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WLOTUS.JPG (4513 bytes)《楞嚴經》想陰魔境(3-5)
                     - 懸應冥感相


5、懸應冥感相:

(1). 經文: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元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應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勞。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師本善知識,別生法愛,黏如膠漆,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為菩薩。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口中好言,我於前世,於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此名癘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2). 釋解: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

又諸行者證到受陰虛明靈妙,感情領納作用已經虛明而靈妙不黏境了,不受其境所左右,對一切境界已經不動感情,自在的不為一切境所黏。感情作用清淨了,才是受陰盡;受陰盡的人,他的意生身就會起了,所以受陰虛妙,不招邪慮,他的自性圓滿清淨,對外在一切的境界就有圓滿定力。

「三摩地中,心愛懸應。」

懸者是虛而不實,應者是感應道交。行者在正定中,心卻喜愛上超現實的感應道交,與諸佛、菩薩及多生有緣另類行者懸應。我們修行本是要將心吊起住於虛空處,與諸緣不相應,那就是《楞嚴經》經教中所說的感召懸絕了,斷絕與一切因緣相應,才能證得解脫知見。然而住此三摩地中的行者,如讓你的心與似有若無的因緣感召相應,長久以往就會出問題的。懸是不真實,不用心,如用第六意識去想的話,那是本身意願這樣,意願那樣。「懸」就是「虛」,不是有我,主觀意念很強地去要求。如在不想念之中會感應到很多事,這不是很好嗎?很多人在禪修過程之間,感應到某人幾天後會如何如何,你為何會感應到?與你有何相關?這就是你這個人讓你的心亂玩、亂跑、胡思亂想,讓心過於散漫了。

因與懸空不實的這些因緣相感應,可能認識不真或不清楚,總易被魔所趁,終致而迷失。聽到很多修行者常講,今天觀世音菩薩來看他了,昨天濟公來探班了,前幾天媽祖婆來幫我治病了,隨時都有很多神、佛來他修行處,是真是假真是難以辨別。其實是真佛、菩薩加持時,大多是無形無相的,行者逢此因緣當自我警惕。

如心不清淨的行者,不去自修淨心,反而要求感應,求菩薩保護你,現在沒有錢,希望菩薩保佑買股票能賺一筆,不要多,十萬元就好,雖是很小的欲望,就向菩薩求啊!求啊!結果真的相應,有一次就有二次,於是你貪求的心就生起,就想再來一次。

我常講一般人為什麼會起壞心?什麼時候起壞心?都是在最艱難的時候,把持不住才起壞心的、起差錯的行為。若還有錢的人,不會說故意要奪人家的錢財?不會。如會頭若不是日子難過,不會倒你的會錢什麼的。或我借錢一定會還,等到三餐不濟時,錢還不出來,不還不行,要還又沒有錢還,那只好跑路了。

古德云:「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良。」在情況不對時,才知道你是勁草、忠良或是柔草、奸臣。太平盛世時每個人都很忠貞,等到國家處於危急時,才看得出這個人是否忠於國家、主子。你會不會作奸犯科?如果你家有千萬財產,在尚未花光錢之前,沒偷人錢的道理。等到錢花光,欠人一屁股債時,一天輸五百萬,二天就輸了一千萬,那時看會不會去作奸犯科,人在苦難的時候,問題都來了,這時心不要去想,要求感應!菩薩道上沒有祈求,有人就是說:我相信佛法,我拜佛就是要祈求,祈求家裏的那一半能升官發財,家裏的大小平安,小孩考上好大學,一切隨順。真正修行什麼都不能求,有求就相應的話,有應時就會常常想「相應」。我們有位同學也有這種靈知靈覺的力量,他常常有事就求:菩薩啊!保佑;菩薩!我現在沒有錢,看怎麼才能拿得到錢。

如果你要證到解脫,則什麼都不能求,求升官、求發財、求事業順、求事事如意,求神通異能,這些都不應有。那這個人活著不是沒有意思了嗎?心死了!要保持你的平常心,不求諸多感應,你還要感召懸絕,證到最後五陰滅盡,普特伽羅(中陰身---輪迴之身)能感召懸絕時,這無所求,這不能求,連要解脫的心都不能求,這樣一直用功,諸緣不黏就能成就解脫道;當碰到困難我就去面對困難,但不要搞得灰頭土臉,要沉著應戰,也就是以空無的心態,不動一心,看對方怎麼辦?今天以這樣對我,我也不動,明天變那樣對我,我還是不動,後天再變新花樣,我還是不動,它越變越多花樣,變到最後它已無力再變了,但你卻總是抱持一境相應。

