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India)旅遊文化簡介(11)   
                                                                               張玄祥  居士


廿三、印度節日(INDIAN FESTIVALS)

印度的節日之多令人驚奇,有人說一年有365天,而印度節日就有365個以上,節日數目比一年的天數還多,因國定節日加上各邦自有的小節日,不知共有多少?很難說,也說不清楚,比較重要者有印度共和國日、印度獨立日、空軍節、教師節、甘地紀念日、豐收節胡裏節、沙漠節、奧裏薩節、印度教黑天耶誕節、馴牛節、女神節、宗教節日昆梅拉節、排燈節、為夫祈禱節、比哈爾邦牲畜節、民間舞蹈節、大象節、 象鼻神誕辰、…。印度的節日可以分為四種。

1.     歷史性節日:歷史性節日就是烈士節以及英雄人物誕生節等,節日活動中,再一次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過去。126日慶祝印度共和國紀念日,有各邦政府慶祝盛會及遊行,815是印度全國獨立節,獨立節的這一天印度總理在德里的紅堡上升起三色國旗,對全國發表演說。

2.     政治性節日:政治性節日就是印度國父甘地紀念日。

3.     季節性節日:豐收節(秋收節),祝願來年有一個好收成,鼓勵人們努力生產,爭取豐收。

4.     宗教性節日:宗教性節日的數目太多,但是其中最大的節日就是五個,杜迦節昆梅拉節、黑天耶誕節、象鼻神誕、保護節等。

 

A:酒紅節Holi

酒紅節每年三月舉行,如同中國的春節一樣熱鬧,但是在慶祝的方式有很大不同,人們不穿新衣,不放鞭炮,而且不喝酒,這天上午,你會看到,人們的手裡有個塑料口袋,裡面裝有五顏六色的粉末,有說有笑,見了面先是擁抱,接著相互往對方臉、頭上抹各種顏色的粉末,男女老幼一起跳舞,個個臉上出現歡樂的笑容;有些人喝了酒以後就開始說難聽的下流話,但是無人介意,這個節日也有許多好處,男女之間只有這時才能講話,上午八點鐘開始,下午五點鐘結束,有的城市慶祝到晚上十二點鐘。

 

B:勝利節RAMULA

這個節日時間一般為十天,傳說錫里蘭卡的國王十首王羅婆哪搶走了羅摩的老婆悉多,羅摩和他弟弟去追趕解救,神猴哈奴曼也帶上自己的猴子軍去支援,戰爭激烈進行了十天,最後十首王被羅摩殺了,羅摩獲勝,悉多得救,羅摩和悉多重新團圓,勝利節是印度教徒慶祝羅摩大戰十天最後獲勝的節日,節日的最後一天,焚燒三個紙人,這三個紙人豎立在廣場上,一般在晚上七點開始焚燒,這時候非常熱鬧,廣場周圍賣各種東西的商店,密密麻麻,成群成堆,在他們看來是一個發財的機會。

在首都德里的慶祝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總統、總理都要出席,這時不少行人,車輛也自動在路上停留下來。   

 

C:排燈節DIWALI

每年十月舉行這個節日,節日這一天,上午人們在牆上張貼神像,擺各種供品,神像前邊的供品有椰子、桔子等水果,這天夜裡,家家戶戶,牆上、門口點綴著五顏六色的電燈泡,這都是為了給女財富神照明引路,請他到自己家來,這一天有不少人家祈禱時,家中門窗戶都大開,就連箱子也打開,好讓財富神進去,暢行無阻,大大小小鞭炮的聲音混成一片。據統計,每年這一天,由於放鞭炮和禮花,全國一千多人的眼睛變壞、受傷,這天一排排油燈把漆黑的晚上變成了一個明亮的晚上,所以又把它看成一個光明戰勝黑暗的節日。

 

D:杜迦節DURGA PUJA

杜迦節從十月二日開始,連續歡慶五天。節日期間學校停課,半年之前,人們就開始塑造杜迦神像。杜迦是一位勇敢美麗的女神,她騎在一隻雄獅子背上,她有十隻手,一隻手有一個武器,從前有一個可怕的凶神叫阿修羅(asura),變成水牛,折磨眾神,阿修羅把眾神從天堂趕出,登上寶座,這時候眾神找杜迦(durga)救援,向阿修羅挑戰,這樣一場激烈的戰爭開始了,轉眼間戰得天昏地暗、山搖地動。最後,阿修羅被杜迦殺死了,這時眾神高興萬分,歡聲雷動,向杜迦祝賀致敬。

