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任(3-2-11)
(一)公案本文
僧問淄州水陸禪師曰:「此事如何保任?」
(識起迷情於行者悟入後,如何騰騰任運,任運騰騰,保護任運此心?)
水陸禪師曰:「切忌!」
(切忌枉用心,切忌令邪念增長,切忌迷頭認影,切忌名聞利養。)
(二)玄祥釋解
1.前言
開悟的行者覺知心比一般人要敏捷的很。在生活起居間,一般人見色生心,見聲、香、味、觸、法生心,其心面對塵境生起時,頂多兩三個連續念頭;然一開悟行者因覺知心更敏銳,起初妄習未去,故生滅法間動起念頭來更快,這種現象是人世間的層次,當然也要任運,讓心能自在不黏。
進而言之,開悟行者其心感知是通虛空、遍法界,當然靈知心也能感超現實的因緣,感而能知還是要隨業流轉。若行者能不住法生心,即任運有成,當能自在,因心自在故,萬法不黏,當然就沒有讓業緣成為事實的道理,如此即能擺脫一切業緣的糾纏,也才是真的證得解脫知見。
行者在還未能「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保任事即不能捨棄,而保任事最重要的是學習「空三昧」,學習「空三昧」的要點,依禪宗祖師大德言,當讓心大死一番,這真是簡潔要法,不用拖泥帶水地說了一大堆的法,但任運起來卻毫無是處,難免是依有為諸法而修,始終不能究竟。這也就是禪宗行者智慧高人一等,始能嚴守無上心法---「把斷要津,不通凡聖」,讓心任運起來輕鬆愉快,這也就是禪宗行者常講的治心當以「不通商量」對之,如此任運起來就簡單多了。
2.釋題
本公案名為「如何保任」,保任者是保護任運之簡稱,是行者開悟後對身心的調理及運用狀況。保護者有保護自身、心之意,因剛開悟行者心微細惑尚在,需要保護自己不讓自心習氣再造惡業。同時剛開悟行者素法身初起,尚不知也不能起用,故需保護不讓外在客邪、冤親債主、邪心邪術者所擾,此謂保護。任運者係指行者已了知心之行相,經真心不假造作即能成就一切佛事,亦即任自心使其成真,因是能隨順諸法而運作,不假人之妄想習氣而造作之意。見性菩薩當能任運自心,度一切眾生疾苦;更有成就的大菩薩們就能任運自心,現無量神通事。
一般而言,剛開悟初地菩薩至七地前,猶是「有學位」,都得特意行保護身心之實;八地以後是為「無學位」,即能將心任運自然,經云:自然任運,自利、利他,無不具足。
「如何保任」講起來是很簡單,但是往往有時候在修行過程之間,不是只有你在調伏本心妄識而已,身旁左右一大堆的冤親債主,故有好多的心都攪和在一起,你的心要清淨,就要超越這些障礙,才可以使他們的心也清淨。
修法時引起的心亂,或者是開悟的行者在調伏任運的時候,要如何保任?保護我們真心納歸到本真處。以前講不執一切法,不起一切法,上次我們說有取捨之心成巧偽,你就有投機取巧、有避重就輕的心態,這樣的話你就沒有辦法自在。
在心念起的時候,你要學習如何面對境界,能夠不即不離。「不即」是指好的現象就想要去抓,這是幻緣,要能不去執取它;不好的現象你可能就要逃避了。有這些心的話,就沒有辦法讓你的心完全清淨下來,所以在真正大修行的時候,不用一法守真空,這樣就可以讓你的妄想、習氣飄呀飄的,到最後就會入清淨地。
我常比喻行者的心是「磨仔心」,磨仔的心如果做歪掉的話,那整個磨仔動起來就左右晃動,當然就不夠圓滑,也不會順利的運作。你的心如果能空無執,外在的這些客心,就能依您磨仔心的軌跡前進,不會出差錯。既然您是開悟了,既然己心可以了知外在一切境界,那你應可空去其他外在的心,其他外在的心不清淨,若連你也不清淨的話,那怎麼辦呢?當然磨仔心不正,內外境界都是會不正的。
你還沒證到空、無執以前,還要學習捨一切法,不能去抓一切法,色身所起的一切現象,身、心所感知的一切相也是一樣,所以這個磨仔心要很堅定不搖,這樣你才可調伏你自己,也才可以利益外在的一切眾生,所以如果能夠慢慢的這樣做保任的話,你的心就可以慢慢達到清淨。
然剛開悟行者其心雖有靈知靈覺,但因妄習尚勇,故不宜行任運事,只宜行保護事,不然都會依自己的貪、瞋、癡、慢、疑等五蓋,而造諸事端,當然所做所為可能都是為自己爭一口氣,或為利益自己而造諸惡業。如此,修行未獲其利已受其害,故初悟行者在靈知靈覺中,淺嘗法味即可,不能當真地去做任運事,不然到後來,不是走入世間禪的路途,就是成「悟後迷」的行者,世間犯此等現象者大有人在。
3.語體文解
僧問淄州水陸禪師曰:「此事如何保任?」僧會如此問表示他已經進入開悟的狀況了,自心現妄想相起了,我們修心中心法有幾位同學修到心裡面去了,不是在色身上調伏,而是到心裡面去用功。過去對不起人家、或是小時候家境不如意而造成的心裡不正常,此心相都會顯現出來,這些都是在翻種子,做錯的事起都會有罪惡感,不如意的事起就很悲痛,這都是著境的現象。
保護任運回到本真---空,得悟空也不能去執著這些,所以都要超越,這些境大部份都是逆境、不好的境界,有罪的心,你了解一切法,最後本是空,阿賴耶識既如實的映現其境,他不會說這是好的、壞的,因為阿賴耶識本來的功能是無覆性和無記性,因為他的「無覆」所以一切種子能夠如實的映現出來,也因為「無記」所以一切種子對阿賴耶識來講是沒有所謂的善或惡的。
為什麼你會對自心所起的念頭、影像,執著而成為善惡呢?是我們第六意識強加分別,所以就有煩惱,這個心如果不滅的話,看到什麼,你的念頭就起了什麼相,你都會非常的執著,好的就執著善,不好的就逃避,或者是悲心一起,那有的人就悲傷、懺悔,真正在大修行的時候,一切都得觀空,沒有對、錯,不然會被你的心騙了,會現出那個影像只是在告訴你,以前有這件事,現在留有種子而已,自性既是無覆性,所有種子不能覆蓋自性,它自會現起,自會消滅,但不會加註這是好的或是壞的,只是顯示那一個境,一個心念,所以你在大修行時能夠超越這些的話,你才是保護任運成功。
我們幾位修心中心法的同學,一進入這個狀況的時候,剛開始當然不是那麼簡單,一回練、兩回練、..,練到最後可以對雞毛蒜皮的境,能夠如如不動的面對它,這才是真正我們的體現,體現才有能力坦然的去面對它,如果是心現第六意識心、第七意識心,此二意識都是會執著諸境,那就沒有辦法超越,所以這件事如何來保護任運呢?