世尊嘗言,當行者打開色身時,世尊就會以身化、語化、意化等三化來化導你,該現身則祂會現身,一現身,你的心就會很篤定,你在夢中也好,定中也好,當你看到佛像、菩薩像,一定是很歡喜,就是沒有歡喜心,也會覺得很篤定,不管是真的、假的,反正我看到就心安。有必要時祂會現一下,當你起心動念對某種境界迷糊時,祂會給你一個意念,「放下這個,放下,放下。」你以為是自己在告訴自己放下,其實有時是一個念頭飄過來教你放下,放下。那你又會想,老師不是常常要你們「放下,放下。」究竟是誰提醒你放下,也搞不清楚了,是菩薩?還是另有阿誰?

「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周者周遍,流者綿延不絕,精研者精用其心研討。行者無所不用其極的,去貪求種種冥感,冥冥之中的懸虛感應道交之事。行者善用自心對某種因緣,不踏實想去感應種種因緣,成就種種異常事端。如果你對「懸虛感應」的現象,心產生喜愛的話,就會周流精研,貪求冥感。周遍一切現象入其法流不絕,你都希望去試試看,去研究一下,去鑽研一下,這樣試試,那樣試試,去追求這種冥冥中的感應。當你貪求的心起的話,可使天魔,候得其便,知道你喜歡這種主觀意念的感知事情,那天魔就很容易製造機會,想辦法來毀滅你。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元不,覺知魔著。」

行者生起心愛懸應後,又周遍法界想得諸多冥感相應之事,天魔就等到了下手的機會,現在知道你這個人很喜歡玩這個感應心法,天魔終於抓到機會了。他先飛出魂魄去依附在第三者無知人的身上,於是此被魔依附的這個人,突然間就會不經熏習而能講經說法,講得頭頭是道。被依附的這個人原不知道著魔,若自己知道著魔,則這個魔的力量不夠強,或這個人的本心,以前有修行,過定力、智慧強,會加以警覺的,一般魔找的是比較沒有智慧的人來依附,假借他做這壞他人修行之事。

「亦言自得,無上涅槃。」

此魔著之人亦言自己已得無上涅槃,這類人已有點超能力,卻不知什麼叫做「涅槃」,加上魔力的唆使,會誤以為自己證到涅槃境界了。佛道是無所得的,有所得即不是真正的佛法,佛法只是在幫你恢復佛性的本能而已,真正無所得的。此魔著之人他不是從聞思修等得正定的,不是真正從禪修中慢慢漸進得到的,而是突然之間因魔飛精附人,突然得到此種能力,有此超能力就自以為是證得涅槃了。

「來彼求應,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捨離。」

此魔著之人依魔的驅使,來到喜歡懸應的善男子處,敷座而坐下來並說起法來了。同時也讓聽法的人看到魔著的人之身體,有如數百或上千歲的長者,童顏鶴髮,對此神變魔著人,各個心生起愛戀不尋常之情素。

另方面也可說,魔著之人現百千歲之身,亦即是天神高大身,天神身高都是以幾由旬來算的,如梵眾天天神身高半由旬,一由旬40里,半由旬就有20里高。行者要觀想自己身體高大、高大,讓你有堅強的自信力,要有自信力,高大是你的形相。世間人就算沒有能力,但身體很高大,往那裏一站,好像他比我強,其實他沒有力量,你一捶就可以把他打倒;但是只要身高一高大,我們就覺得他有力量。天神的身高是果報如此,身體很高、很高的。

有位同學在禪修打坐的時候,發覺前面有個我,卻是很高大,很高大,這是天神的境界。說起來佛的身長有一丈六,覺悟者不在身體的高大不高大,只有天神才會很高大、很高大。所以真正解脫的行者,不在於身體的高大,身體高大是天神的果報身,故不要去求身體的高大。