過節這幾天,神棚到處可見,也有到處吃祭品的人群,祭品放在一個用樹葉做成半圓形的杯子裡,裡面放有煮熟的黃豆,幾片黃瓜。據說吃了這些東西可以驅災避難,有些老人儘管牙齒脫落,兩腮下陷,但是他們還是排隊,等吃祭品。男女信徒把手中的鮮花投向神像前,由於人多擁擠,後邊人手中的鮮花投不到神像前,於是不少都投到前面人的頭上,節日活動結束時,神像從台上抬下,用汽車把神像運往河邊,投入水中。

 

E保護節RAKSHA BANDHAN

於每年五月間月亮圓滿那天舉行,節日中印度婦女不分宗教和種族,把絲線織成的繩子和花朵,繫在自己兄弟、姐妹的手腕上,表示請求他們的幫助、保護和友情。據印度神話傳說,在古代許多神被魔鬼從天上趕了下來,他們為了要反抗,用一根繩子作信號,互相傳迅,暗示大家聯合起來同魔鬼戰鬥,結果趕走了魔鬼。

此節日最初只是印度教徒在各地慶祝這個節日,約400多年前回教穆斯林的胡馬元(Humâyûn)國王接到了細繩,不問宗教的區別出兵援救了拉賈斯坦一個信仰印度教的女王。從此該節日成為各教派和種族共同慶祝的節日。

這天姐姐妹妹們更興奮,這天早上她們比誰都起得早,起床後,梳妝打扮,通常作法是姐妹端一個盤子,裡面放有各種各樣的飯,準備請兄弟們吃,姐姐用紗麗的一角把頭髮完全蓋住,只留面孔來兄弟面前坐下,對兄弟進行良好的祝願。

 

F豐收節

印度北方高哈蒂地區的女青年在慶祝豐收節時跳起當地的傳統民族舞蹈。豐收節是印度北方農業產區人民,每年4月間舉行的傳統節日。

 

G胡裏節

「胡裏節」又稱「灑紅節」,是印度教的春節,也是印度全國性節日。胡裏節也是印度人慶祝春天開始的傳統節日。在印度這天周身被灑上各種顏料的人,是歡笑著慶祝他們的「胡裏節」。這天人們友好地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塗抹水彩和紅顏料,以示慶賀。在印度北部更是盛行,一位即將參加胡裏節慶祝遊行的錫克族人,塗抹彩紅、痛飲美酒。

 

H:沙漠節

2月15日,在印度西部拉賈斯坦邦(rajasthan pradesh)的傑伊瑟爾梅爾舉行的「沙漠節」活動中,少女身著傳統服裝表演舞蹈。此節日有時為期3天活動,將透過各種文字、形式,向人們展示傑伊瑟爾梅爾光輝的歷史和多彩的文化。

 

I印度教「黑天耶誕節」

8月20日「黑天耶誕節」,也是印度教的一個重要節日,信徒在這一天慶祝黑天神的誕生。印度大部男子在孟買舉行印度教「黑天耶誕節」慶祝活動,表演節目有疊羅漢。

 

J:馴牛節

1月16日,此節日在印度南部城市馬杜賴附近村莊舉行馴牛節,民眾對一頭牛進行圍追堵截。一般數百多頭牛和數千人參加了此次比賽慶祝。參賽者必須抓住牛跑上50米,才能獲得獎金;如果牛逃脫了,獎金就歸牛的主人所有。

 

K:女神節

女神節是全印度最重要的宗教節日之一。在印度教神話中,「難近母durga」女神是力量與勝利的象徵,擁有8或10隻手臂,騎獅或虎行走。印度工匠在此節日前,要製作印度力量女神「難近母」的塑像。

 

L:「昆梅拉節」

昆梅拉節」是印度最盛大的朝聖節日,也是印度最大的宗教節日,每12年一次,而且必須要選在太陽木星排成一線時舉行。每12年內分別在恆河之畔的「赫爾德瓦爾」、錫布拉河畔的烏賈因戈達瓦里河畔的納西克和恆河與亞穆納河交匯的安拉阿巴德舉行一次。「聖浴」是「昆梅拉節」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又稱恆河聖水沐浴節。印度教徒認為,在聖水中沐浴,可以潔凈身心。

相傳,自古以來印度教徒一直視恆河水為聖水。他們認為,在聖水中沐浴,可以潔凈身心。因此,在此節日期間,成千上萬善男信女,扶老攜幼來此拜佛、沐浴,以祈求神靈保佑。據記載,由於信徒眾多,在「昆梅拉節」期間,印度曾發生霍亂、謀殺與綁架案件,雖然最終被印度政府成功控制,但仍曾發生幾起較大的因場面失控而導致多人死亡的慘劇。

