的影響心就亂七八糟,有的受外來的境界干擾就心慌意亂,這些都要練得心像銅牆鐵壁一樣,讓境無所能入。

像達摩祖師在等待傳承的人的時候,面壁九年,無所思,讓心如如不動,所以他常常講心要像石頭一樣,沒有縫隙,一個縫罅都沒有,代表心大死一番。是順緣、逆緣,什麼緣,你心認為對的、不對的、感應的,都要放下,那才能心大死一番。在《楞嚴經》來講是感召懸絕,你不知道心的輪迴都是心的感應,不管你在地球那一端、或在地獄道、畜生道、或在天上人間,只要有緣的心意常在互相衝擊。如果是惡緣就惡念相扯,善緣就善念相扯,非常可怕,所以你要曉得修証解脫的真實道理。

在心的靈知靈覺把它懸空、把它斷絕,所以要能清清楚楚的了知、鑑照,然後能如如不動。很多同學有能力知道誰在想我,他心感知馬上想對方,兩個心互相交互了!碰見了。有修行的人,一感覺馬上要斷掉此相應的心念。在世間禪定的人以為是心通,所以知道他在想我,我就打一個電話給他,對方說我剛想到你,你就來電話,很可怕的!不知道輪迴就是這樣!

你現在如果進入涅槃境,或往生的時候中陰身現起,這是《楞嚴經》講的,中陰身現起梵文叫「普特伽羅」,臨死時中陰靈通力很強,感召力很強,與你有緣眾生心念常能相感召。密宗說中陰身時是什麼都看不到,但與你有緣的,它在那裡你就能看得到他的光。西藏的活佛為什麼死後會出生到那個地方---台灣或某處,他有能力先觀察。有的是中陰現起時,看到那個地方有光就趨往前去,那個有光的地方就是與你有緣,沒緣的是什麼光都沒有。光是一個好兆頭,阿彌陀佛要來接你也是現什麼光,中陰身救渡法中說,第一天阿彌陀佛來接你,會現什麼光,你要放下一切世間的一切,將你的身投入那個光中去,跟阿彌陀佛去往生。若佛來時,偏偏你還是在那兒流連,掛念很多親戚朋友,很多財產,幌呀幌!第一天過去了,不能往生了。

第二天又你對亡者開示,今天是某某菩薩來接你,會現什麼色光,你要放下一切投入此光中。業力愈重的愈放不下,一天過一天,搞到七七四十九天後也不往生,到最後會變成鬼神。四十九天跟你有緣的光會現,出生做人還不錯,不要墮落到畜生道,還有的影相會現出、或其他的境界,這個不能去,那個不能去,在練禪修方面就是在練這個。

平時因緣牽扯時,就是在斷這些因緣,你打PASS給我念頭可以,我不會跟你一齊擾和,你要能把它斷掉,就要讓心大死一番。修行是很現實的,不是你懂得些名相,背了一些經典,如《楞嚴經》講的,你有沒有練到感召懸絕,懂得很多佛教的道理,但做不到也沒有用,也就是說禪修就在練這個。心眼開了!這種靈通力更大,要修到如如不動,知但不為所動,所想的當然是與感召有關,時常要拋棄感應的心,不以心意念來想。

 

14.不棄捐所思喘息自知:

諸法無常,本因緣而生,緣滅法滅,如是認知,不再厭惡而棄心之所思,世間森羅萬象,坐觀成敗,行者自知之。

第十四個打坐殊勝的功德相,是不棄捐所思喘息自知,你如果讓心大死一番的話,在佛法上是證到空,悟到空是代表有解脫的境界,境界來臨,眼前的因緣來牽扯,能絕對地空掉此境而不理,永遠這樣下去也不對。

我常常畫一個圖來代表,開始初發心,有緣要學佛,做很多佈施、持戒、福德,佈施是修福,供養諸佛菩薩,持戒是修德行,功德圓滿,修一切忍辱法,很精進修禪定,有一天因緣成熟世間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如果能夠進入色界四禪天,再過去就是要打開色身,開悟!進入無色界時沒有身,這身不是我們肉體的身,是沒有質量的身,在虛空中但沒有質量,色身沒有了,只剩下一個心。

觀空智,破一切法的執著,破一切法的真實,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法本是不真實,這是《金剛經》上講的,破一切法不受它左右,到最頂點就是悟到空。

「空」有二個層次,不管事情真假我都認為虛妄,這是絕對的空,修證到這裡,心大死一番,有的世間事卻是能把它化空的,所以須菩提是証空第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是修証像須菩提一樣,一出生家裡的傢俱都沒有了,過一段時間又現出來,這是色即是空的最高修證。

有一同學第一次到我們道場來,第一次拜佛,佛像都不見了,他體會到色即是空,所以佛像也是空,不久佛像又現出來。如果是破色身體會到空,一切相都是空的,你受菩薩戒,有一戒是要去看有病的眾生。看時不必用神通,那個眾生生病你去看他,看他時不必有怎麼樣地作為,他就會好的。証到空的菩薩,見到你業力自能化空,這不必用神通力,不必學很多咒語,也不必請鬼神來做,就能超越業力,問題是你有沒有証到空,對事情是否都能無礙。