民間信仰有所謂千歲,千歲是天神的壽命,到修入色界禪定的行者,其天壽是以「劫」單位來算的,有「小劫、中劫、大劫」之說,當百、千、萬都算不了時,就用「劫」來計,一小劫有一萬六千八百年(16,800年),20小劫為1中劫,20中劫為1大劫。修到非想非非想處天時,行者天壽有八萬大劫,這是世間禪定壽命最高的,也就是無色界的有頂天「非想非非想處天」,他的果位餘習感召八萬大劫的壽命,故16,800 x 20 x 20 x 80,000 = 約537.6億年,若以我們凡間的曆法來算就有這麼多年,所以百歲、千歲就代表欲界天裏面的第一天、第二天,他們的壽命、他們的身高、形相也是有那種樣子。

一般人來說認為長得高,就心生歡喜,當然心生愛染,對於色身這麼渺小的人,對其果報身可以有這麼高,那不是很好,故「不能捨離」。若你是無色界的天神,只有一個心,沒有形相,如果你心中還有個世界,不管是初禪、二禪、三禪天、四禪天境界的天神,那你的果報大概就在那裏,我的身體如百歲天神,千歲天神,那就會心生愛染,不能捨離。如果你突破了色身,什麼世界都沒有,那當然是無色界,那時修佛法,修不被業所轉,那你就解脫了。

「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勞。」

既然魔著之人現百千歲身,又可能現天神高大身,使得諸聽法眾不得捨離,願意身為奴僕,令其差遣,且飲食、衣服、臥具、湯藥等四事,皆能不斷地供養。俗語說有事弟子服其勞,有美食先生饌。眾人因被迷惑,所以心甘情願四事供養,以大小事情都為他做,不覺得疲勞。你可以仔細看你周圍之間,也有這種情形存在。你覺得某個道場風範,所作所為都不大對,但你看其徒眾們每一個人都心甘情願,做得甘之如飴,師父已經在法院快被判刑了,他們還說這師父是無上的,沒有比他更好的師父等等。他們被魔力攝受以後,都失去了正知見。明眼人一看,聽他講一句話就知道這不是正法,而他們卻把他看成是寶,如同佛菩薩再生一樣,所以不覺疲勞的四事供養。

「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師,本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未曾有。」

這個魔著之人令他徒眾的心,各個體知,認為他就是前世的導師,本來就是大善知識,對修行無所不知,對道理無所不懂。我可遇過有個無知修行人,入色、受魔相時,錯認邪魔外道為先師,不只是這生為師父,還稱久遠前他也是我的師父,已經是精神不穩定、錯亂了,還是胡言亂語地、念念不忘此師父。

因魔力的攝受故,眾人之心特別產生一種對他所說法的喜愛,愛得失去正常的情事,參雜一些感情作用後,變成如膠似漆地不能分離,向心力很強,為此團體的奉獻不餘遺力,此情此景對心境的影響深且遠,不似以前發生過的景相。

有的人對某道場的喜愛是短暫的,像一般客塵,來來往往,緣生緣滅,聽得如法,他會待久一點。聽不如法,一次就再見了。有些人一聽,這裏聽的與我在別處聽的不一樣,不聽了;與我理解的不一樣,也不聽了。其實你在別處所聽的不一定就是對的,但你認知這是對的。說穿了就是「無緣」;「無緣」再怎麼講也沒用,故你也要善觀因緣,哪種料子,聽哪種法,這是勉強不來的,不是那個料子,硬是要拉來聽這個法,他也聽不下去,故一切講因緣。一個道場有人進進出出、很多很多異動,這是很正常的。

你去個不是正法的道場就不一樣了,一去就粘住了,要走也走不了,為什麼呢?因為你的心被攝受住了,你看不到他錯誤的地方,當然這種人就是沒有正修,前世沒有真正培養智慧。有正知見的人,聽一句話,看一個動作就知道講法者對不對了,更高超的人,連走都走不進去,不必去看看,有的人說去探探路、聽聽看,有些同學很好奇,每個道場都要去看看,他們跑的道場比我多得多,我前後大概跑不到三個道場。每個道場在台灣都很出名,當然是不錯,不是說不好,你要去看看,到底是怎麼樣也無可厚非。

某些道場不對,雖然你沒有親自去親眼一見,但聽別人一講就能知道是與非,如果這個人有著作看一看,大概就知道這個人大概在哪個境界。如果你沒修證的功夫寫出來的,只能讓人家看出你只到哪裏。所以最好是不要亂寫文章,真正行,你寫出來的還無所謂,如果你看到這個,覺得不大對了,就不要再去看了。