1954年在安拉阿巴德舉行的「昆梅拉節」中,約800人被踩死。1986年在恆河之畔的「赫爾德瓦爾」舉行的朝聖活動中,有50人在混亂中被踩死。20038月,印度西部馬哈拉施特拉邦納西克地區在歡慶傳統宗教節日「昆梅拉節」時,由於參加宗教活動的群眾在趕往戈達瓦裏河進行「聖浴」途中發生擁擠,釀成至少有40名香客在混亂擁擠中被踩死,50人受傷的慘劇。

 

M:教師節

每年9月5日是印度的教師節。根據傳統,學校的老師在教師節當天不用授課,而是由學校最高年級的同學充當老師,給低年級的同學上課,體驗教師工作的辛苦與偉大。校方也會根據「學生老師」的表現給他們打分,評出最佳「學生老師」。這天學校學生要向老師獻上賀卡後,再行最敬禮---「觸足禮」。

 

N:排燈節

在印度傳統而隆重的「排燈節」是在每年10月底到11月初舉行,印度傳統的「排燈節」是印度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排燈節」有如中國的春節。排燈節當天晚上,大家把燈排成一排、數排、灣曲、連接等形式。燈具店裏賣五光十色的綵燈組成的多個同心圓閃爍出不同的色彩;當天晚上,有店家用碗口大的球狀燈,水晶一樣的稜角,像是紅色和白色的液體在內部流動,煞是好看。鞭炮形狀的燈管不斷發出溫暖的紅光;從藍色電線上流出像繁星似的閃閃碎光。這一天的夜晚,家家戶戶點燈、放鞭炮,表示驅邪除惡,迎接光明。

 

O:為夫祈禱節

10月31日是印度傳統的婦女節日----為夫祈禱節。在這一天,已婚婦女都要精心梳洗打扮,包括在手上畫上各種美麗的圖案,同時在月亮出現之前禁食,以祈求神靈保佑丈夫健康長壽。

 

P: 比哈爾邦牲畜節

11月26日,在印度比哈爾邦(bihar)松布爾舉行的牲畜節上,幾頭大象穿過人群,代表節日的開始。牲畜節是松布爾的傳統民間活動,每年印度曆8月月圓之日開始,持續二十多天。歷史上的牲畜節是印度人買賣各種牲畜的交易大會。來自印度各地甚至是國外的牲口販子都聚集在牲畜節上販賣牲畜。牲畜節成為帶有宗教色彩節日,在節日中要舉行許多宗教儀式,許多外國遊客也前來參觀。

 

Q:齋普爾大象節

    齋普爾(Jaipur)大象節每年在印度教重要節日「灑紅節」前夕舉行,舉辦大象「選美」、大象「馬球」、大象賽跑、大象與遊客拔河等妙趣橫生的活動,因此每年都吸引大批遊客參加。

 

R: 象鼻神誕生日

在印度南部城市孟買(monbay),成千上萬的印度教徒簇擁著象鼻神的塑像走入水中。將象鼻神的神像送入水中標誌著孟買為期10天的象鼻神誕辰慶祝活動的結束。印度教象鼻神在印度傳說中,是大神濕婆神(wiva)的兒子。他是財神、智慧神,也是歡樂神,是印度最受歡迎、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象鼻神誕辰是印度,尤其是印度南方的重要宗教節日。

 

廿四、飲食習慣(INDIAN FOOD HABITS)

若是自助旅行,會碰到的問題是常吃道地的印度菜,一上餐館吩咐侍者菜中不要加咖哩,不知是否廚師加慣了,覺得不加好像不對勁,最後還是加上了咖哩,所以吃了十幾天的印度菜,不習慣辛辣者會把胃搞壞了。印度人吃咖哩料理吃得很兇,您叫他不要辣,但咖哩照加,只是加少一點而已。據言所謂不辣就是小辣,一點點辣就是我們的中辣,要求中辣就是大辣,若是叫大辣的,給的一定是麻辣鍋的辣。若不辣就不叫印度料理,所以有食必有辣。

印度菜大約分為宮廷菜、北印菜、南印菜等。宮廷菜是集合北印與南印的菜色於一餐中,只是提高了食物與調理過程等級,可以說是印度美食頂級的代表菜。北印度料理注重香氣、較少辣味,口感也較溫和,以添加乳製品為其特徵,主食以麵類為主,如小麥粉製成的粗圓餅、似麵包類等。而高溫潮濕的南印以米類為主食,且愛吃含辛辣、多汁的咖哩料理,口味較重,味道辛辣極了。

