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楞嚴經》體認三界火宅(6)


五、無色界火宅 (續)

1. 無所有處是聖道最後地

四空處定中第三的無所有處,因能捨一切法,符合聖道能盡捨故。佛尚因此而將無所有處獨名捨,故有聖道地者認為此地為最後地道,於此地獨立捨之名。又此地近捨假想、勝解、無邊行相,粗觀解故獨立捨名。故佛曰:此地棄捨作意、功用、無邊行相,心、心所法,無功用住,故獨名捨。

《毘婆沙論》中云:「有七種依定,我說依彼能盡諸漏,謂初靜慮,乃至無所有處。比丘當知想定,能達聖旨。想定者,謂四靜慮、三無色,能達聖旨者,謂能起智斷煩惱、修道、盡漏。或有生如是疑,非想非非想處,既非聖道,若世尊弟子生彼處者,依何能盡諸漏?將無彼類不由聖道得阿羅漢耶?為令此疑得決定故,說彼依無所有處得阿羅漢果。」

 

2. 非想非非想不是修無漏道地

契經云:五趣雜居地(欲界)、非想非非想處地二地沒有無漏道,何以故?因二地有根本,諸無漏道斷有根本,故無漏道在此二地中無。復次,諸無漏道能斷二邊住於中道,而此二地處於下上邊,故無有無漏道。另欲界無定亦無修地,非離染地,而有頂地闇鈍不決似疑。諸無漏道必依定界修離染地,明利決定故,而此二地無。復次,欲界地中掉舉增上,有頂地中,寂止增上,故非無漏道所止處。

 

3. 四禪八定非究竟

《楞嚴經》云:「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迴心,鈍阿羅漢。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上述《楞嚴經》云言,在四禪五淨居天小乘行者,於捨心中,發明智慧,慧光圓通,故能成阿羅漢,入菩薩乘,這種行者名為迴心大阿羅漢。另類達四禪境界行者,未能發明智慧,反而對色身及心識有所厭惡,故盡一切辦法,想去除色身或心識等,首先在四禪境時,窮色令銷,以觀色空,突破色身,得入空無邊處定;次因厭空而捨空就識,因而入識無邊處定,久而厭識之蕩不定,故進而窮識令無,從而進入無所有處定中;在無所有處中,因鑑於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迴無所住,乃窮性令盡;但因住無所有處定中,性因境有,又因境無而滅,發宣盡性,然性若盡非盡,乃入非想非非想處定中。如是行者窮色、心入空,但不明空理,故不能盡得空理。

真佛子當下體知,自性本空,諸法因緣而生,本是幻有之有,不待滅其有相,祇要不著不黏,即是悟得空理。如是悟得人、法二空,便是轉入大阿羅漢境界。若不那麼樣時,則住不還天中,雖學習聖道,但心窮不能得悟無上道者,如是一類不能迴心入菩薩乘,名為不迴心,是等聖人屬於鈍阿羅漢者。

諸四禪境界住不還天中行者,能迴心入大阿羅漢,成就菩薩道,但也有鈍根阿羅漢不能迴心入菩薩乘,乃住五淨居天中,此等行者都不入輪迴之流。但從四禪境界中,厭心虛狂,而誤修入無想定者,及諸外道四禪三福報天(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因此等行者窮空又不能盡得空理,走上窮空不歸路。如是等行者迷失於有漏等法,更入無聞之境,天壽盡時,定力衰退,當得又入輪轉之業流中。

故色界四禪與無色界四空處定,合稱四禪八定。行者修證至其中任何一定,可謂難能可貴,惟行者縱使證得非想非非想定,壽命八萬大劫,但壽命將盡時,定力退失,仍與凡夫無異,還受輪迴。蓋因四禪八定是依有漏、有為、有我等之五蘊法而修,猶未脫離三界生死,故言非究竟。

 

4. 成聖之道路

《楞嚴經》云:「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入輪。彼之天王,即是菩薩,遊三摩地,漸次增進,回向聖倫,所修行路。」

如是經中所述,六欲天、四禪十八天,或甚至是四空處定等廿八諸天,其中諸天各個天神,都還是凡夫,因業緣不盡,都留有所執之毛病,故修有漏善業,便會酬答有漏業果,雖上生各個天界,但不管天壽多久遠,壽盡還是要受輪迴之苦。

而各天之天王,都是悟得菩薩道者,雖住各個天中,除遍遊各種三昧正定中,且還能增進其三摩地之種類及層次。此等天王菩薩雖住各天中,還能以所修悟者,教化其各天天神,讓他們也能得聖倫,讓他們也能走解脫的修行正路。

 

5. 無色界凡夫之因緣

《楞嚴經》云:「阿難!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

經云無色界四空處定中,空無邊處定,以滅色身而入空無邊處;而識無邊處定因識緣過去、未來、現在,緣識亂定,故又用滅心法得無所有處定,在無所有處定中,定性現前,境有應境是為非非想,境無境空是非想,如是等天神均因無身,而感召無色之業果。從空無邊處定到非想非非想定等,名稱為無色界境界。

 

6. 三界眾生之因緣

《楞嚴經》云:「此皆不了,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沉溺,補特迦羅,各從其類。」

從欲界至色界,從色界至無色界等眾生,都是因為不能明瞭吾人之本來妙覺明心,此妙覺祇是能鑑境、照境,應因緣而現各種境界、影像等,若能心地發明者,無有能黏諸境之習氣、心病,則無妄執心生起。可惜一般凡夫或世間禪定天神等,當妙覺生起性用時,幻化諸境都當是性用所生諸法,法法真時,只是在定中能無執,但此將妄有當真的妄習不去除,故會積妄成習,當積習應緣發生時,無有三界之象,卻認為有三界之實,故妄執三有而去受生。

當三界業緣現起,諸三界有漏善業行者,或為惡業等眾生,於各個善業所修證者,及造惡業者,妄執取相而妄隨其境,因是受其業感而入地獄、餓鬼、畜生、人、阿修羅、天道及四禪不還天等七趣中。其行者各個本命終了時,其中陰身(補特迦羅)隨本有漏善業、惡業,各隨本業感召而入七趣中。

故我等佛子應當知,當生已悟得菩薩位階者,當勤習般若波羅蜜多,使能得無上正等正覺菩提。未能悟得菩薩道位階者,當先修習小乘法得小乘聖果,入四禪五淨居天不還果中,再於此天界中迴心向無上菩提,成就大阿羅漢果位。若是鈍根阿羅漢居於五淨居天中,但也不會再輪迴的。不然無知行者,在世間禪定中,不學佛教四聖諦、十二因緣法、卅七道品、六波羅蜜等諸法,雖有所得,都是有漏善業,感召有漏善業天報,天壽盡時照樣輪迴的,故行者不可不慎。(待續)


[ 《楞嚴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