某些道場在修光明,主持人天天能發不同光,徒眾也天天為光搞得頭昏腦漲。修行者知道身體會發光就好,能發光也不是高的境界,會發光是二禪天的境界嘛,知道就好了,你想不想去二禪天?如不想,就不要再去搞這些。很多人喜歡亂跑道場,亂跑有一個壞處,你跑好幾個道場,你的精神沒有寄託力,到最後有問題時,沒有人會真正為你化解,問題就出在這裏,如果說你心不變,哪個道場修行法門好,薰習一些法也好,你的觀念這樣就這樣。如果你既在這個道場薰習,又在那個道場薰習,到最後到底你是哪個宗派?哪個中心位置點?所以你拜了十個師父,你等於沒有師父,沒有一個人真正願意教你。例如我跟你講,應這樣,你就說:「但那個師父講怎麼樣、怎麼樣。」那就不要談了,談不下去了。所以說:十個師父等於沒師父。

佛法到處都一樣,你哪個階段應該接觸到什麼法,那是必然的,譬如說我現在是高中程度,就應去讀某個高中。是大學程度,高中所講的都懂了,沒什麼好學,那就應跑到大學程度的道場去學,看看大學部已聽得差不多了,好像什麼都懂了,也沒有興趣,再也沒有以前那種衝勁。又開始在找新的道場,於是就找、找、找,找另外一個道場,這是研究所的道場,你就會在此道場聽下去。如果你只是高中程度,結果一闖就闖進研究所的道場,結果鴨子聽雷,如果是有善根還不錯,會待得下來,待了一年、二年、三年,多少也能聽懂一點。如果是聽不懂,聽不懂就走了,當然他會去找一些較相應法的道場去接觸,等他十年、二十年練了一身武功,再回來研究所的道場一聽,剛好現在所講的就是我所需要的,那時就契合了。

所以不是說每個人什麼法都可以聽,適合哪一個法每人都不一樣,有時不要太雞婆說:這個法這麼好,定要拉更多的人來聽。他根本聽不進去嘛!或者這個法雖好,但是他背後的那些無形因緣,處處阻礙,讓他無從入門。在這個道場講的都是無神論者,你知道嗎?哪個護法可以受理無神論的?都是自我為尊,以尊神為修,這裏面很複雜的。不是你決定能上這個課,你周圍的有形、無形護法還要同意。你心中要有個菩薩護持,你才有辦法聽大法,並不是說我心中沒有菩薩就沒有佛,不是的,而是當我們的心清淨就與諸佛菩薩相應,我們講的是這個,而非是在說祈求:菩薩!你要保佑我啊!你要教我解脫這個苦難啊…….等等,本道場不是在講這個,而是在講你的清淨之心不被妄想、習氣所蒙蔽。

「是人愚迷,惑為菩薩,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

被天魔附身的人玩弄後,反會認為他是真正的菩薩,都來親近他的心,依他所講的法,盡量想學他。一個正常的人接觸他後,就會被他所說的話所迷惑,你看他講不對的道理,第一次聽不管他,他的見解和我不太一樣,第二次聽耳朵就比較順了,起碼不會像第一次聽那麼不順,第三次聽也滿順的,第四次聽後就痲痺了,以後你就會轉述給他人聽:「剛才師父講的是怎樣、怎樣……」。

親近其心,就會受其染,不光是只有你被染,你還會改變別人,薰習就是這麼可怕的力量。所以你一看就會覺得不對的,某些人會迷糊到被迷惑在某道場裡,尤其是邪魔外道的道場,還是一大票人相信,你會覺得很奇怪吧!這就是親近其心,破壞本來的現行所修證到的境界。在行為上因心已疏於防範,破佛律儀,潛行貪欲的事情就會慢慢發生了。

「口中好言,我於前世,於某生中,先度其人,當時是我,妻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

正常有修證的人,對佛法的道理懂得深入,不會講一些怪力亂神,不能意會的事。而此魔著之人現些神通後,正法不講,如何修行不講,講些什麼呢?講我在前世與你有緣,前生我是你什麼人,你是我什麼人,如你等是我妻妾兄弟,我今生要來度你們,與你們相隨要前往某某世界,要奉承供養某個佛。

在座很多人,常在夢中會夢到,同學、父母或以前某些事,在阿賴耶識會現出來,這些有什麼意義?這是沒有意義的事情,以前的因緣是有,沒有以前的因緣,今生也不會湊在一起,這是真的。但講這些有什麼用?就是為了迷惑大眾才講這些,如以前我是你們師父等等,好像不是今生才結的緣,好久好久以前就是這個樣子了。