正宗印度餐廳是不賣豬肉與牛肉的,因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穆斯林回教徒不吃豬肉,免得麻煩起見,兩種肉就不賣了。因此在印度,羊肉反而成為餐廳裡的主要肉類,但羊肉具有腥騷氣味,香料加入調理後,也是非常美味的。印度人重口味,味道較濃,其中最受人歡迎的一道菜做坦肚哩,是用香料淹過的雞肉,放入一種印度特別製造的爐灶上用文火燒烤,雞肉芬芳而肉汁也未被烤乾,美味可口,魚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烤。另外還有一種叫咖哩料理,是把羊肉凝乳泡軟。印度人們也喜歡吃明蝦、龍蝦,將龍蝦配咖哩烹調後再加上奶滋,十分可口。在南印度的名菜是海鮮、鯧魚或者鰹魚,再上香辣、調味料,煮成的海鮮菜很可口。北印度的名菜是奶油雞、土窯雞、咖哩菜,以菠菜、茄子、土豆等為材料,再加上咖哩調味料。

北印度的飲料多是奶茶,南印度的飲料多為咖啡。而中北部有一種特殊飲料─蠟西(Lasi),是一種似酸乳酪的飲料,微酸甜非常可口又營養,很適合台灣遊客飲用。但蠟西品質又有差別,各家調制不同,成分有濃有稀,味道不見得相同,據言比哈省的伽耶附近的蠟西最為道地,到菩提伽耶者值得一嘗。飲品方面除奶茶外,當地自製的汽水、礦泉水和天然果汁,其中還是奶茶最流行。印度人喝奶茶時,把茶葉放入銅製的壺裡煮沸,再加入適量牛奶和白糖,所以茶水比較濃。印度人講究喝茶,在路上遇上幾個好朋友,更得去茶館喝幾杯茶不可,用他們的話來說不喝茶聊天,聊天就沒有味道。學生在課間休息時,去茶館喝茶,各種集會,中間休息時也準備這種茶水。

印度火車站聲音吵雜,其中喊聲最大的是(茶-茶),賣茶人中有五、六十歲的老人,有二三十歲的年青年,也有十歲左右的兒童,他們一手提著大茶壺,另一隻手拿著一些空杯,這些杯子用泥土製的,誰要買茶,賣茶人就把茶水倒入這種杯中,喝完茶後把杯子扔在地上。

一般家庭飲食,還是以穀類、蔬菜、農產豆類、魚和家禽肉為主。一般印度人沒有什麼典型的飲食,他們更加喜歡吃大米,有些不吃魚、肉、蛋類,很多人寧願餓死而不肯吃牛肉,印度人一天三頓吃飯,早餐他們喜歡吃麵包、三明治,幾杯牛奶和餅干,在農村的人們吃午餐時,一邊吃粉製品,一邊吃忽松(yong cong)。印度食品以香辣聞名,印度菜式是以雞肉、羊肉為主菜,其他菜式有咖哩薑飯(BIRIYANI)、黃豆湯(DAL)、烤羊肉串及淹泡雞肉(TANDOON CHICKEN),人們也喜歡吃炸麵包。

印度菜非常重視香料的搭配,不同食材有不同性質,印度人長期吃出道理來,將不同種類食材和不同份量香料巧妙地調配一起,同時注意了香料對身體的療效,例如肉桂有疏通血脈的功效、胡椒辛辣有驅熱暑之效,薑有去寒暖胃除腥等效果。

另外,印度菜有個特色是不油膩,譬如說碳燒烤食物,一定先醃過,讓香料入味,烹調時再去油與皮。至於飯前小菜顏色如果太重,印度人認為是不好的,食物顏色越自然,代表咖哩品質越好、食物越新鮮。

印度的豆類很多,大豆、綠豆、紅小豆、三角豆等等都有大量出產,印度有很豐富而且價錢便宜的水果,特別是橘子、香蕉、木瓜、蘋果,最流行的就是芒果,在印度一年到頭都能吃上不同的水果,在城市人們吃晚餐後要吃冰其淋,當地人吃的調料很多,常吃的調料有生薑、大蒜、丁香、薑黃等等。 

在印度如果你去一家作客,同主人見面之後,主人先給你一杯冷水,如果你到飯館用餐,一進門,服務員也會先向你端來一杯冷水,然後再問你吃什麼飯菜。在印度酒是非常的貴,有些地方嚴格禁酒,印度一般喜歡喝批酒(pijiu),但是伊斯蘭教人不喝酒,在印度每月一日、七日不能賣酒。(待續)

 


[ 印度朝聖 ]  [ 首 頁 ]