既然此僧能談到這件事,當然其心地是還不清淨,所以就有現象界的心,但是有一部份體已現了,本體界也現出了,所以本公案說是本體兼現象界。祖師大德常常講:「騰騰任運」,「騰騰」把它當做動詞的話,就是很精進的、很用功的調伏你的心,任運你心;當做形容詞的話,是在說認真地在任運此心。「任運騰騰」雖祇是文字倒轉,但其義並沒兩樣,任運當成動詞,騰騰當成副詞,我在調伏我的心,很用心,那些心要如何來做到調伏呢?
每個禪師都可以觀每個發問者的毛病,所以水陸禪師即回答說:「切忌!」這兩個字雖是簡潔,但是非常地確實的,不要去犯任何心病,尤其是損人利己事都不宜去做。我們按語說:「切忌枉用心,切忌令邪念增長,切忌迷頭認影,切忌名聞利養。」一連串的切忌,都是大修行時必須要注意的事。「切忌枉用心」是切勿不斷的去用這個心意念,剛講的大修行時要捨一切法,也不能濫用你的心,不管是對的心、錯的心、或者是慈心、悲心什麼的心都不能用。一者因為你用一法去對治一法,那不是最好的,不用一法,讓你的心明和空無邊際,如此就沒有一個東西給它抓住的話,慢慢地此心就會淡薄下來、清淨下來。另為什麼不能有慈悲心?就怕心不能大死一番時,行者就起慈悲之心,就會導致沒有超強的解脫之見,也就是說不能速證得八地不動地。那該怎麼來做呢?最好只是隨緣度化,當能住境不著後,行者即能學得一切三昧門,一切陀羅尼門,此時再來行菩薩道,度無量無邊眾生,如此才是正理。
「切忌令邪念增長」,剛開悟行者粗習氣沒有,但細、微細習氣還很多,貪、瞋、癡、慢、疑等微細毛病還有,若行者面境起邪念時,即要能警覺不再讓它發展下去,這是保護任運的重要功課。因為自心還不清淨,還有種種的習氣,最怕的就是邪念會起來,對某個人有成見,或有恩怨,這時候心不清淨,也許心起了一個念詛咒他,要他好看的心,甚至起了一法來壓它,這些都是造業,所以不能令邪念增長,前面講到執杖牧牛,這時候剛好可以用得上,你不能讓你心起了一個念頭,尤其是邪念,有害人的心都不能讓它起。
「切忌迷頭認影」,「迷頭認影」是《楞嚴經》裡的句子,不要迷失自己的頭腦思緒,去錯認心裡面所現的一些相為真,攪亂了定力,迷失在因緣幻境中。前幾天有位同學說:「他在夢中,知道某一地點,某一時間會有一個車禍發生。」醒來時跟家人提及夢中之事,隔天報紙真的報導出那個車禍,就是夢中的時間和地點。設若這種覺知是真的自己覺知心體知的,這就是自心還空不了一切境,還會亂攀緣而生心,此情境中的人可能是跟你是有關係的。若自心沒有因緣是不會去相應,但你攀了這個緣表示心還未清淨,所以會起一些異現、異能,這些都是不清淨的心所現的。自性本心本來是住在空體之間,我們不要把清淨的心給迷掉了,切忌一些光怪陸離的種種事情,這樣的話,才能使你的心清淨,那就可以讓它回到本真。
「切忌名聞利養」,為什麼不能有名聞利養事?怕保護不周而迷失掉。先說「名聞」,若一個開悟行者不能照古僧大德所言-悟後當潛默將養,而是以其粗糙的靈覺心示現給一些信徒們,當然其信徒會以一傳十,十傳百千,名聲搞得很大,不久,一大票人都會來親近,想學一些連他自己都不是很熟悉的異能,造成本身無法學習重要的解脫道-空三昧、無相三昧等,最後當然沒辦法悟得解脫知見。若是一個修行人名聞了,供養者眾,本身又守戒不嚴,認為「利養」是應該的,到最後大多是法庭上見。名聞利養若發生在出家眾時還好,因他們本是荷擔如來家業,有所利益都為佛教。若是在家居士還沒修到有果位時就受人供養,其果報是很可怕的,有如古僧大德所言,要披毛戴角還的。
本公案對話前後只有8個字,但在開悟後行者的用功方面,是一非常重要的課題,請各位要好好記住---「切忌」之內涵。
( 86 年 11 月 14 日 講於 龍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