以前去過梅花山莊,有個黃小姐破了色身,處在魔境相中,她說:某某天是他以前的師父,我今生還是他的徒弟,以後生生世世還要做他的徒弟。她已經有問題了,還說他要追隨師父到底。不管是真的,還是神智不清的妄想心,這些前生今世的因緣扯來扯去是沒有意義的。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還有人說:我是仙女,仙女下凡,出生來人間。如果是,那又怎麼樣?除非是須陀含、阿那含果的行者,再來人間然後修行又生天上,前者來回七次證阿羅漢果,後者來回一次證阿羅漢果。如果不是這些聖人下凡,一般仙女下凡是再輪迴的開始,沒修的話照樣淪落的。不可以沉迷在前世仙女那種高高在上,現在既墮到人間來,就應老老實實的做人,所以上一世不代表什麼,今生要把握住時間用功,這才是最重要。

有位高中同學是藝術家,很會繪畫。有次去大乘精舍見樂老師,見我在那裡上課,就又聯絡上了。一次去算命時,有人告訴他,他是四天王下凡,他的長相確實很像四天王中的一尊。講起來四天王天的天神長相都很威武,也有一位有點可畏,與那位同學倒也有幾分像。他自己無形中也會推拿,沒有學過而會推拿,別人有病他也幫忙推拿,結果自己被纏上,頭痛不知怎麼辦而來找我,他不是真正在修行,但是潛意識就有這個能力。

我這個同學窮途末路,藝術家不當,結果去搞藝術筆(禮筆)製造及販賣生意。發明後的筆,要給人家做又沒本錢,就自己做些模子自己生產,碰到熟人就送一支,其實三餐都不濟了,但因熟人又不好意思拿錢就改送的。本來就不是做生意的料子,像我們去做生意一定虧本。做生意的料子應是一倍的本錢要賣三倍的價錢,狠下心來才能賺他一筆,賺錢都不覺得心寒,如此才有辦法做生意。例如本錢50元,賺個20%,我們賣60元已覺不安,商人他成本50元,賣500元也不為難。你自己到店裏看看,一般人買筆都認為價高就是好。這二支筆一樣,一支100元,一支300元,100元的沒人買,300元的一定有人買。一支100元這不知好不好,人都有這個心態,連我自己都一樣,去買東西,這個比較貴應該比較好,要好一點的,這是福報還是浪費,買好一點的,其實都差不多。

以上講的這些現象跟你前一世都很有關係,但是前一世並不代表你今生就有什麼,要忘記以前是怎麼樣,今生好好把握,才是重要的,不要常常在提以前的事情,像我在前世,某一生中,先度了誰,當時我太太是誰,姨太太是誰,哪個是兄,哪個是弟,今天特別來度你們等等,講這些做什麼,不必要。

2030年前有個很離譜的事,有個信仰XX道的人,他看這個與他有夫妻緣,那個也與他有夫妻緣,女孩子無知,統統都嫁給他,結果一個人有78位女人在服侍他,當時在虎尾地方報紙刊登一大篇,到最後這個人被判刑。像他這樣有緣就結婚,這就是沒有道德觀念,會出差錯就是這樣,怎能不潛行淫欲。世尊也講得很清楚,我們所有眾生,嘗為六親,這時有可能以前你的六親,現在墮落到畜生道,他講這句話的用意在叫你不要吃他們的肉。每個人嘗為六親都有緣,大家都結為夫妻,這像什麼話?

魔著之人講這些都是在拉關係,不是只有今生有緣,以往就有緣了,我今生要來度你們,與你們相隨,大家都要走向某個世界,其實哪個世界都搞不懂,或者是魔的世界。很多宗教要歸於何處都搞不懂,尤其是最近結集而成的不算宗教的宗教,他們死後到底要去哪裡都搞不清楚。你說他有佛土,又沒有佛土的樣子,你說歸那個世界,那個世界也沒有一個樣子,說穿了是著了魔後,自己創造出的一個無中生有的幻境。在座也許也有一貫道的同學,一貫道講的是以彌勒菩薩為本尊,而彌勒菩薩現在是居第四天(兜率天)內院,在那裡講經說法,那裡也是佛教的一個淨土。但一貫道行者拜的雖是彌勒菩薩,講的卻不是彌勒菩薩所著的《瑜珈師地論》這部經,而是儒家的教化思想,根本不是講佛教解脫這回事。若以因果來講,一貫道行者以不殺生吃素的功德,可生到欲界天的哪一天,但是如果亂說話,要歸依哪一個佛世界,供養哪一個佛,那是不對的。