証到空者,走到那裡都是空,証到空不是用嘴巴講,証到空之後不是永遠停在空,這時候就要回返。悟到空是善境界,悟到空是能解脫,一切業緣都抓不住你。我們凡夫有業障,因為執著一切的念頭、一切的影相為真。解脫的聖人都是在練習十一、十二、十三等殊勝境界。這心一下子有,一下子沒有,一下子對,一下子不對,一下子怎樣,把這些都能無礙,能推翻,我想的不是真的,我的心都不對,這樣就是一直在超越。

你練得光溜溜的像球一樣,業風吹來,它就轉過去;我們的心若有稜有角,業風吹來、滾起來時,一件事就卡住,就抓來煩惱,他認為這是真的,如此當然沒辦法解脫。要練得貪、瞋、痴、慢、疑都沒有,心像一個大圓圈一樣,不管業從那裡來都抓不住你,要練到這樣。沒修行的人,心非常執著,不健康的人,起懷疑心,這人做什麼事對不對,如果你心坦蕩蕩的,管他害不害你,如果你真的自在的話,他害不到你,因為你悟到空,只怕心裡害怕、掛礙的種子在作祟,不是人家真正害你,是被你真正的煩惱嚇死。

所以修行是斷你內心不清淨的習氣,把它掃得片甲不留,知道空性就是聖人,聖人就有解脫的知見。你是不是永遠自在,不理人間的事,就是有空悟的境界,你也不能永遠這樣,這是小乘行者(自了漢)。這時候要發願度眾生,否則你只有走到半途,你修行如果走到這裡,說我都能自在,我都能無礙,再不往前走,那只有在走到空的一面而已。

除此之外,還有「有」的一面,所以要學空有不二,也就是說我練到空的時候,是達山的最高點。到時就要下山坡,以前我在修空觀的時候,這個門都閉起來,不去攀緣-自閉,因為我還練不好,心會亂,所以什麼都自閉起來。練到這裡知道一切法都是虛妄不實在,諸法因緣生,緣滅法滅。因為是諸法生起時,我能無礙,那我守住空的時候,知緣無常,不可能永遠下去,會轉,會滅,緣滅時法也滅,法滅就空了,所以解脫的知見就可以証到。

証到以後要學「有」,是開放你的心,接納眾生,以前我看不慣,現在我聽、看,這個人做得對、不對,我都無所謂。以前見人做不對,就要罵人,見作奸犯科,就要跳腳的話;現在體知那是他的業力,要罵眾生之間,即知這是無明所造的一切業,你會憐憫他、可憐他。以前嫉惡如仇,現在你會想辦法幫他、渡他,這時要回返、要接納眾生。

走到空是出世間,離開世間逃避世間,為了完成我的道業我要回凡,從出世間裡跳出來,讓我們把出世間當做空,悟到空,我再加一個出空,空裡面走出來到那裡去呢?走到入「有」,回返的路走出來,與凡夫沒有兩樣和眾生在一起,誰知道你修得好不好?但是你內心自在解脫就可以與各層次的人擾和在一起,不會顯現出你高高在上,也不會顯現出你德行很好,或是有什麼神通變化,就和一般人一樣,但有解脫自在的心,有慈悲的心,勇往直前的心,你一直在付出沒有為自己想。所以如此能夠圓覺的話,那就是菩薩,慢慢一直走,圓覺的終點就是空有不二,整個修行過程要這樣才是修圓融的。

剛剛說第十三捐棄所思,以前是認為我所想的都是妄想,或我所感知的是冤親債主的作弄,我心通感知業緣,這些我要超越,現在既然能超越,我還怕什麼呢?所以我就不捐棄所思,要練習回返入有了。諸法無常,緣滅法滅,懂得這樣世間所碰到的如意事,沒什麼好高興的,不如意事也無常,幾天就過去。像你在行菩薩道三天、兩頭生病,這是在做事。祖師大德說,不要落在無事匣子裡面,你說身體健康,天天無所是事,這不是菩薩,菩薩每天好像都在生病,你看那些大和尚或高僧大德,好可憐!每天病得奄奄的,但要說法時,精神就來了,一下台就要吊點滴了。他已經很習慣這種感受,你看他很可憐,但他內心很安詳,色身講起來是沒有好好吃飯,抗體也比較差,接觸的人太多了,緣雜,每一個人背後都一大堆眾生跟著,怎麼不會把身體搞生病呢?但生病就吃藥、休息,下一次上台又唱又說,下了台又病。每個師父帶禪七或長期做法會,他都在生病,但菩薩都不怕生病,這個臭皮囊能用就用,不能用就再換一個,解脫出生再換一個,這就是諸法無常。(待續)

(89 2 24 日 講於法爾)


[ 《安那般那守意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