「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

魔著之人不然就會說,娑婆世界外,另外有一個大光明天,所有佛、如來無不居住在此大光明天中。大光明天或稱遍淨天、大遍淨天,那是三禪境界的天報,三禪天裡還沒到淨居天,五淨居天是在四禪天的天界中,是聲聞、緣覺的居所。佛教徒要修學無上菩提解脫道,為什麼他要叫你升到三禪天去?那不是說不好,但你的程度是哪一天,要有真正的修證,如果是不正確的,那什麼天都沒有用的。

大光明天是有,但這裏魔著之人講的是沒有世界的世界,那是魔來誘惑你,跟你胡說八道。你不要說「我佛是XXX王佛」,那這個佛倒底在哪裏?搞不清楚,他只是在迷惑你的思想,你死了以後自己去哪裏都搞不清楚,讓你把握不住。所以不管是大光明天也好,不管是真的有哪個佛也好,沒有知見的人就會被他騙。

他說在大光明天之間有佛,佛於中住,一切如來所休息的地方都在那裏。請問如來住在哪裏,佛滅度後無所不在無所在,你說有相,這尊佛像就是如來,你說無相,則所有有形()、無形()的地方,都是如來體性所在。如果說有個佛所居住的地方,那就奇怪了。佛為什麼要入滅?一入滅就進入虛空,沒有一個固定場所,連無色界的天人都沒有固定的場所,何況是佛?佛要有一個固定的場所嗎?

無色界的天人只有一個心,這個心要處在哪裏?在天上也可以,在人間也可以,在地獄也可以,其他國土也可以,他一個心念欲往則至,沒有一個形相。若無正知見,信其虛誑不實的話,那是迷信。如果說哪個世界另有佛住世在說法,那是不能否認的,世尊在世的時候,他也可以同時聽到其他佛世界,有佛在說什麼法,他都可以從心裏面感應到。一切如來都居住在大光明天的話,那表示以前示現的佛都沒有入滅,這是錯誤的認知。佛示現教化的話,一定是以人身示現,入滅之後入空,當然也可以用他的感應力,身化、語化、意化等來度化眾生,他沒有一個固定的形相、居所。

「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此名癘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

沒有智慧,沒有正知見的人,會相信這種虛妄不實在的誑言,最後迷失本來修證到受陰將滅的地步,因而迷失掉了。這種魔是什麼魔?此名癘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對鬼的形容要有興趣,可先看《楞嚴經》對於魑魅魍魎等鬼都有說明,哪種人在世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死後就會出生到哪一種鬼類等等都有說明,我們懂一點就好,太懂的話,腦筋塞滿了鬼樣子,反被他薰習了。

「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這種癘鬼,年老成魔,來擾亂是人及其徒眾等,被天魔誘惑的人,跟這位善男子,看他修得不錯,迷惑於其言行,終於做些傷天害理的事,最後魔玩膩了,撤離該著附人之體。此後他與其他弟子等,都會受到王法的制裁,因為他破佛律儀,潛行貪欲等事。

「汝當先覺,不入輪迴;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他如果把你玩夠了,破壞你的戒體,敗壞你的德行後,就會離開你的身體,這位貪求的善男子,本來修證到色、受二陰盡,又偏偏碰到喜歡懸應,貪求冥應的心,所以他就和他的弟子,破佛律儀,潛行貪欲等事,俱陷王難。現在你們聽到世尊說明以後,當心生警覺,要了解這個道理,就可以保證不再墮回輪迴裏面。如果你對這個魔境,不當產生超能力時,沒有警覺心的話,會因為誤了太多子弟,就墮入無間地獄。

到此已經講了五個想陰的魔相,其中第三魔相是說不要貪求契合,第四魔相是說不要去貪求物性的辨析,第五魔相是說懸應冥感,不要去貪求虛無不實的感應力這些現象。這些都是想陰魔相裏,胡思亂想引起來的,要能清楚分辨。

(88年5月16日講於法爾)


[ 《楞嚴經》選讀 ] [ 經典選讀 ] [ 首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